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开发区招商引资网
黄石大冶湖高新区“十三五”发展战略(1)
来源:网群国际    浏览: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与武汉城市圈协同发展战略,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为根本动力,着力汇聚高端创新要素,大力推动优势特色产业与接续替代产业发展,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深化区域联动和协同创新机制,深入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打造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出贡献。

 

大冶湖高新区未来发展应坚持以下原则:

 

——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以改革促进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转型升级,特色引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改造提升传统资源型产业,培育接续替代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资源型城市由单一的资源型经济向多元经济转变。

 

——生态先行,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强资源集约利用,发展高附加值、低污染、低能耗的绿色经济,加强园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推动园区健康可持续发展。

 

——产城融合,和谐宜居。以“两型”社会发展要求为指导,提高新型城市化水平,加强产业和城市的融合发展,强化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大力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二、战略定位

 

新时期,大冶湖高新区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深入探索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升引领示范能力,努力将大冶湖高新区建设成为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深入探索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与模式,以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活力,走出一条特色可持续发展之路,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新兴产业发展核心区。聚焦新兴接续替代产业,将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自身产业优势,鼓励企业开展前沿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和模式创新,成为全市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并引领大冶市新兴产业发展,对全市的产业升级发挥创新支撑作用。

 

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并举的全面创新,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强化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企业创业成长集聚区。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体制机制障碍,形成创新创造、自主发展的创业氛围。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让每个有创业愿望的人都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形成推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发动机”。

 

三、发展目标

 

2020年,大冶湖高新区经济规模实现大幅提升,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三大优势产业加速集聚,环保节能与光电子信息两大接续替代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高端化、特色化发展,区域创新体系日益完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城市综合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科技新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构筑现代产业体系

把握新兴产业发展趋势,立足本地产业基础和特色资源,以特色发展为导向,着力汇聚高端创新要素,大力推动优势特色产业与接续替代产业发展,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深化区域联动和协同创新机制,着力打造“以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为支柱产业,以节能环保、光电子信息产业为新兴产业,以现代服务业为先导产业”的现代产业体系,率先实现提质增效、高端发展,辐射带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一、做大做强生命健康产业

 

(一)发展思路

 

围绕龙头企业,坚持“大产业,宽领域,长链条”的发展理念,做大做广中药与保健品领域,引进发展药物制剂领域,做优做精食品精深加工领域,积极培育健康服务产业,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加快推进配套产业发展,全力打造具有全国竞争力的生命健康产业示范基地。到2020年,生命健康产业完成总产值220亿元。

 

(二)发展重点

 

中药与保健品领域,依托劲牌公司巩固保健酒优势,提升酿造技术,引进发展包装、印刷、中药加工设备、专业物流等产业链上下游领域。推进中成药和保健品标准化和现代化生产,做强有效成分提取及加工环节。围绕“食药两用”深度开发冬虫夏草、枸杞、玫瑰等系列产品,重点研发片剂、胶囊、超微粉、口服液等新剂型。延伸开发功能性食品饮料、日化品等产品。

 

药物制剂领域,推进龙头企业收购药物制剂生产企业,支持到期专利药品仿制,发展心血管系统类、消化系统类等仿制药。重点发展抗生素制剂,引进发展速释制剂、缓控释制剂等抗生素新剂型。培育发展空心胶囊、一次性输液器等医药包装品。

 

食品精深加工领域,提升家畜、家禽、水产等地方特色产品领域精深加工水平,推进无公害、绿色食品及有机农产品项目建设,重点发展鱼丸、鱼糕等半成品食品,拓展火腿、蟹松等休闲食品和方便食品,提升发展果蔬罐头、豆豉等风味食品,引进发展铝箔包装食品、复合膜包装食品等产品。

 

