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开发区招商引资网
就读研究生的意义(7)
来源:网群国际    浏览:

TheAcademic'sHandbook(ThirdEdition)

很多好书,书店里买不到,网上书店里才能买到。在网上书店里,我找到很多好书,TheAcademicsHandbook(ThirdEdition)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周末我在家里如饥似渴地读着这本书。这本书讲的是大学教育的方方面面,包括怎样寻找教授职位,怎样教育学生,怎样拿下终身教职,怎样教书,怎样拿研究经费,怎样发表文章等等。市场上的确有类似题材的书,如:MakingtheRightMovesAPracticalGuidetoScientificManagement,但是这本书这并不是本轻松的书,而是本非常严肃的书。里面的东西并非是用市场营销似的通俗语言介绍的,而是写得比较深,带有教育学的色彩。这本书分为无数篇短文,每篇短文的作者看来都是不同的老教授。可以这么说,如果你不想成为大学教授,读这本书一点用处都没有。即使你想当大学教授,不读这本书也一样能当上,实践出真知嘛。但是我认为关键不在于结果(当上大学教授),而在于过程(学习)。学习的过程中,人的脑子豁然开朗,发现另外一片天。这本书不但可以让人知道一个助理教授迫切需要的教学、科研、育人三方面的必修知识,而且更能领会大学教育、学术自由的精神,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谈论大学教育。现在,我还在打地基的阶段。地基打得深,楼才能造得高。

在第十一章,HenryMWilbur介绍了申请教授的方方面面,简述如下:在申请教授前,自己诚实地搜寻自己的灵魂(soul-searching):现实是严酷的,并不是所有的研究生都能成为教授。另外,从事学术工作是辛苦的,收入是相对低的,那么,你为什么要从事学术工作?如果你回答不出来,就不要申请!如果你要当教授,刚进研究生院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准备了。早发文章,多发文章。而现在的事实是很多人在找工作前的六个月才开始投递文章。你还要决定选什么样的大学?排名多少的?地理位置?tenure-track还是nontenure-track?作者接下来讲了找广告、准备申请材料\面试拿录取通知书的流程。里面讲到不想去的就别申请,也别去面试。其中有关面试的内容特别值得一读,但是这里面讲的东西是基本的东西,一些面试的细节没有说。

在第二十章,ALeighDeneef用精湛的语言(七页纸)论述了导师教导研究生的知识。我用自己的语言提炼如下:导师和学生的关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一旦关系破裂,受伤害最大的是学生。导师的任务是传授知识和经验。但是通过指导学生,会有更高尚的收获:(1)从帮助你的学生成长和成功中,你可以得到满足和骄傲;(2)招到最好的学生可以提升你的科研,帮助你出文章和拿科研基金;(3)通过你的学生质疑你,告诉你学科最新进展,你能更加职业化;(4)通过学生开发他们的人际网来延伸你的人际网;(5)即使你退休了,你的学术家族也能发扬光大,代代相传。导师的职责除了传统人们认识的职责外,还在意提供情感和道义支持、提供明确的、及时的、诚实的反馈意见、传授学生学科知识和伦理道德、支持学生的职业发展、成为学生的精神楷模。导师的目标是:优化学生的教育经历,使他们在学术界社会化,帮助他们成为独立的和有激情的思想者和学者,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工作。有效的指导不是对每个人都一样的,而是一对一的。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理想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对学生要以人为本,了解学生在想什么,了解学生的职业理想,而不是把学生当作有手的工具:"ByfarthecomplaintIhearmostoftenfromstudentsisthattheiradvisors/mentorshavenoknowledgeoforinterestintheirintellectualorprofessionalexpectationsallthe'mentors'seemtowantissomeonetohelpthemgettheirownresearchdoneThatisnotthemarkofatruementor;itisnoteventhemarkofagoodbossRespectingtheindividualityofyourstudentsisthefirststeptoearningtheirrespectaswell"有时候学生的理想不切合实际,如没能力当教授却想到教授,这时候导师应该诚实地告诉学生现实情况。有时候学生内心有各种恐惧:有关经济的、签证的、家庭的、学业的、导师的恐惧。作为导师,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忧虑。到导师的另外一个注意事项是要和学生保持距离,防止暧昧关系、称兄道弟、偏心。当教授的总希望“克隆”学生,即希望学生也象自己一样成为教授,但有时自己最好的学生选择走其它道路,这时候要倾听和尊重。在系里面,多听听不同老教师的意见,而不是只听一个老教授的意见。否则一旦系里分为两派,自己就会被一方排斥。以上是我对这篇七页文章的归纳。读了以后感到七页胜过别的书七十页,很多好东西都在里面了。

其它值得介绍的章节有:

第二章Facultyinthevarityofamericancollegesanduniversities介绍说美国有3900所高等院校,大意是说这些学校的规模、经费来源、学生数目、入学标准、和使命都是不同的。

