二、对瑞士在华投资预测
1、2002年的预测
2、长期预测
三、对促进瑞士对华投资的建议
1、进一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扩大外商对高新技术领域的投资
2、进一步提高中国企业的经营透明度
3、保持政策的配套性,积极鼓励外商在华投资
4、积极扩大中瑞中小企业的合作,充分利用中瑞伙伴基金
一、瑞士对华投资概况
瑞士对华投资始于1980年瑞士迅达股份公司与中国建筑机械总公司在上海成立的中国迅达电梯有限公司。这是外商在华投资的第一家工业企业。从此以后,瑞士企业在华投资逐步增加。根据中国外经贸部的统计,截至2001年底,瑞士在华投资项目总数达489个,累计合同瑞资金额21.9亿美元,实际使用资金15.15亿美元,占中国吸引外资总数的0.38%,占欧洲对华投资总数的4.66%。投资范围涉及贸易、工业、金融、服务、科研等领域。(按瑞士国家银行的统计,瑞在华投资总额至2001年底为15.3亿瑞郎,约合10亿美元,占其对外投资总额的0.4%。)
从1997年以来,瑞士对华实际投资一直保持在2亿美元左右。1997至2001年瑞士对华直接投资的数字如下:
合同数 合同瑞资金额 实际使用金额
1997年 56 37108万美元 21567万美元
1998年 42 25700万美元 22882万美元
1999年 35 11740万美元 24709万美元
2000年 41 14452万美元 19403万美元
2001年 43 29112万美元 20544万美元
瑞士对华投资的特点是,项目数量不多,但单个项目外资金额较大,平均项目外资金额为447.9万美元,超出我引进外资的平均项目金额191万美元的水平;投资方又以瑞士各行业的旗手企业为主,如化学行业的罗氏及诺华、食品行业的雀巢、机械行业的ABB、苏尔寿、利勃海尔、迅达等。这些企业设立的合资项目技术含量普遍较高,填补了国内空白,并成功的大量出口,为我国的出口做出了贡献;瑞士企业对华投资的项目履约率较高,对合资项目普遍较有诚意;瑞士企业积累了丰富的跨国企业管理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机会;瑞士企业在华投资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强调提高本地化程度,从员工的本地化到原料的本地化和市场的本地化,这点有力的保障了瑞士企业在华投资的成功性。
二、对瑞士在华投资预测
1、2002年的预测
从2000年开始,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经济陷入低谷,瑞士经济也不例外。瑞士今年第一个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比上一季度增长0.7%,远远低于年初的估计,经济学家预测的经济复苏时间一步步后移;瑞郎对欧元的升值和美元的不断贬值将会对瑞士的出口产生严重的后果,头两个季度的瑞士的出口下降了3%;美国上市公司的假帐丑闻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信任,对世界投资市场的影响现无法估量。7月22日瑞士股市以4699.7点收市,创五年来的最低点。因此,今年瑞士企业的海外投资总额增幅预计会有所下降,对华投资也可能受大气候的影响,增幅有所减缓。
去年中国加入WTO后,中国承诺将逐步向瑞士开放金融和保险市场。但瑞士的几家大的金融和保险公司由于前几年的大幅扩张还需要一段整理消化时间,有的已显现出很大的问题,加之9.11事件的影响,瑞士的银行保险业目前经营状况不好,赢利水平普遍大幅下降,有的甚至出现亏损,个别企业开始缩小地区范围或经营范围。比如瑞士最大的保险公司瑞士人寿年初决定将其业务范围集中在欧洲地区,而撤销其在华的办事机构。瑞士第一家在华设立办事机构的丰泰保险公司也将其已到手的在华经营许可出让别的公司。原来预计的瑞士金融服务业将成为今后对华投资的主力的时间因为世界经济的影响和瑞士本身的问题可能有所推迟。
2、长期预测
瑞士本国资源有限、市场狭小,劳动力成本高,因而商品出口与资本输出是其最基本的经济国策。近年来,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剧,欧盟统一大市场的形成,瑞士企业界对外投资的势头十分迅猛,瑞士政府亦采取鼓励资本输出的经济政策。瑞士营业额排名前二十名大企业中,除了电信、超级市场连锁集团外,其营业额的80%和雇员人数的80%均是由其海外公司实现的。
根据瑞士国家银行的统计,截至到2000年底,瑞士对国外的直接投资总数为3725.66亿瑞郎(约合2484亿美元),是世界第九大资本输出国。其投资重点是欧盟国家和北美地区,分别占其投资总额的48%和25.2%。瑞士对亚洲直接投资301.79亿瑞郎(约合200亿美元),仅占其全部海外投资的8.2%,其中对日本投资46.92亿瑞郎(1.3%),对新加坡131.05亿瑞郎(3.5%),对香港26.46亿瑞郎(0.7%),对中国大陆投资15.3亿瑞郎,仅占其对外投资总数的0.4%。尽管这一份额很小,但其增长迅速迅猛,瑞士对华投资所占份额则从1993年底的0.06%增至目前的0.4%,大大高于其它国家吸引瑞资的速度。另外中瑞经济的互补性很强,这个0.4%的份额还说明,瑞士企业对华投资的潜力还十分巨大,尽管短期内可能受到全球经济不景气因素的影响有所停滞,但从中、远期来看,瑞士对华投资的持续增长是必然的趋势。
瑞士今后对华投资的几个主要支柱
1、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的高速发展,我国吸引外资的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我国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我国加入WTO后,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中国的政策法规与国际的进一步接轨,这些都为国外投资者创造了更加良好的投资环境。现在中国投资的瑞士企业对在中国投资充满信心,纷纷表示继续加大对华投资。很多企业在华公司的销售增长幅度和利润水平在公司内部都是名列前茅,是他们财务报表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今后瑞士对华投资可能以在华瑞士公司的扩大投资为主,特别是瑞士的一些大跨国公司,目前在中国的动作很大,中国是他们实现其国际战略目标的重要市场。
2、瑞士不仅仅是一个发达的工业国家,还是世界金融、保险业的中心之一。第三产业在其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银行、保险、服务业均与制造业并列为瑞士经济支柱行业。根据瑞士国家银行的统计,瑞士对国外服务领域的直接投资至2000年底累计为2469.61亿瑞郎,占其对外投资总额的66.3%,对国外工业领域的投资只占33.7%。目前瑞士对华服务领域的投资还处在准备起步阶段,随着中国第三产业的逐步开放,瑞士企业对中国的贸易、金融、银行、保险运输、通讯等第三产业的投资将会出现一个新的高潮,瑞士对华投资也将会实现一个实质性的飞跃。