健康服务领域,发挥地方中药与保健品特色优势,重点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支持发展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和中医坐堂诊疗服务。引进发展健康体检、健康咨询等健康服务,探索营养健康管理、医疗旅游等新兴服务业态。有序发展中医诊疗、中医药养生保健仪器设备、康复辅助器具等医疗器械

 

(三)发展策略

 

建设大冶生命健康产业集聚区。合理开发三里七湖和长流港地区,在周边规划设计大冶湖高新区生命健康产业园,高标准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合理布局中药与保健品、药物制剂领域企业;以政府投资与招商引资相结合,配套发展健康体检、疗养康复等健康服务业。在长流港附近规划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享的联结机制,鼓励雨润、永惠、天天红等企业加快发展食品精深加工项目,适时建立食品检测中心,力争打造省级农产品加工园。

 

推广靶向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制定大冶湖高新区生命健康产业招商目录。鼓励劲牌公司发挥自身品牌和技术优势,与政府合作招引其上下游企业和互补类企业入驻园区。与湖北省发改委、科技厅、商务厅等建立联系,争取国家、湖北省生命健康重点产业化项目和示范项目落户大冶湖高新区。

 

完善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环境。加快劲牌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逐步搭建共性技术研发、规模中试、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整合政府、企业、社会多方资源,规划建设生命健康专业孵化器和企业加速器。吸纳拥有核心技术的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创业团队入驻园区,给予科研启动经费、创业场所、安家补贴等支持。设立生命健康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积极引导与支持民间资本参与生命健康产业发展。

 

加强生命健康产业对外交流合作。与东湖高新区合作共建光谷生物城大冶生命健康园。链接武汉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等高校院所,通过共建实验室、合作研发等方式加强产品研发及产业化。积极对接武汉、北京、成都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学习借鉴在园区运营管理成功经验,开展联合研发、项目共建等合作。

 

二、巩固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一)发展思路

 

坚持“高端化、特色化、集群化”发展思路,加快产业提档升级,扩大产业集群规模,做大做强高效节能换热装备领域,引进提升智能制造基础部件领域,有序发展汽车零部件及行业专用智能设备领域,拓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下游应用领域,加强园区企业产业协作能力,加快产业载体建设,建成中部地区一流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到2020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完成总产值150亿元。

 

(二)发展重点

 

高效节能换热装备领域,巩固在船舶、石化、电力、冶金等传统换热装备应用领域技术优势,推进产品换代升级;拓宽应用领域,重点发展水电机组冷却系统、风电发电机组、航天飞行器等大型专业化项目配套换热设备;配套发展耐高温、耐腐蚀的换热元件专用材料,有序发展换热装备专用设计和仿真领域。以“气化长江”项目为契机,重点发展LNGLPG等压力容器,引进发展低温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技术和设备,有序发展CNG等压力容器。

 

智能制造基础部件领域,推进特小节材加工工艺在冰箱压缩机电机制造行业的应用,有序发展变频直流压缩机电机及伺服电机,培育空压机、离心机等产品。加快数控加工和精密检测技术推广应用,提升发展智能铸造,有序发展高精度铝型材挤压模具、液压成型模具、热冲压模具和高强板模具。引进发展转台、主轴、刀库、丝杠等智能制造装备功能件及主机。

 

汽车零部件领域,加快推进汽车零部件项目引进,重点发展发动机、变速箱、悬挂系统等产品的关键配套零部件,及汽车轴承、车用电机、汽车照明、车载空调、动力电池、摩擦材料、轮毂、装饰件等产品,配套发展汽车销售、售后服务、汽车物流等。

 

行业专用智能设备领域,配套地区产业需求,在纺织、印刷、包装、玻璃等领域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有序引进高速精密控制纺织机械、全自动吹瓶机械、特种加工玻璃机械、多功能包装印刷机械、高速精密印刷机械等系列产品及关键零部件。

 

(三)发展策略

 