第三章Smallisdifferentaguidetonewcomerstosmallcolleges介绍作者作为小学校的教师,比较了小学校和大学校的区别。看了以后我感到我作为公立大学出来的博士,对社区学院了解甚少。

第五章Womeninacademia介绍了在大学里,女教授的生存困境。

第六章Minorityfacultyinmainstreamwhiteacademia介绍了在主流大学里面少数族裔教授的生存困境。

第九章Anticipatingandavoidingmisperceptionsofharassment介绍了为了防止被误认为性骚扰,教授该怎么做。这里面提供一些具体的情境和案例,提供得体的行动方案。比如一个女学生在你办公室里面哭,要你给她加分,该怎么办?一个女学生面临答辩,需要和你额外讨论,该怎么办?

第十章Theresponsibleconductofacademicresearch讲到负责的行为不仅仅包括不造数据。负责的行为好包括:(1)好的态度。即不要故意打断学术报告,不要公开给老教授难堪,不要威胁学生。(2)遵守学校和系里的规范。不妥的行为是:比如说你自己是教授,却在上班时间开着自己的公司;你用项目A的钱给项目B开销;你剽窃。(3)遵守伦理学:妥善引用同行的文献;在做实验之前就要“分赃”说好怎么署名,防止最后说不清;不能偷别人的点子。

第十五章Sometipsongettingtenure介绍为了拿终身教职,需要在三个层次上进行审批,介绍了审批的操作流程。

第十七章Thenutsandboltsofrunningalecturecourse介绍了教学方法。

第二十三章Securingfundingfromfederalsources介绍了科研经费的分类、来源和申请经费的注意事项。

第二十六章Publishinginscience介绍了发表科研论文的重要性,怎样学论文,和投稿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总的说来,这本书对美国大学的运作进行了分别讲解,读起来象是老教授在传授经验,事实上很多作者是美国名牌大学的院长,对教育和ledership有很多见解。适合在中国读比较教育学的人阅读,更适合有志成为美国大学faculty的人打好基础、加强理论修养。不过,这本书写得比较深,对博士生和正准备申请教授的人来说用处不大,不是优先的学习材料。对正在“转型”的人有帮助

 

Whatyoudon'tknowcankeepyououtofcollege

最近买了一本好书:Whatyoudon'tknowcankeepyououtofcollege,作者Dunbar。这本书汇集了作者为美国高中生提供升学咨询三十年的经验,介绍了申请美国大学本科13个致命错误。虽然讲的是美国高中升大学的事情,而我现在早就博士毕业了,看起来似乎和我无关,但是读了以后却感到值得一读。原来,我做一件事情,有几层含义:读这本书,我把它当成是英语课外书;我把它当作是悬念小说书,因为作者介绍很很多案例,然后进行解答为什么考生没有表现好;我把它当作是企划咨询书,因为里面有很多作者的创意;我用它来了解人性,了解怎样做人;我了解怎样被面试(这里的面试是泛指的);我了解如果我当老师,怎样招生。这本书和很多其它是不一样,在于这本书更有哲学色彩,有作者自己的观点。

作者的总的观点是:大学录取有四个重要因素:成绩、推荐信、课外活动、性格。很多高中生前面三点都是差不多的,而性格的因素起非常大的作用。考官怎样看性格?从学生写的申请材料和面试中看。申请中有13个致命错误能导致不录取:

致命错误#1:你不知道“准备好了”的真正含义

作者说,人人都知道应该做好准备,但是却不知道“准备好了”的含义。这里有两点:(1)你的准备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赛跑;(2)你的准备消逝如闪电。对于同一件事怎会有不同描述?因为准备申请材料应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到了考官手里,他们一个晚上能看几十封申请材料。这就如你用望远镜看东西,觉得什么东西都很大,但是把望远镜倒过来,发现什么东西都很小。

案例1:明天是申请大学截止日期,但是一学生今天才准备申请材料;案例2:一个学生号称她写了历史论文,但是面试被问到内容时,什么也说不出来,一瞬间丧失了录取机会。

[我的分析]这个要点不但对本科申请有用,对美国大学博士申请,博士毕业后找工作申请都有用。对于出去做报告有用,做什么事情都要准备好,“未雨绸缪”,“不打无准备之仗”。

致命错误#2:只是呈现真实的你

 

作者认为,不能仅呈现真实的自己,而要呈现人性中最闪亮的一面。好比你去唱歌,你会唱1000首歌,但你总是挑唱得最好的一首歌,而不是挑自己唱不好的一首歌。同理,大学申请者应该展现最好的一面:对读书最有激情的一面,最成熟、心态开阔、有能量、不自私、自信、关心同学和学校的一面。考官希望看到你成熟的一面,这并不是说你要装成熟,而是要让他们看到你成熟的潜力。