3、瑞士的中小企业是瑞士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其企业数量占瑞士企业总数的90%以上,其中许多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不少专项技术达到国际尖端水平。而中国的众多的中小企业缺乏的正是具有特色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水平,双方企业的互补性很强。但由于两国的中小企业在资金、人才和信息方面的局限使这一合作至今没有充分的展开。如果双方政府及有关方对中小企业的合作给于更有力的支持和帮助,相信瑞士中小企业对华投资将会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这对我国有企业的改造和全面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三、对促进瑞士对华投资的建议
今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第一年,我国引进外资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最近,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新的审批外资进入中国的法律、法规和条例,公布并实施了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我国吸收外资将从以一般加工工业为主转为侧重于高新技术产业和具有先进技术行业以及服务业为主。这将为在上述行业有明显优势的瑞士企业赴华投资提供更广泛的可能性。为了在新形势下做好从瑞士的引资工作,使广泛的投资可能性成为现实,我们建议当前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扩大外商对高新技术领域的投资
在当前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化的大趋势下,我国吸收外商投资要进一步扩大领域,改善外商投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坚持以市场换技术的方针,鼓励外商投资于高新技术领域,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所以吸引外商对我高新技术的投资是我国吸引外资的重点。外商也为了适应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在高新技术领域获得更大的市场,对投资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有很大的兴趣。但他们认为中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亟待改进,‘这种保护不止在书面上,更重要的是实现保护’。外商目前在华投资的某些新产品刚一上市就出现了假冒品,而且很难得到制止。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该种产品的市场销量,还因为假冒品低劣的质量影响了外商的信誉,更重要的是大大动摇了外商对中国投资的信心。外国企业为开发一种新的产品,特别是高新技术是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资金和时间,如果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外商是不会冒这个风险的。
2、进一步提高中国企业的经营透明度
吸引外商对我国有企业的参股、控股或收购是我们当前引资的重点,特别是随着我国对外国银行的逐步开放,外商也把目光投向了国有企业,这对我国有企业的改造是一件好事。但由于很多中国企业的经营状况透明度不高,资料不全,报表不清,会计帐目不很规范,随意性太强,影响外商/外国银行对企业真实情况的了解,很难下决心对企业参股或收购;同样,如果我们企业的情况透明度很高,也防止外商趁机压价,使国有资产受到损失。
3、保持政策的配套性,积极鼓励外商在华投资
外商认为,中国政府对吸引外资采取了很多措施,确实对外商投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中国的某些政策却不利于外商在华的投资企业的发展,比如中国的进口关税管理混乱。中国的用户从国外进口某一设备可以免税,而从合资厂采购的带有进口材料的同样设备却要交相关部分的关税和增值税,导致出现外商可以从合资厂生产的设备却要在国外生产,以提高产品的价格竞争力。由于关税的矛盾,影响国外公司继续将技术含量高的设备放在中国生产,因为技术水平高的设备相对进口比例也大。这将影响合资厂的发展, 最终受损失的是中国。另外在货物进关纳税中做工作和拉关系的情况也比较严重,这也是另外商比较头疼的问题。
4、积极扩大中瑞中小企业的合作,充分利用中瑞伙伴基金
瑞士中小企业是瑞士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吸引他们对中国的投资应是扩大瑞对华投资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我国中小企业改造,提高其国际竞争能力。但由于中小企业在资金、信息和人力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政府及有关部门在今后的引资工作中,也能将中小企业做为引资重点,选择一些发展前景好、技术含量高、有助于国内中型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中小型合作项目,有针对性地向瑞士中小企业推荐。应热情帮助瑞士中小企业了解中国市场,协助其开展投资可行性研究,在设立合资企业的各个环节上提供更多扶持与帮助。洽谈期也不宜过长。1997年,在瑞士联邦外经局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的支持下,中瑞双方也创建了“中瑞合作伙伴基金”,基金创立的目的主要是促进瑞士中小企业与中国私人企业间的长期合作,扩大中小企业的对外投资及技术转让。中瑞合作伙伴基金目前由瑞士投资促进组织(SOFI)管理,该组织的主要职责是为瑞士企业从事海外投资提供便利,主要工作包括信息咨询、为企业牵线搭桥、提供投资战略策划、制定总体发展规划和从事市场调研。中瑞两国有关机构今后应更多沟通,探讨合理有效管理基金的途径。同时,作为引资方的中国企业应加速申请、筛选和立项工作,力争利用好这笔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