成立高端装备产业技术联盟。依托迪峰、斯瑞尔、艾博电机、东贝铸造等骨干企业和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成立高端装备产业技术联盟,打造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和公共检验检测平台,下设高效节能换热装备、压力容器和精密机电等工作组,围绕重点领域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和行业标准制修订。

 

完善高端装备产业链条。依托区内骨干企业,构筑换热装备产业链、压力容器产业链、机电制造产业链等。加大铸造、模具、特种材料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和缺失环节引进力度。围绕区内骨干企业合作名单实施定向招商。

 

加强产业载体建设。加快建设迪峰换热装备产业园和东贝铸造产业园,大力引进国内外换热装备、压力容器、精密机电、精密铸造、汽车零部件等领域重点企业和科研机构入驻,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

 

加大行业共性技术开发利用。发展绿色铸造和智能铸造,加大数字化技术在铸造行业的应用。推进模具行业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开发和应用,加强高精度铝型材挤压模具设计、板料冲裁模具设计、高强板成形回弹控制等技术研发,支持以信息化技术为代表的模具先进制造技术升级,提升大型复杂模具的设计制造工艺技术水平。

 

支持装备制造服务业态发展。积极推动区内企业发展产品(工程)设计、工程承包、设备租赁等增值服务,培育具有较强资源整合集成能力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促进生产制造和服务产业链条融合发展。

 

三、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

 

(一)发展思路

 

坚持巩固基础与新兴培育相结合,立足高新区现有技术基础和产业优势,推动与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型建筑业的联动发展,重点聚焦新型建筑材料、金属结构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纺织新材料等领域,努力实现新材料产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发展,由小规模分散型向大规模集约型发展,打造湖北省一流的新材料产业研发和产业化基地。到2020年,新材料产业完成总产值160亿元。

 

(二)发展重点

 

新型建筑材料领域,发挥高新区铝材加工制造优势,加强粉末静电喷涂、电泳涂漆等先进工艺推广应用,提升发展断桥隔热铝型材等建筑铝材。巩固发展PVC生态木系列产品,引进发展其他木塑复合装饰与地板材料、玻璃钢高分子复合门窗。依托本地硅灰石资源,发展绿色环保功能涂料、保温隔热墙体材料、耐火材料等。发展建筑装饰五金材料,打造五金模具、五金铸造、五金配件制品为核心的产业链条,延伸发展机械五金件、五金工具、门控五金系统等。

 

金属结构材料领域,围绕高性能钢材,提升加工工艺水平,重点发展高规格涂镀层板带和冷轧无取向电工钢系列产品,延伸发展极薄板带、高磁感取向硅钢等产品。围绕铝材质工艺的应用开发,推动生产线技术改造,重点发展消费电子、家用电器、汽车等领域工业铝材,有序发展轨道交通领域工业铝材。

 

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合理开发矿产资源,提升硅灰石纤维生产水平,重点拓展高端摩擦材料、橡胶塑料材料等硅灰石纤维改性剂的下游应用领域。引进发展LOW-E镀膜玻璃、中空玻璃等建筑节能玻璃,有序发展钢化玻璃、耐高压、耐高温玻璃等特种玻璃。

 

纺织新材料领域,推进传统纺织企业引进新型纺纱织造、染整加工、功能和智能纺织品加工技术,推广智能化生产线、示范车间和数字化工厂建设。引进高性能纤维材料、生物基原料等新型纺织新材料加工生产线,发展生物医用纺织品、土工与建筑用纺织品、交通工具用纺织品、安全与防护用纺织品等产业用纺织品。

 

(三)发展策略

 

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冯家山硅灰石纤维应用开发项目、山力兴冶高规格涂镀层板带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鼓励企业应用先进设备和生产工艺。支持宏泰铝业、实美科技等企业实施新型建材技改项目和工业铝材新项目,对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土地、环保、交通及用水、用电等方面问题给予及时协调解决。

 

