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开发区招商引资网
黄石大冶湖高新区“十三五”发展战略(2)
来源:网群国际    浏览:

(三)激发人才创新激情

 

完善大冶湖高新区人才激励政策体系,丰富人才激励方式,推进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鼓励园区企业开展股权激励工作,建立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的人才长效激励机制。建立回乡人才激励机制,对家乡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资金奖励。组织参与“湖北省优秀企业家”、“大冶市杰出人才”、“铜都英才奖”、“大冶市首席技师”等评选表彰活动。

 

(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加快建设大冶市人才服务中心,完善人才引进、人才招聘、户口托管等功能。开展大冶湖高新区职称改革和创新,推进非公领域职称评定制度改革,解决企业科研人员中高级职称评定难题。推出“高层次人才证”,落实优诊卡、子女点读、家属选岗等政策,提供金融、休闲、创业等创新型服务。加快建设铜都人才公寓和职工公寓,满足多层次人才的居住需求。

 

四、健全科技金融体系

 

(一)设立大冶湖高新区投资引导基金

 

设立5000万元大冶湖高新区投资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组建3-5家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以股权投资、引导企业并购等方式支持区内主导产业发展。成立基金管理公司,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对基金进行专业化管理。搭建基金与优质企业、重大项目的对接平台,定期组织大冶湖高新区资本与项目对接洽谈会。

 

(二)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

 

鼓励银行设立科技支行,支持有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融资租赁等产品创新。鼓励大冶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创新贷款担保、政府专项资金担保、发债担保等业务,引导民间资本成立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创新型金融机构。组建高新区科技保险公司,支持开展贷款保证保险、研发保险及其他新险种。

 

(三)支持企业开展资本市场融资

 

设立促进企业上市专项资金,建立企业上市资源后备库,组织新三板对接会和动员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选择券商进行上市培训,对企业从改制、挂牌上市到再融资,给予补贴和财政奖励。鼓励企业进入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鼓励力康药业、迪峰、东贝铸造、徐风科技等通过发行债券等多种途径拓展融资渠道。

 

(四)支持民间资本开展创业投资

 

鼓励民间资本组建大冶湖高新区科技创业投资公司,引导投向生命健康、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等主导产业领域初创企业和高成长企业。大力吸引天使投资人和创业投资机构,对入驻园区的机构给予同高新技术企业同等优惠政策,对购买或租赁办公用房的给予一定的补贴。

 

建设生态科技新城

按照“以人为本、产城融合”的理念,不断优化园区空间布局,完善园区城市服务功能,建设绿色低碳的循环经济园区,全面推动人、业、城的和谐发展。

 

一、优化空间布局

 

以“东联、西扩、南进、北接、中间盘活”为发展思路,打造“一心、一轴、三区、多园”的整体空间布局,促进产业集约发展,完善产业配套功能,将大冶湖高新区打造成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经济生态协同发展的生态科技新城。

 

“东联”指继续推进城西北工业园和劲牌工业园、罗桥工业园的贯通连接。“西扩”指跨过一号路和大广高速,向西扩园20平方公里,涉及敖山、吴天铺等与攀宇工业园对接。“南进”指向三里七湖进发。“北接”指推进还地桥五金产业园与攀宇工业园扩园对接。“中间盘活”指推进园区主干道全部通车,并实现与城区干道、省道、国道和高速公路的全面对接。

 

“一心”:指园区服务中心。以城西北行政中心为中心,加快总部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三个中心”建设,打造集行政管理、总部办公、创业孵化、商务商贸、文化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中心,成为大冶湖高新区的城市功能核心区和代表大冶湖高新区形象的标志性区域。

 

“一轴”:指创新驱动发展轴。沿罗金大道横穿整个高新区,不仅是大冶湖高新区对外辐射和联系的主干道,更是连接大冶湖高新区主要功能区,融科技创新、企业孵化、产业发展、现代服务配套等功能于一体的功能主轴。

 