案例1:某学生上下午的课认真参加讨论,而上上午的课一直在睡觉,两个他都是真实的,那么,高中老师写推荐信究竟应该写哪一个他?案例2:一个学生写到:“我虽然成绩好,但我平时很轻松,甚至偷懒。别人在学习,我却没有精神。我知道这是可怕的,我也想挑战自己,但是请相信我,如果你们录取我,我一定做得更好!”这是真实的,却使那个学生失去了录取机会!案例3:某学生写到:“我选大学的首要指标是大学在华尔街投资者心目中的声望。你们大学的声望能够使我在未来工作市场上找到更好立足之地。”作者认为,这样写是真实的,但是反映出这个同学只是为了“钱途”而上大学。他考虑的只是他自己,而不是他怎样才能为这个大学奉献,怎样为了兴趣而学习。考官会问:“你想得到成功,但是谁不想?”该学生应显示他其它闪亮点;案例4:一个女生说起自己游外国海滩,说的都是蓝天白云,说自己很幸福,但是没有看到深层次的东西,缺乏分析能力。作者说:"Whenyougobeyondlistingsensationanddescribesomethingthatfeltneworimportanttoyou,thenyoubegintogiveyourlistenerasenseofwhatyoucareaboutandwhatyoustandforThenyou'reshowingsomethingaboutyoutcharacter"在写essay时,重要的不是“我、我、我”,而是更有广泛性。"Itisagoodideatomakesurethatthesubjectyou'rewritingaboutisnotjustpersonal,butuniversalUniversaldoesn'tmean'veryverybig'and'important',itmeansthatanyone-anyoneintheuniverse,Isuppose-canconnectwithit"也就是说,"togobeyoundthewriter'spersonalstory";案例5:写essay的一个误区是写小时侯。如果一个申请者花了很大笔墨写小时侯的事情,就会使考官感到这个人的心智停留在小时候。此外,考官是大人,你说小时候的事情,能和考官建立起联系、形成共鸣吗?

[我的分析]作者这一个部分举的例子比较杂,但是读起来观点新颖,很有道理。说到两面性,很多人,包括考官也有两面性。那些人面试你的时候西装笔挺,平时吃饭的时候打饱嗝、挖鼻子,谁知道呢?说到重要的不是“我、我、我”,而是要有广泛性,要和别人和世界连接起来,这个观点也非常值得借鉴。这不但能运用在写申请材料上,也能运用在写信、写博客和与人交谈上。大到电影的内容、歌词的内容,都提倡具有广泛性和通用性。有的电影、歌曲、诗歌,为什么能流传很久?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具有广泛性。典型例子如下:

临江仙(明朝文人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致命错误#3:没有什么能使你提起兴趣

作者说,考官想从申请者身上找最重要的品质之一是“智力激情”,即爱学习、爱开发和使用你的脑子。也许很多人都有这个品质,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把这个品质向考官表现出来。为什么“智力激情”这么重要?因为进大学后,学生的兴趣和专业、人生方向都有可能改变,但是如果有强烈的智力激情,即使转了专业,也能很好度过大学时光。一个误区是什么课程什么专业都不喜欢,但是另外一个误区是所谓“全面发展”,什么都喜欢,却没有一样特别突出的,这只说明你的精力无法集中。有了智力激情,在面试时要善于表达自己。如一考生自称喜欢政治,但考官问他有没有看政治刊物,他无语了,被拒。在面试第二个学校时,他说:“我不看学报,是因为那些政治学者总是忠于他们提出的理论,而我对寻常人怎么看政治感兴趣。我看了什么什么博客,我还看了报纸读者来信专栏,看不同的人表达不同的政治观点。通过这些,我得到不同的认识。”该学生成功了!

致命错误#4:你不理解“领导才能”的真正含义

作者举例:一个学生其它成绩都是A,只有历史是B-,考官问为什么会是这样。学生回答说因为那个历史老师上课非常单调,不知在说什么。考官就问:那你做了什么,试图改变这个事实没有?学生顿时无语了。在考官问这个问题时,其实想了解这个学生有没有leadership。作者说,leadership不是你拥有什么头衔,而在于你究竟做了什么?对周围的人、对学校究竟带来多大影响?并非当协会主席才能显示leadership,在教师里、宿舍里也能显示leadership:当老师讲解一个社会现象名词,鼓励大家讨论时,你站起来把这个名词和自己的经历联系在一起,举出几个例子,你不但帮助老师活跃课堂气氛,你还帮助同学加深对教材术语的认识,这就是leadership。在宿舍,别人打架时,你来劝架,避免了流血事件,这也是leadership