加强产业高端链接能力。鼓励企业对接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等高校院所,联合开展金属结构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产品应用开发和先进工艺推广应用。争取与宁波高新区、北京中关村、深圳高新区等新材料高新技术集聚区建立常态化合作关系,积极引进一批成果转化、技术转移项目。

 

加快开展定向招商。聚焦宁波、深圳、北京、山东等地,建立目标企业信息库和跟踪机制,对重点企业投资动向、产能扩张实时跟踪,加快引进大型骨干企业和配套企业。充分调研本地企业上下游配套情况,重点引进上游产品研发、生产线设计和下游新材料深加工及制品等领域的合作伙伴企业。

 

发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作用。由大冶湖高新区政府组织牵头,成立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吸纳区内新材料企业及其上下游合作伙伴进入联盟,鼓励联盟内部成员开展联合技术攻关。以联盟为主体举办新材料产业相关产品推介会、论坛等活动。鼓励企业参加区域性产业技术联盟,参与标准制修订。

 

四、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一)发展思路

 

按照国家实施节能减排的总体要求,坚持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重点发展以环保工程总承包为核心的先进环保领域,提升发展高效节能领域,围绕本地工矿产业培育发展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着力打造龙头企业,加快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积极推进示范工程建设,建设成中部地区独具特色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到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完成总产值40亿元。

 

(二)发展重点

 

先进环保领域,有序发展污水、废气等在线监测仪器及传感器部件,有选择发展新风系统。先进环保设备领域,发展烟气脱硫脱硝、噪音隔离、湿法除尘、餐饮油烟净化等领域设备,着力推进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家用净水设备等水处理设备领域发展;重点发展工业有机废气净化、工业废水处理和工矿废弃地综合治理等领域成套工程及治理设施运营服务,探索发展水质监测、大气监测等环境监测服务。

 

高效节能领域,重点发展自动调节节能工业锅炉、蓄热式燃烧窑炉等高效节能产品,培育锅炉窑炉节能改造服务,有序发展余热余压回收利用设备。引进培育太阳能光伏分布式能源站工程设计、建设和运营,探索新能源接入和控制领域智能系统与设备。引进发展节能咨询、能源审计、节能项目设计等节能服务,鼓励专业化节能服务机构落户园区。

 

资源综合利用领域,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及机电产品拆解和再制造、伴生矿床金银资源综合利用、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引进发展废金属资源和废弃电器电子资源化转化利用,提升发展基于淤泥尾砂等流态细粒料的综合利用,探索发展以建筑废弃物为主的固体废弃物消纳处理技术和设备。

 

(三)发展策略

 

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加大对马轮固力、凯迪电力、龙净环保、菲达环保等跨国公司和国内上市企业招商引资力度,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节能环保产业园,提升区内产业协作能力。实施园区节能环保企业培育计划,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推进产业技术创新。设立节能环保专项资金,用于扶持节能环保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工艺改进,对列入市级以上的科技项目,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配套。支持企业建立技术中心,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创建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加强对外产业协作。对接东湖高新区节能环保企业和科研院所,在节能环保产业园内规划建设中国光谷•大冶节能环保产业园,推进光谷地区节能环保成果在高新区转移转化,支持区内节能环保企业在东湖高新区设立研发机构。绘制节能环保产业创新地图,积极对接产业优势地区资源。

 

实施产业示范工程。支持徐风科技、宏力重工、中固环保等节能环保企业承担国家、省市重大应用示范工程。鼓励区内节能环保企业在本地实施示范工程,对高新区范围购买和使用区内节能环保设备和服务的企业给予政府补贴。在大冶湖高新区内选取新建小区(园区)推广应用非金属环保材料、绿色功能涂料等。

 

鼓励园区企业参与标准制修订。大力促进自主创新与技术标准融合,鼓励和支持徐风科技、中固环保等骨干企业主导或参与标准的制修订,提高园区企业在行业的话语权。

 