“三区”:指综合服务区、城西北综合产业区和扩园综合产业区。综合服务区主要承载商务商贸、金融服务、医疗卫生、休闲娱乐等功能;城西北综合产业区主要承载新材料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创业孵化等功能;扩园综合产业区主要承载生命健康、光电子信息、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及大冶湖高新区创新孵化功能。

 

“多园”:指生命健康产业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节能环保产业园、光电子信息产业园、研发创新园、现代物流园等专业园区,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态势突出、生态人文环境优越的产业示范园区。

 

——生命健康产业园:主要承载中药与保健品、药物制剂、健康服务等产业的研发与生产功能,重点发展保健品、中药衍生品、抗生素制剂、医药包装品、食品精深加工、健康服务领域,打造具有全国竞争力的生命健康产业示范基地。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主要承载高端装备产业研发和制造功能,打造以高效节能换热装备为核心,以智能制造基础部件、汽车零部件、行业智能专用设备为亮点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新材料产业园:主要承载新型建筑材料、金属结构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产业的研发和制造功能,重点发展断桥隔热铝型材、五金建材、PVC生态木、绿色环保功能涂料、高规格涂镀层板带、建筑节能玻璃等领域,着重推进工业铝材实现产业化,打造湖北省一流的新材料产业研发和产业化基地。

 

——节能环保产业园:发展节能环保工业窑炉、烟气脱硫脱硝设备、水处理设备、伴生矿床金银资源综合利用和固体废弃物消纳利用等节能环保产品、设备及服务领域,打造中部地区独具特色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光电子信息产业园:重点发展光电子、智能家电、消费电子等领域,积极加强与武汉•中国光谷的合作交流,加快引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企业,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研发创新园:承载技术研发、科技服务、检测服务等功能,加快引进建设行业创新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检测服务平台、资源共享平台等,与高校院所组建联合实验室和行业研发中心,全力打造大冶市创新发展引领区。

 

——物流产业园:依托铁路、水路、高速路网,围绕矿产品运输、农产品仓储运输、大型设备运输等细分领域,建设集仓储、配送、集散、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综合物流中心。

 

二、完善配套设施

 

(一)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园区内部交通框架,推进经九路、攀宇工业园9/16/4号路、火车站片区金桥三路与五路、城西北工业园4/5/7/28号路建设,加大产业园与城区多路对接。加快公交车站和长途车站的建设,建成覆盖园区主干道、支路及周边地区的公共交通体系。加快推进通讯、电力、热力、排水、排污等市政管网建设,全面提高区域承载能力。

 

(二)推进智慧园区建设

 

大力推进区内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数字化办公,优先搭建政府信息平台,实施政务公开信息的网上发布。引导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完善数据库建设,建立公司门户网站,推动园区企业智能化、数据化、自动化发展。推进社区网络全覆盖,推进“智慧小区”建设。

 

(三)加强产城融合发展

 

加快推进联润、欧蓓莎、美吉特等商贸项目建设。推进白天鹅酒店、雨润酒店、中信三里七湖商务带等项目建设,沿创新驱动发展轴合理布局一批高标准写字楼、商务会所、会议中心等高档商务服务设施。在产业园内规划布局一批社区级商业服务中心。推进廉租房、公租房、人才公寓和专家楼建设,引导企业建设职工宿舍。

 

三、推进绿色发展

 

(一)优化园区生态环境

 

加强生态修复,启动工矿废弃地复垦治理工程,加速推进河道清淤、河岸护砌等河道综合治理,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建设以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为主的防护林体系。加快绿色生态园区建设,增建一批环境优美的广场公园和街心花园,增加城市景观带和绿化用地,打造商住与生态共存的绿色园区。

 

(二)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推动园区企业开展节能降耗工程。限制高能耗企业和项目入驻,引导现有高能耗企业通过信息化和技术改造等方式降低能源消耗。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科学编制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明确的入园项目控制指标体系,健全土地集约利用的动态评估与考核机制,鼓励企业建设多层厂房和“零用地”技改。盘活存量土地,对经济效益较差、长期圈而不建、闲置土地较多的企业实行“腾笼换鸟”。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构建企业内小循环、高新区内或产业间的中循环、大冶及周边地区整个社会层面的大循环三个不同层次的循环经济体系。