致命错误#5:你看起来象是个威胁

大学情愿招“保险”的学生,而不是“麻烦制造者”。比如一个学生说他打篮球的时候为了达到目的,把球丢到别人眼睛上。一个老师写推荐信,说一个学生很有“辩论水平”,因为她善于在辩论中通过讽刺挖苦对手使对手哑口无言,无法再辩论下去。作者说,还有个准则就是不要贬低别人、抬高自己。比如一个学生说:“我周末在药店打工,而我的同学却开着时髦的跑车到处抽烟玩,抽烟喝酒。虽然我父母不至于没有工作,但是我却在打工中得到了责任感。”还有的学生没有是非观念,如同学卖毒品被补,他却在申请材料中表达对司法制度的不满。有的同学作弊被抓住,却写:“如果我早知道会被抓住,我也不会作弊了。”作者分析到,这个学生在意的只是“被抓住”这个后果对他个人的影响,却没有从深层次上来反省作弊不但是个人诚信问题,作弊对周围的同学是多么不公,对学校风气带来多大的危害。

致命错误#6:社会不敏感性

在一次面试中,考官问学生:“在社会上,你最关心什么?”学生说:“社会上?我喜欢参加聚会,和同学初期放松。天气好的时候,我们去河里游泳。”作者说,这说明该考生缺乏社会敏感性。你能同情别人的痛苦吗?你能想到对你不认识的人来说,什么是合适和公平的吗?你有是非观念吗?作者举例:他指导的学生去一女子学院面试,回来都说那个学校全是同性恋,虽然事实上只有7%的人是同性恋。作者和对方老师联系,老师说:“对异性恋的人来说,在我们学校愉快所需的只是容忍。”作者说,容忍,一个多么重要的词。如果学生能想象并尊重那些和他们不一样的人的经历,那么大学里的学生就能和谐相处。

致命错误#7:依赖性

作者说,当被问答为什么考我们大学时,很多考生都会说:“我父母说你们大学很好的。”、“如果我考进你们大学,父母会很满意的。”、“我父母同意的。”有的人会在申请材料里面反复感谢父母、姐姐。这些是致命错误,因为这些大学希望进来的学生具有独立生活、独立思考能力,而这些学生有过多依赖性。

致命错误#8:过于负面

致命错误#9:排外性

致命错误#10:思维狭窄

[我的分析]这本书发人深思。一个观点是要找出个人经历和别人、和世界之间的联系,找出广泛性的问题。要透过表面现象看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我在看张学友演唱会时就想:观众是不是也应该注意一下配角啊?有的歌星自己作词、作曲、演奏、演唱;而有的歌星唱别人写的歌,你说哪个好?工厂里,有的领导念别人写的稿子,学校里,有的研究生做老板的点子、老板写文章把学生列为第一作者,这和唱别人的歌不是一样的吗?这是分工合作,还是缺乏原创性?很多歌星发布很多专辑后出“精选专辑”,这和学术界某作者发表一系列文章后写综述是一样的道理。再比如,演唱会和做报告或者写综述内容的挑选是一回事情,都是随着时间变化的函数。张学友20年、10年、5年和现在开演唱会挑选的歌都是不一样的。同样,一个研究生做工作报告,随着时间的变化,他手里可以选择的“料”越来越多,做的报告也越来越浓缩和精华了。

致命错误#11:你浪费了你的特殊条件

致命错误#12:你没有从困境中学到东西

致命错误#13:只是坐在那里,等着拿录取通知书

 

Chapter8

AFFECTION

写给未来另一半的一封情书。

亲爱的:

在有限的时间里,你一定不会知道在你出现之前我提前写了一封情书给你。以沉默。以喧嚣。以眼泪。此一生,与谁相逢,给予恰到好处温柔,我相信是上天有所指定。你是茫茫尘世中普普通通的男子,我们不会一见钟情,只会细水长流,互相肯定。

请不要让我悲伤地坐在你身旁,在合适且温暖的季节里,我们可不可以坐火车牵手旅行。在过隧洞的时候,让我们轻轻蒙住彼此的眼睛,因为我不想你看见黑暗。

我们一起逛超市的时候,请保留小小的习惯,花钱为彼此买一样礼物。哪怕几元钱的巧克力,或者是薄荷味的口香糖。

我们不要给彼此太多压力,你也不用急着赚钱买房或车,对物质保持期待,但不强求,并且我们可以一起努力,不要觉得这是男人的事,我舍不得你负担深重。你要做你喜欢的工作,不要每天为生计而奔波。在中秋节的时候,如果不能回家,我们一定要提醒对方为彼此的父母买一盒月饼。每周都要给父母打至少一个电话,哪怕没有重要的事情可以说,只是知道他们平安就好,这是成长赋予我们的意义。

我们不要太介意彼此的过去,因为我们一定不是在对方一张白纸的时候遇见。所以,请不要一再的问我,跟多少男人暧昧过,也不要翻开我的手机短信,给予彼此尊重和信任,是在对爱情笃定的理解范围。