支持企业拓展市场。支持区内企业实施品牌战略,鼓励节能环保工程总承包和设备制造企业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加快进入国内大型电力、石化、冶炼项目采购名单。

 

五、跨越式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

 

(一)发展思路

 

加强与武汉·中国光谷对接,加大招商力度,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提高产业层次,提升发展光电子产品,引进发展智能家电、消费电子等领域,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到2020年,光电子信息产业完成总产值45亿元。

 

(二)发展重点

 

光电子领域,巩固陶瓷插芯、光纤连接器产品优势,加快光通信元器件产品升级,延伸发展光通信传输设备和接入设备的核心元器件、模块和设备整机,有序发展3G4G用终端设备。重点发展车船照明、室内照明、景观照明、工业照明等半导体照明产品,有选择的发展广告牌、指示牌等大尺寸LED显示领域。

 

智能家电领域,采用数字、环保、节能新技术,提高绿色设计水平,引进发展节能、节材、可回收可拆解的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家用电器。推进家电产品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提高家电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延长产业链条,提升区内智能家电关键零部件制造、物流等配套能力。

 

消费电子领域,围绕个人电脑、智能手机、游戏机、数码相机等消费电子领域引进发展元器件、移动电源等配套产品。与周边地区联动发展智慧网络领域导航设备、识别设备、监控设备等终端产品和传感器、RFID等元器件。

 

(三)发展策略

 

探索建立与光谷地区联动发展模式。与武汉•中国光谷建立常态化联系,鼓励园区企业在光谷设立研发中心,并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邮科院等高校院所合作,搭建大冶湖高新区光电子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设立光电子信息产业化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光谷光电领域科技成果在大冶湖高新区转化落地,鼓励光谷光电子信息企业在大冶湖高新区建立生产基地。

 

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了解光谷地区企业上下游配套情况,引进成长能力强、有转移潜力的光电子信息企业。积极承接广东、福建、浙江、安徽等地消费电子、智能家电领域产业资源外溢,开展可产业转移项目的梳理和研究,跟踪重点企业投资趋向,实现精准招商。围绕产业转移需求,完善产业载体建设,引导光电子信息企业入驻专业园。

 

优化产业服务水平。增强园区与企业间的互动,建设统一的信息交流平台,及时了解在建项目和入驻企业需求,帮助企业对接光谷及其他地区产业资源。对一批符合产业政策、技术水平高、带动性强、辐射面广、拉动作用明显的光电子信息产业重大项目建设,加大税收、土地、资金等政策扶持力度。

 

六、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

 

(一)发展思路

 

坚持特色发展与需求导向相结合,加快发展高端交易业,推进现代物流业专业化和信息化发展,鼓励支持特色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大力培育科技服务业与电子商务产业,全面提升生产生活服务能力,将大冶湖高新区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产业基地。到2020年,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80亿元。

 

(二)发展重点

 

高端交易领域,推进国家铜产品交易平台建设,重点发展铜矿、铜材等产品交易,拓展金、银、锡、钨等有色金属交易,加快发展以矿产品为特色的展示、结算、咨询等服务,打造全国最大的铜现货交易平台。推动大数据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推进大型商贸中心搭建电子商务平台,打造若干O2O线下实体服务聚集区。

 

现代物流领域,搭建区域智慧物流平台,鼓励物流企业提升信息化水平;完善五大物流园、九大物流中心及配送中心等物流专业设施和功能设施,重点发展面向大型设备、矿产品、电子产品、农副产品等的专业物流,拓展公铁水空多式联运业务,引进培育专业第三方物流。

 

科技服务领域,着力发展会计、法律、管理咨询、人力资源等专业服务,积极引进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探索建立高效率、模块化的中介服务对接机制;引进培育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科技培训等专业服务。

 

特色旅游领域,引进专业旅游开发公司,挖掘铜绿山古矿遗址和小雷山景区等旅游资源,推动青铜文化、民俗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等旅游产品,加强劲牌公司产业旅游等工业旅游产品宣传力度。