 

(三)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完善源头控制、末端治理的环境保护体系。优化并落实园区建设项目环评制度,加强建设项目审查,在环境保护、生态安全等方面强化引导与把关。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推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鼓励铝材加工、铸造等企业技术改造升级,确保工业三废排放达标。强化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加紧建设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和监测联网平台。加强环保宣传和监管力度,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和污染源日常监督检查。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原则,围绕大冶湖高新区发展需求,加大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治理力度,加强政府购买购买公共服务,推动新型社会治理模式发展,全力推动教育文化事业进步,加快完善区域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优化社会民生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将大冶湖高新区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的和谐新城区。

 

一、创新社会治理模式

 

(一)探索新型社会治理服务

 

转变政府职能。探索实现大冶湖高新区管委会由服务提供者向服务组织者转型,落实社会化服务机制,加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试点培育经济类、服务类社会组织,鼓励社会组织承担公共服务。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的监督评价机制,帮助社会组织在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卫生、残疾人服务等基础公共服务领域的服务能力。

 

完善基层自治。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引导、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和管理。提高现有社区工作者服务能力,开展专家辅导、专题讲座、现场观摩、外出参观等相关服务培训活动。支持居民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群防群治、调解民间纠纷等活动。积极开展社区管理服务典型案例宣传、社区对比等活动,评选年度优秀基层组织并给予奖励。充分调动基层党员、离退休居民的积极性,参与基层服务工作。

 

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实现政务公开,保障居民对基层组织的工作信息有充分知情权。健全现代社区管理机制,探索社会听证制度、社会协商对话制度等社会共治共管制度,让更多市民参与并监督社区治理效果,推动社会治理的良性互动。合理划分政府职能部门和基层、不同基层组织之间的工作职责范围,建立长效沟通机制。

 

(二)搭建智慧社会治理平台

 

充分运用“互联网+”于社区管理,探索政府与企业合作的模式,创建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终端软件,加强社会管理服务信息的宣传,公布政务、生活、服务及信息公开、事件管理等信息,开展在线市民意见收集试点。建立健全网上信息跨部门对接机制,整合大冶湖高新区地理信息、政府公开信息、本地生活服务及政务服务等数据,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区管理服务能力。

 

二、推进教育文化事业发展

 

(一)优化教育服务体系

 

加大教育事业投入,重点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发展。优化高新区学校布局,启动建设大林山小学、新进小学、新街小学叶家坝校区、站前小学等一批小学建设,推进一批幼儿园和中小学的扩建、改建、修缮工程,实现高新区内中小学信息化设备和教室全覆盖,推进全区学校体育活动场地(足球场、篮球场等)全覆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新增一批大学本科学历中小学教师,到2020年高新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中小学及幼儿园整体办学水平。

 

(二)大力促进文体事业发展

 

加强文体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集文艺演出、读书看报、广播电视、文体活动、电影放映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大冶湖高新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推动原有影剧院改造升级,实现文化服务中心和体育健身器材覆盖全区所有社区和村组。完善大林山国家级农民健身工程试点建设,在此基础上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建立文体团队,丰富居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和广播村村通工程建设,实现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活动走进所有村组和社区。

 

三、构建两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一)加快推进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引进或共建高端全科医院、专科医院、私人诊所等中高端医疗服务机构,探索与三甲医院形成医疗联合体,推动三甲医院专家团队定期到高新区医院提供诊疗服务;完善大冶湖高新区精神病院建设,扩建现有医院,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能力。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完善社区医疗综合服务网络,新建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构建“8分钟健康服务圈”。

 

(二)提升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团队建设,对骨干义务人员、全科医生、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进行重点培训。探索社区卫生服务站星级评定工作,鼓励园区内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单位争创高星级服务机构,定期对外公布评定结果,对高级机构给予奖励。强化基层单位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开展应急演练,做好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救援处置和重大活动卫生保障工作。大力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常态化工作,提高辖区居民健康知识普及率,探索建立大冶湖高新区常住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