如果我们不在一个城市,我会心疼你的孤独。看到美好的事物,我会第一个想到和你分享。可能有时候我会很任性,但是你可不可以包容我。在我说要离开你的时候,我一定是期望你的挽留。在惹你生气的时候,我一定会从后面轻轻抱住你,告诉你我错了。但是,不要在和我一起的时候还想着别人,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不再爱我,不要骗我,虽然我会难过,但我不会纠缠。如果有一天我不再爱你,不要在和我分开后自暴自弃随便找一个,这样我会连微酸的嫉妒都提不起来,而且会担心你不快乐。

我们不需要强行要求对方和自己爱好一样。但是音乐和文字是至善至美的力量,所以请和我一起给予它们关注。我写过的零碎文字,你能否静下心来阅读。

在我生气的时候,不要对我大声说话。

在夜晚的时候,请告诉我你在想念我。

研究生爱情经济学分析

一、提出问题在研究生中间经常能听见这样的对白:“××,我想找男朋友,给我介绍个吧!”;“怎么好男生(女生)这么少啊……”。鉴于爱情的普遍性和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研究生的感情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研究生爱情的一系列问题及其深层次原因。

二、提出假设

1、理性人假设。

每个人都有恋爱的倾向,每个人都是理性的,都力图使自身在各方面的利益得到最大化,都喜欢才(财)貌双全的人。在自身条件受到约束的情况下,找个最满意的。校园中每个追求爱情的人都在追求这种效用的最大化,这也是理性经济人的特点。

2、资源的稀缺性

这里不是说校园爱情的数量少,而是相对每个人对爱的无限渴望而言,可以满足人们的爱是有限的。不同类型的学校,由于招生原因,男女比例不均衡,因此造成了相对的资源稀缺。生活中的稀缺影响着人们对感情的判断,一种物以稀为贵的心理使得具有其他人不具有的品质和能力的人,更有可能受到别人的注意和青睐。

3、信息不对称

由于大多数恋爱通常是在并不非常熟悉的人之间开始,每个人对于对方的知识、能力、财富和前途不可能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在网络爱情时代,甚至连对方的相貌都是一个问号。即使彼此相互接触之后也难以获取对方比较全面、可信的信息。这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一是获取信息需要成本,二是由于文化的问题,在中国这个“熟人社会”,要获取不存在任何诚信问题的完全信息通常是徒劳的。

三、分析问题1、研究生来自天南海北,在本科生阶段很大一部分已经确定恋爱关系,因此造成很多的异地恋的存在。由于异地恋的不稳定性,而且沉淀成本很高,造成双方分手的可能性很大。

另一方面,“爱情市场”存在进入壁垒。已确定的爱情关系即意味着产权关系的确定。由于学生们面对经过一番博弈已经“成交”的爱情,一般遵守一条“不干涉原则”。通常一个男生不会去追求名花有主的女孩。否则,他将承受强大的舆论压力、较大的失败风险、甚至于受到追求对象的男朋友的反击。一个理性的人在面临如此大的付出成本时是不会做出这个选择的。

2、对于研究生而言,他们的年龄已经不再是“豆蔻年华”。一个似乎不太公平但却客观存在的事实是,对于女研究生而言,她们面临的人生曲线是向下倾斜的,因为年龄在上升,而漂亮程度却在下降,所以每接近下一个时点,她们的选择成本都更高一点,她们比男研究生更需要更为现实的选择。现今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专科生是小龙女,本科生是黄蓉,研究生是李莫愁,博士生是灭绝师太!”,“女研究生白天愁论文,晚上愁嫁人”。

而对于男研究生而言,他们面临的人生曲线是向上倾斜的,因为年龄、容貌对于男生相对不如女生那么敏感,正如:“男人三十一枝花”。而伴随学历的上升和能力的增强,每接近下一个时点,他们的前途都更为锦绣,他们的选择成本相对要低。他们预期未来有更优的选择,所以现阶段他们寻找另一半的心情不如女研究生急切。

3、爱情经济学中同样存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首先是收入效应。爱情显

然不是经济上的劣等品。其他情况不变,收入增加,人们的爱情行为通常会增加。研究生较本科生而言,收入并没有显著提高,因此收入效应对爱情行为的正向作用不明显。其次是替代效应。每个人每天只有24小时,用在学习和工作上的时间越多,用于恋爱和交友的时间就越少。时间价值的上升,提高了生产爱情的机会成本。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将导致爱情行为的减少。研究生较本科生而言,忙于科研和论文,闲暇时间大为减少,造成其单位时间价值急剧上升,因此替代效应对爱情行为的负向作用显著。总效应最终表现为研究生爱情行为的锐减。