 

文化创意领域,促进古建筑设计与石雕、青铜工艺结合,重点发展古建筑工程和设计,培育引进古建筑修复和古建筑彩绘,有序发展仿古商业街及古建园林景观策划和规划。

 

(三)发展策略

 

打造全国最大的铜现货交易平台。积极推进铜现货交易平台申报国家级矿产品交易平台。完善平台仓单交易、仓单质押融资等服务功能。利用平台高端交易对融资的需求,吸引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等知名金融机构入驻。鼓励国内外矿贸易企业入驻金贸大厦。以平台为载体举办各类论坛、会议等活动,吸引国内外知名专家、企业交流洽谈。

 

提升专业物流发展层次。发展以大型设备、矿产品、金属材料等为主的专业物流和以农副产品为主的冷链物流,引进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跟踪定位、物流管理软件等关键技术应用,加快建设调度中心、数据中心等高端物流服务中心。加快推进罗桥物流园、有色物流园等项目的建设。

 

培育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整合大冶市旅游资源,着力向体验旅游发展,通过建立青铜博物馆等方式大力挖掘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文化旅游资源;围绕三大革命旧址及周边风景,打造红色文化体验区;围绕大小雷山自然风景资源,开发生态休闲观光游。引进专业旅游开发公司,引导和扶持精品体验主题旅游产品的开发。大力开展大冶旅游品牌策划与宣传,打造知名旅游品牌。

 

加快科技服务专业化发展。围绕金属新材料、非金属材料、换热装备、铸造等领域引进和培育一批研发中心、科研机构等。引进检验检测、技术咨询、技术交易、知识产权代理等专业服务机构。继续壮大信用担保等金融中介机构,积极发展投资咨询、信用评级、资产评估、会计审计、法律服务、典当等其它科技中介机构。大力培育本地第三方服务机构,提升中介服务水平,支持本地中介机构与国内知名机构合作。

 

推进电子商务多层次应用。由大冶市政府、高新区共同牵头,推出招商优惠政策,吸引区内外企业在大数据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上线;培训指导区内企业,帮助其快速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积极培养结算、翻译等专业人才,助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推动商业综合体发展电子商务,培育大冶首个电子商务特色商业街区。以美吉特集团、欧蓓莎集团等商贸企业为重点,规划建设区域性专业电子商务平台。规划建设大冶湖高新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推进本地农产品信息在湖北农业信息网展示销售。

 

优化双创生态环境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建立创新创业生态为目标,通过培育多元创新创业主体、打造创新创业载体平台、加强创新创业要素支撑,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一、培育创新创业主体

 

(一)推进大企业构建平台生态圈

 

支持劲牌公司、迪峰、东贝铸造等企业通过并购获得核心技术和市场渠道、进入新兴业务领域;支持企业开展品牌建设,对企业品牌塑造给予补贴。搭建开放式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发掘并支持有创业潜力和意向的企业员工内部创业、离职创业等,为创业企业提供资金、技术、人脉支持,推动内外部的创新团队、关联企业等各类主体共同创造价值并衍生新企业,打造一个资源共享、快速配置、创新众包、创业自由的大企业创新生态圈。

 

(二)实施高成长企业培育工程

 

研究制定大冶湖高新区高成长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挖掘和培育一批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新、发展潜力大的高成长企业。借鉴中关村、武汉东湖、天津滨海新区等地扶持高成长企业经验,从财政资金扶持、税收优惠、开拓市场、搭建交流平台等方面加强帮扶力度,全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三)大力支持高水平创业

 

支持科技创业,重点关注大冶籍大学生、退休科研人员等,主动接洽并吸引其回乡创业。对接武汉•中国光谷,吸引大学生创业大赛参赛项目落户大冶。鼓励企业内科研人员创业,支持区内企业裂变孵化。加强创业前端服务,支持孵化器开展创业项目评估、创业辅导加实训等“预孵化”服务,吸引优秀创业团队与创业项目入驻。