 

四、加强民生保障体系建设

 

(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优化社区服务。引导社会机构参与兴办养老机构,支持公办、民办养老机构同步发展,在“十三五”期间新建3家民办养老机构。加快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高新区内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不断提升现有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服务水平。针对园区居住情况,计划将观山花园社区、罗桥社区等人口密集社区重新划分新社区,增设社区服务中心。优化社区干部队伍,加强大学生干部引进,提升社区干部待遇,增加学习和培训机会。

 

完善社会保障。大力营造“大众创业”氛围,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鼓励失业人群参与就业再就业培训;搭建用工信息平台和高新区人才市场,定期发布用工信息,联合用工企业组织专场招聘活动;鼓励大学生和其他人群自主创业。加强失地农民的住房保障和社会保障,加快推进新城镇建设,着力推进在建或拟建还建房工程按质按时完成。加快建立覆盖全体居民的统一基本社会保险制度,推进基本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补充发展,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线上线下结合办理。整合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仲裁工作联动机制,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二)建设公共安全管理体系

 

加强矛盾问题排查调处。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评估机制,做到定期排查、防控并举,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实行信访维稳评估,推行首访责任制。针对征地补偿、拆迁安置等重点问题,定期召开猫短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例会。推进矛盾纠纷两级调处机制,实行属村或社区先行调解,未解决的重大问题交由高新区组织调解。加强安全生产监督,定期排查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生产情况。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整治。积极创建“平安高新区”,加强治安宣传,提升市民安全防范意识。定期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全力维护学校及周边治安秩序,严厉打击破坏正常教学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对治安复杂的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地区进行重点整治。强化食品、药品的安全保障,配合工商、税务、城管等部门加强日常执法。建立群众举报热线,对反映属实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交由相关部门依法处理。建立高新区防灾减灾系统,强化街道级、社区级避灾点建设,开展防震减灾紧急疏散、消防演练等活动。探索应用数字化安全管理系统,推广电子监控网络以及小区防盗网络。

 

(三)推进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开展法制宣传培训工作。围绕“法制高新区”建设,推动法制宣传教育,组织学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学习宪法、国家基本法律和相关专业法律法规。组织“法律进乡村”活动,深化“民主法制示范村”创建工作;持续推进“法律进社区”,组织优秀社区开展“民主法制社区”创建。

 

促进“三农”持续健康发展。推进农业增产增效,提高农技改革创新,做好畜禽防疫工作,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完善三农基础设施配套,依托高新区现有农田水利工程体系,因地制宜提升抗旱排涝工程,疏通排涝沟河,完善田间排涝工程,优化现有灌溉工程设施。完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实施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的“五化”美丽农村建设,建立农村垃圾清理和无害化处理工作站,扩大农村居民点绿化面积,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打造宜居港湖为代表的新农村居民点。创新林业、农业、环保等多部门统一协调的矿山恢复治理机制,加大工矿废弃地复耕复林投入力度。落实惠农政策,推动三农相关农业、科技、民政等部门联动机制,确保农民收入稳定提升,加快高新区农村脱贫,保障农民就业、社保等权益。。

 

维护宗教场所和谐稳定。加强宗教场所教职人员思想教育工作,着重培养教职人员爱国爱教的思想品质。开展送法进场所活动,引导宗教工作人员加强宪法学习。引导宗教场所平安、和谐开展各项宗教活动。

 

加强人口和计生工作。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精细化管理,开展流动人口清理清查和动态监测,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关注困难人口群体;增设“流动人口服务站”和“工业园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等机构。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全面落实国家两孩政策,注重提升家庭发展能力,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加强妇幼保健能力建设,加强妇幼保健医护人员培养;扩大国家孕前健康体检项目覆盖率,完善妇女免费健康体检项目。

 

区域合作与开放发展

立足高新区产业基础及创新资源优势,推动要素整合,通过“内引外链”强化与武汉城市圈、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经济带交流合作,加强招商引资,广泛吸收高端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提升区域合作与对外开放水平。