4、虽然个体偏好独特且倾向于多样化,但研究生群体有共同特点,因此其偏好具有趋同性,与本科生明显不同的是,研究生在寻找另一半时,除了传统的相貌、品质等方面的要求,更附加了一些学历、家庭背景等现实因素。本科生将爱情看得更理想化,享受爱情带来的浪漫感觉,而研究生考虑的更多的是,未来在一起的可能性和感情的持久和稳定。结合资源稀缺性假设,研究生的选择范围更为狭小。女生在选择未来伴侣的时候,很看重对方的升值潜力。更有善于经营的女孩子,在恋爱的日子里懂得如何潜移默化地经营对方的未来——把潜力股培养成蓝筹股。几乎所有的男生都喜欢漂亮的女生,这个现象可以用资本的趋利性和信息不对称来解释。投资人总是希望获得最大回报,而女生的外貌是完全透明的信息,性格、品质则存在很大的信息不对称。

5、逆向选择定理——恋爱成功但却选良难选优。研究生一般具有“事业高于爱情”的特征,他们更多地为未来的前途奋斗,视学业和能力为未来发展的安身立命之本;但不排除小部分群体常常试图“学业爱情两不误”。现实情况是恋爱是需要经营的,需要靠勤奋。根据“排队配给原理”,社会不一定把物品给予那些最愿意和最有支付能力的人,爱神通常垂青于那些最愿意排队等待的人。问题是,研究生因为更倾向于事业和学业,所以他们谈恋爱的机会成本相对更高。那么博弈的结果是优秀的研究生退出竞争,这就是“爱情市场”上的逆向选择

Chapter9

PERSONAGE

Chapter10

OTHERS

在研究所与高校里读研的几个不同之处

经常在网上和同学聊天中看到有人说起大学里读研的好处有那些,坏处有那些,在研究所里读研的好处有哪些,结合自己在高校里读研的经历,并通过与几个在中科院研究所读研的同学的经历比较,我觉得在高校里读研与在研究所读研有这么几个不同之处:

1、在高校里,活动比较多,可以认识更多的人,不象在研究所里读研,整天就是实验,看论文,分析,写论文,比较枯燥,在高校里,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舞会,在有空的周末,可以和几个朋友到学校的舞厅里去转转,既可以放松自己,换一个环境,还可以学习一点新知识,其实跳舞可以让一个人的身体变的更加匀称,更有气质,同时一种很好的锻炼的方式,而我们的许多同许整天呆在实验室,没去锻炼,跳舞既可以娱乐,又可以锻炼,何乐而不为了,我的几个同学在中科院,他的活动就是天天实验,没有周末,整个人都完全变了,身体也变形了,身体素质变差了。

2、研究所的经费比较充足,科研条件比较好,而许多高校经费是有,但不一定会那么充足,科研条件也有所欠缺,且在研究所,有较牛的导师,可以让你学到更多的科研知识。

3、研究所的补助会高些,高校的研究生补助一般都没有研究所那么多,有也只是少数,4、我个人认为,那种性格比较内向的研究生在一些研究所读研,可能会变得更加内向,更不会去与他人交流,不利于提高其交际能力,在高校这一点要比研究所做的好,另外,对于那些打算在今后从事科研生涯的人而言,去一些研究所读研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对于那些想利用读研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然后找一份好工作的人来讲,比较适合于在高校里读研、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欢迎各位虫友与我进行交流!

 

一个老工程师对年轻人的十大忠告——————好好规划自己的路,不要跟着感觉走!

根据个人的理想决策安排,绝大部分人并不指望成为什么院士或教授,而是希望活得滋润一些,爽一些。那么,就需要慎重安排自己的轨迹。从哪个行业入手,逐渐对该行业深入了解,不要频繁跳槽,特别是不要为了一点工资而转移阵地,从长远看,这点钱根本不算什么,当你对一个行业有那么几年的体会,以后钱根本不是问题。频繁地动荡不是上策,最后你对哪个行业都没有摸透,永远是新手!

2、可以做技术,切不可沉湎于技术。

千万不可一门心思钻研技术!给自己很大压力,如果你的心思全部放在这上面,那么注定你将成为孔乙己一类的人物!适可而止为之,因为技术只不过是你今后前途的支柱之一,而且还不是最大的支柱,除非你只愿意到老还是个工程师!

3、不要去做技术高手,只去做综合素质高手!

在企业里混,我们时常瞧不起某人,说他『什么都不懂,凭啥拿那么多钱,凭啥升官!』这是普遍的典型的工程师的迂腐之言。8051很牛吗?人家能上去必然有他的本事,而且是你没有的本事。你想想,老板搞经营那么多年,难道见识不如你这个新兵?人家或许善于管理,善于领会老板意图,善于部门协调等等。因此务必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包括管理,亲和力,察言观色能力,公关能力等,要成为综合素质的高手,则前途无量,否则只能躲在角落看示波器!技术以外的技能才是更重要的本事!!从古到今,美国日本,一律如此!