 

二、完善双创载体平台

 

(一)加快建设众创空间

 

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的创业孵化链条。围绕生命健康、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等领域创业需求,集中规划建设一批专业孵化器;以大冶高新技术科技创业中心为载体建设创业苗圃;将迪峰加速器打造成大冶湖高新区加速器样板。支持区内外民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投资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共建科技孵化器。提升创业链条服务水平,引进专业团队对孵化器进行管理运营,完善创业导师、天使投资、科技中介、专业培训、政策解读、项目申报辅导等企业服务功能。建立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与专业园对接机制。

 

(二)建立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

 

支持劲牌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鼓励研究院以市场为导向,联合高校院所、上下游企业开展保健品、生物医药、健康管理等行业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鼓励高效节能换热装备、非金属环保新材料等领域新建产业技术研究院,为行业企业提供应用研发、成果转化等服务,解决技术创新链条断链的问题。鼓励研究院探索市场化运行机制,并试行股权激励机制。

 

(三)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围绕换热装备、金属新材料等行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鼓励联盟组织成员参与各类行业论坛、技术对接会、产品推介会等活动。引导联盟联合高校院所、中介机构等多方主体在技术创新、产业政策、标准创制等方面推动行业发展。支持联盟成立法人机构,提高市场化运作能力。研究建立大冶湖高新区联盟年度评价考核机制,制定科学完善的指标体系。

 

(四)提升科技中介服务水平

 

建立综合性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加快引进和培育会计审计、税务、法律、信用评级、资产评估等科技中介机构,为企业打造个性化专业服务。充分对接武汉·中国光谷创新资源,搭建技术研发、检验检测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对平台使用方实际发生使用费给予补贴,对本地优秀平台给予年度奖励。推进大冶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探索科技成果对接转移机制,设立专利技术展示平台,强化科技成果交易、科技成果推介、科技咨询等全方位服务能力。

 

三、完善人才发展环境

 

(一)加快引进高端领军人才

 

坚持招商引资、招人聚才并举,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广泛吸引各类创新人才特别是紧缺的人才。依托湖北省“百人计划”、大冶市“百名人才引进计划”,以人才柔性引进为思路,重点引进园区主导产业的研发人才、创新创业团队、企业管理人才、金融投资人才和高端服务人才等,争取每年引进大冶市“三高”人才200人。设立大冶湖高新区人才专项资金,创新资金使用办法,拨改投、拨改贷等方式支持高端人才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对接高校院所高水平人才团队,实行“创新在高校、创业在园区”的两栖模式。

 

(二)加快培养多层次人才

 

加强企业家培育,推动技术型创业者向现代企业家转变。加强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培育,组织企业高管到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培训。培养实用技能人才,以大冶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黄石职业技术学院为主体建设职业教育基地,举****书班、岗位培训等。推广劲牌公司、东贝铸造等企业内训机制,鼓励企业建立内部人才培养基地和技能培训班等。

 

项目合作:18361148798    或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温馨提示:本站提供免费发布服务,但对信息的合法性、实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名录资源由会员为向全球展示品牌形象上传,个人信息均经处理后发布,如有遗漏戓涉嫌侵权他人及不愿展示形象的,请将“该页网址和需修改及删除的内容”发至本站邮箱戓留言给我们处理。凡注册会员并发布信息或名录资源的,均可定期获得全球项目参考及合作机会。本站名录资源概不对任何第三方开放,更不提供如交换、出售及查询等服务!
项目合作及建议请留言:请理性留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姓名: 手机: QQ号: 微信: 邮箱:
验证码 点此换一张
关于我们 招商培训 代理招商 代理投资 代理融资 代理政策 战略伙伴 服务外包
广告报价 汇款方式 合作方式 免费发布 网群建设 诚聘英才 网站导航 设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