 

一、强化与武汉城市圈对接

 

(一)加强创新创业资源共建共享

 

探索创新合作模式,与武汉高校院所共同建设联合实验室、技术转移中心等合作平台。争取武汉城市圈高校院所、科技服务机构在高新区设立分支机构。围绕生命健康、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建立技术转移平台,支持武汉高校科技成果在大冶湖高新区产业化和市场推广。支持在高新区共建孵化器或大学科技园,高新区对孵化器运营给予一定补贴。鼓励武汉城市圈孵化器、加速器毕业企业入驻高新区。

 

(二)加强产业分工协作

 

坚持产业分工协作、互补发展,对接武汉城市圈企业资源,吸引优秀企业在高新区建立生产基地。与东湖高新区、武汉经开区等园区探索共建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专业园。坚持差异化发展原则,与武汉城市圈其他区域错位发展。与城市圈中各类园区建立略合作关系,在创新合作模式、招商引资、品牌输出、产业转移等方面加强衔接合作。

 

(三)加强企业互动交流

 

加强企业互动合作,支持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平台和产业协同创新组织建设。围绕园区主导产业,通过科技招商方式,积极吸引科技创业企业、配套型小企业、专精特新类企业等小而精、小而尖、小而新类企业到本地发展壮大,增强区内经济活力,储备后劲。

 

二、加强链接国内外创新高地

 

(一)加强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对接合作

 

推动大冶湖高新区与长江经济带沿江区域建立协同发展机制,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资源共享和产业协同发展。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加快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陆路交通设施建设,促进与公路、水路、铁路之间形成无缝连接。定期组织长江经济带城市间产业考察活动,集合各城市优势科研资源,开辟资本、人才流通、物流、企业合作交流绿色通道。参与中三角论坛、大型会展等活动,加强与长株潭、鄱阳湖等地区在生命健康、智能装备等领域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二)加强与国内一流科技园区的对接合作

 

加强与中关村、上海张江、深圳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等地交流合作,探索在各科技园区建立异地孵化器、加速器、技术转移中心,吸引中小企业到高新区做大。探索共建产业园、技术转移促进平台、中介服务平台、创新服务资源开放共享信息平台,吸纳创业与科技项目,推动孵化成功项目入驻大冶湖高新区。建设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合作平台,定期举办推介会,争取与行业龙头企业建立联络交流渠道。

 

(三)鼓励企业走出去

 

鼓励劲牌集团、迪峰公司、斯瑞尔公司等龙头企业牵头成立大冶湖高新区产业“走出去”战略联盟,集聚产业资源,打破区域壁垒,带动整合资源“抱团出海”,共同开拓海外市场。战略联盟重点联合高新区、大冶市、黄石市及周边区域有转移意愿企业,或者有产能输出需求的企业,参与大型展会、论坛、学会、竞赛等活动,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以海外并购、股权置换、服务贸易、“产品+服务”或“产能+资本”解决方案、以及“资本+服务+技术+标准+品牌+文化”协作输出等方式实现对外扩张。

 

三、加强招商引资力度

 

(一)转变招商引资理念

 

转变招商思路,实现由“全民招商”向“专业招商”,“政策招商”向“环境招商”,“大招商”向“精招商”的提升,建立产业链招商、科技招商和平台招商等多元化招商模式。完善招商工作市区联动机制,以园区招商部门为核心探索各职能部门密切协作的招商协调机制。有计划地引进一批具有行业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以国内行业100强企业和上市公司为目标对象,突出龙头企业、配套项目和领军人物的招商。

 

(二)加强招商队伍建设

 

优化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完善高新区招商局的功能,根据园区产业结构,进一步明确招商方向,明确招商区域;从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中抽调优秀人才充实到招商队伍中,建立由金融人才、谈判专家、翻译人才等各类专才共同组成招商团队,推动招商流程专业化,从业务流程设计、招商奖励科学合理等方面提高招商专业水平。

 