4、多交社会三教九流的朋友!

不要只和工程师交往,认为有共同语言,其实更重要的是和其它类人物交往,如果你希望有朝一日当老板或高层管理,那么你整日面对的就是这些人。了解他们的经历,思维习惯,爱好,学习他们处理问题的模式,了解社会各个角落的现象和问题,这是以后发展的巨大的本钱,没有这些以后就会笨手笨脚,跌跌撞撞,遇到重重困难,交不少学费,成功的概率大大降低!

5、知识涉猎不一定专,但一定要广!

多看看其它方面的书,金融,财会,进出口,税务,法律等等,为以后做一些积累,以后的用处会更大!会少交许多学费!!

6、抓住时机向技术管理或市场销售方面的转变!

要想有前途就不能一直搞开发,适当时候要转变为管理或销售,前途会更大,以前搞技术也没有白搞,以后还用得着。搞管理可以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搞销售可以培养自己的市场概念和思维,同时为自己以后发展积累庞大的人脉!应该说这才是前途的真正支柱!!!

7、逐渐克服自己的心里弱点和性格缺陷!

多疑,敏感,犹豫不决,胆怯,多虑,这些工程师普遍存在的性格弱点必须改变!很难吗?只在床上想一想当然不可能,去帮朋友守一个月地摊,包准有效果,去实践,而不要只想!不克服这些缺点,一切不可能,甚至连项目经理都当不好--尽管你可能技术不错!

8、工作的同时要为以后做准备!

建立自己的工作环境!及早为自己配置一个工作环境,装备计算机,示波器(可以买个二手的),仿真器,编程器等,业余可以接点活,一方面接触市场,培养市场感觉,同时也积累资金,更重要的是准备自己的产品,咱搞技术的没有钱,只有技术,技术的代表不是学历和证书,而是产品,拿出象样的产品,就可技术转让或与人合作搞企业!先把东西准备好,等待机会,否则,有了机会也抓不住!

9、要学会善于推销自己!

不仅要能干,还要能说,能写,善于利用一切机会推销自己,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很必要!要创造条件让别人了解自己,不然老板怎么知道你能干?外面的投资人怎么相信你?提早把自己推销出去,机会自然会来找你!搞个个人主页是个好注意!!特别是培养自己在行业的名气,有了名气,高薪机会自不在话下,更重要的是有合作的机会、、、

10、该出手时便出手!永远不可能有100%把握!!!

条件差不多就要大胆去干,去闯出自己的事业,不要犹豫,不要彷徨,干了不一定成功,但至少为下一次冲击积累了经验,不干永远没出息,而且要干成必然要经历失败。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一个年轻有为的科学家总结的成才之道

1、坚守诚信、正直的原则。管理经验和沟通能力是可以在日后工作中学习的,但一颗正直的心是无价的。一个人品不完善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有所作为的人。

2、就是那些身边的所谓的“小事”往往成为一个人塑造人格和积累诚信的关键。一些贪小便宜、耍小聪明的行为只会把自己定格为一个贪图小利、没有出息的人的形象,最终会因小失大。中国有“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古训,很值得记取。

3、生活在群体之中,表达和沟通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不论你做出了怎样优秀的成绩,不会表达,无法让更多的人去理解和分享,那就几乎等于白做。所以,你不可以只生活在一个人的世界中,而应当尽量学会与各类人交往和沟通,主动表达自己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和意见。

4、表达能力绝不只是你的“口才”。在表达自己思想的过程中,非语言表达方式和语言同样重要,有时作用甚至更明显。这里所讲的非语言表达的方式是指人的仪表、举止、语气、声调和表情等。因为从这些方面,人们可以更直观、更形象地判断你的为人和做事的能力,看出你的自信和热情,从而获得非常重要的“第一印象”。

5、在学习过程中,你千万不要不愿意把好的思路、想法和结果跟别人分享,担心别人走到你前面的想法是不健康的,也无助于你的成功。有一句谚语说:“你付出的越多,你得到的也就越多。”

6、在团队之中,要勇于承认他人的贡献。如果借助了别人的智慧和成果,就应该声明。如果得到他人的帮助,就应该表示感谢。这也是团队精神的基本体现。

7、做一个主动的人。你应该不只是被动地等待别人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是应该主动去了解自己要做什么,并且规划它们,然后全力以赴地去完成。一个极积主动的人还应该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和意见。其实这是一种进取心的体现。

8、要想把握转瞬即逝的机会,就必须学会说服他人,向别人推销自己或自己的观点。在说服他人之前,要先说服自己。你的激情加上才智往往折射出你的潜力,一个好的自我推销策略可以令事情的发展锦上添花。

9、挑战自我、开发自身潜力。我个人认为,一个人的领导素质对于他将来的治学、经商或从政都是十分重要的。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里,我们都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领导才能。