(三)优化招商服务机制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幅度实质性减少审批环节。设立招商项目审批快速通道,对各项审批实行限时办结制,提供专人辅导企业办理或全程代办服务。建立大冶湖高新区重点招商项目库,实行领导挂职服务制度,对重大招商项目实行“特事特办”。搭建大冶湖高新区招商信息平台,发布园区土地、政策、服务等信息。

 

管理体制与保障措施

一、加强管理体制改革

 

(一)推进国家高新区“以升促建”

 

提请市委市政府将创建国家高新区列为市政府重要工作,举全市之力创建高新区,领导力量进一步向高新区加强,政策进一步向高新区倾斜,资源进一步向高新区聚集,人才进一步向高新区涌动,全方位、立体式推动高新区建设。把高新区建设和发展作为大冶湖高新区一号工程,加强与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才办、市统计局、市国土局、市规划局、市工商局等市直部门合作,共同推进高新区“以升促建”。

 

(二)优化组织机构设置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速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由服务提供者向服务组织者的职能转变。分离现有经济发展部部分职能,单独设立大冶湖高新区科技局、人才管理办公室和金融管理办公室。加快园区行政服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企业服务中心建设,在拓展园区设立办事窗口,集中公开办理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建立干部培训体系,培养内部资深专家,定期进行擅长领域培训,邀请行业专家定期进行专题培训,内部优秀干部定期送出交流培训。

 

(三)设立专家咨询委员会

 

组建由高新区企业家和社会各界专家组成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园区规划、项目评估、发展策略等方面的评估和决策,与园区外部专业战略咨询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积极推动大冶湖高新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四)创新园区管理运营机制

 

推进经创公司市场化运作,探索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采用BTBOTPPP等建设运营模式。借鉴攀宇工业园开发经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探索开放式管理创新,引入外部专业服务商,探索通过市场化手段聘请专业第三方运营团队负责子园区、孵化器管理运营,与外部专业招商团队合作强化招商引资功能。

 

(五)提升服务水平

 

加强高新区服务型政府建设,制定并发布行政审批事项清单,细化发改、规划、招商等部门审批事项工作细则,明确审查内容、要点和标准等。推行行政审批“一口受理、限时结办”,探索多部门串联审批向“一个部门牵头、其他部门协同”的并联审批转变,明确办结时限。提升线上行政服务能力,推行网上预受理和预审查,促进并联审批各部门间信息共用共享。

 

二、完善园区政策体系

 

(一)加强政策集成应用

 

积极争取资源城市转型试点专项资金向高新区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企业培育方面进一步倾斜。深化对接湖北省工矿废弃地复垦土地增减挂钩政策,扩展园区发展空间。提请大冶市出台专项支持政策,明确高新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相关支持政策。争取大冶市专项资金加大支持力度。

 

(二)出台产业专项政策

 

研究制定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主导产业专项支持政策,明确产业的发展重点及目标。加强企业引进与培育,针对创业企业、瞪羚企业、领军企业等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给予特定支持政策。对主导产业关键技术研发、产学研合作、重大技术成果产业化等给予政策支持。

 

(三)出台创新创业专项政策

 

研究制定大冶湖高新区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促进政策,重点在以下方面给予政策支持:鼓励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鼓励科技成果在大冶湖高新区转移转化、支持建设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发展科技中介服务、完善创业孵化载体服务功能、加强多层次人才引进、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等。

 

三、塑造区域特色品牌

 

(一)建设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参照《“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工作指导意见》编制大冶湖高新区保健酒产业品牌建设规划,明确创建任务、工作标准及时间要求,确保成功创建。加大示范区创建宣传力度,支持劲牌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品牌营销,开展保健酒品牌宣传大使评选活动,组织质量监督员参观保健酒生产基地;利用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和电视媒体加大高新区创建工作宣传力度,定期召开“全国保健酒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的宣讲会,通过产品展览会、标语、口号、广告等形成提升品牌意识、形成创建氛围。

 

(二)实施质量强区战略

 

深入实施大冶市“质量兴市”战略,树立“质量第一,以质取胜”的理念,实施“质量强区”战略,建立质量诚信体系,明确企业质量主体和责任。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利用先进的全过程质量管理方法,夯实计量、检验检测等基础工作。支持企业实施标准战略,应用先进工艺和设备对标国际标准和国内先进标准,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提升质量检测和质量监管人员业务水平,鼓励相关单位引进和培养质量工程师和检验检测高级人才,定期组织专业化的质检技能培训。加大对企业质量监督的抽查力度,及时掌握以保健酒、换热装备为代表的高新区主导产品质量动态,严把市场准入关,严格执行生产许可、强制性认证制度,进一步强化食品药品进出口检验检疫工作,对不合格企业从严处置。

 

(三)深入实施品牌战略

 

制定大冶湖高新区品牌发展规划,出台支持品牌建设的政策措施,重点支持保健酒产业集群树立特色品牌。以劲牌公司为品牌建设标杆,推广品牌建设先进经验,组织高新区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重点企业学习。与品牌营销专业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高新区品牌创建提供指导和服务,共同建立品牌危机应急处理机制。建立统一的企业质量诚信档案和规范的质量信用评价机制,定期发布企业质量信用评价报告,奖励质量诚信优秀企业。加强对高新区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的保护,建立保健酒产品质量区域整治工作制度,落实保健酒全国联动整治机制,打击违法侵权行为。

 

四、强化项目引退管理

 

(一)明确项目入驻标准

 

加强项目评估和准入机制,建立高新区项目评审专家库,从投资强度、投入产出效益、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审。制定大冶湖高新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根据高新区不同区块土地性质及各专业园区定位,对项目投资强度、建筑密度、生态环境影响等方面予以严格规定。对投资额度小、占地面积小,但科技含量高、投资回报高且符合产业导向的项目实行“特事特办”引进机制。不符合标准的建设项目坚决禁止入园。

 

(二)探索建立项目退出机制

 

建立大冶湖高新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定期对入园项目用地开发情况进行审核评估,对超期没有开工或产值、税收、环境影响等指标未达到协议约定的项目,先行告知预警,对逾期未整改的项目以适当方式清退。设立项目用地退出专项资金,用于闲置土地资源或建筑物的回购、改造、补贴以及相关配套支持等。

 

五、强化规划实施和监督考核

 

(一)建立科学评价考核体系

 

重点加强“十三五”规划的事中监督和考核评价机制,构建园区特色的评价体系:参照《国家级经济技术高新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办法》,制定出台《大冶湖高新区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综合评估办法》,重点突出高新区招商引资、创新创业、环境治理的考核与评价,突破传统“GDP”单一导向,明晰园区未来发展方向。

 

(二)探索建立监督考核机制

 

形成绩效管理跟踪评估机制,分解各项指标,确保责任到部门,定期开展第三方评估。健全高新区社会监督机制,及时对外公布园区相关政策和建设进展。发挥公众的舆论监督作用,搭建线上线下多层次信息平台确保政府与企业、市民的信息沟通和反馈及时有效,推动园区提高管理水平,增强为民服务的意识。

项目合作:18361148798    或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温馨提示:本站提供免费发布服务,但对信息的合法性、实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名录资源由会员为向全球展示品牌形象上传,个人信息均经处理后发布,如有遗漏戓涉嫌侵权他人及不愿展示形象的,请将“该页网址和需修改及删除的内容”发至本站邮箱戓留言给我们处理。凡注册会员并发布信息或名录资源的,均可定期获得全球项目参考及合作机会。本站名录资源概不对任何第三方开放,更不提供如交换、出售及查询等服务!
项目合作及建议请留言:请理性留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姓名: 手机: QQ号: 微信: 邮箱:
验证码 点此换一张
  • 上一篇:
  • 下一篇: 没有了
  • 关于我们 招商培训 代理招商 代理投资 代理融资 代理政策 战略伙伴 服务外包
    广告报价 汇款方式 合作方式 免费发布 网群建设 诚聘英才 网站导航 设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