10、给自己设定目标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目标设定过高固然不切实际,但是目标千万不可定得太低。在21世纪,竞争已经没有疆界,你应该放开思维,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给自己设定一个更具挑战性的标准,才会有准确的努力方向和广阔的前景。切不可做“井底之蛙”,在订立目标方面,千万不要有“宁为鸡头,不为牛后”的思想。

11、一个一流的人与一个一般的人在一般问题上的表现可能一样,但是在一流问题上的表现则会有天壤之别。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说过:“不要竭尽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竞争,你更应该在乎的是:你要比现在的你更强。”

12、在确立将来事业的目标时,不要忘了扪心自问:“这是不是我最热爱的专业?我是否愿意全力投入?”对自己所选择从事的工作应该充满激情和想像力,对前进途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艰难险阻无所畏惧。不断地挑战自我、完善自我,让自己的一生过得精彩和充实。

13、客观、直截了当的沟通。不论是做学问、搞研究还是经商,我们都不能盲从,要多想几个为什么。有了客观的意见,你就应该直截了当地表达,拐弯抹角,言不由衷,结果浪费了大家的宝贵时间。瞻前顾后,生怕说错话,结果是变成谨小慎微的懦夫。更糟糕的是还有些人,当面不说,背后乱讲,这样对他人和自己都毫无益处,最后只能是破坏了集体的团结。

14、开诚布公,敢于说“不”,这才是尊重自己思想意愿的表现。当然,在表达你的意见时,无论反对和批评都应是建设性的,有高度诚意的,而不是为批评而批评,为辩论而批评。我赞成的方式是提供建设性的正面的意见。当然,你也要学习用适当的方法和口气表达你的意见,这样,你的批评才会奏效。

 

一位研究生的健康哲学健

康是每个人的事情,对于当今的学生尤为重要;有时禁不住要想,大家终日忙忙碌碌,为了有一个好的前程乐此不疲;然而又有谁在闲暇之时关系过自己的健康?

我来天津师范大学已近五个春秋,终日为了一个前程匆匆奔波

从来也没有关心过自己,认为自己还年轻。

不过,自己还年轻吗?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已经****。

****意味着以后将要肩负起家庭的责任,担当作父母的儿子,妻子的丈夫,和孩子的父亲的责任。

以前生活是为了一个人的生活,而以后就要为了三个家庭的生活;虽然自己成家的日子还遥遥无期,与自己厮守一生的人现在也未与之相遇;珍惜今天就是为了更好的明天;所以我要有健康,健康是人生之本于是,在研究生紧张的生活节奏中,我拥有了自己的健康哲学:

早睡,早起,多运动;营养+运动健康;做一个有规律的人。

清晨,在别人还在熟睡之时,我早已起床,在校园的小路上慢跑了;傍晚,到网球场打打球,现在也从不熬夜了,12点之前就己睡下。

每天的早饭是必须吃的,而且晚饭基本上以水果和新鲜蔬菜为主,可能只有减肥的女生是这个样子吧,哈哈!

对于可乐,油炸食品,不能说不吃,但是极少吃;不吸烟,适当饮酒对身体还是有益的。

健康是自己的财富,也是家人的财富,学业,事业固然重要,但是有了健康之后,会促进自己的学业和事业。

这就是我,一位研究生的健康哲学。

晨清

 

记实验室牛人S老师

常走进实验室,总能看到右边的小间里坐着一个人,他就是S老师。然而以后看不到了,因为他去美国了。

S老师一直都在争取公费出国留学,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没有人会想到他能够申请到这么牛的学校——佐治亚理工,这可是与麻省理工、加州理工齐名的美国三大理工牛校之一!

在我们实验室,没有人认为S老师是一个牛人,我们只是觉得他是个怪人。

他虽然每天都在实验室,但实验室的事情似乎总是与他无关。他既不负责什么项目,也不帮老板处理公务——在整个实验室,似乎也只有他一个人能够只做自己想做的事。

你能想象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天天晚上睡实验室吗?你能想象一位当代的高校教师竟然不用手机吗?这就是我们特立独行的S老师。去年他终于结婚了,租了一套房子还大搞装修。S老师装修房子也是与众不同,装潢商换了一家又一家,像个买菜的大娘一样在讨价还价中乐此不疲。

孙老师研究的东西好像是用小波变换做图像压缩,他自己提出了个算法,发了篇文章,颇受美国教授们的亲睐。S老师对自己的研究方向很执着,而对其它的东西不屑一顾,尽管长期不做横向课题的他,与其他老师相比已经贫富悬殊。

但他也并不是与世无争的。有一次无意间谈到时事,他竟也像愤青一样抨击社会的不公。他对美国一直有着发自内心的向往,他向往那里的学术氛围,那里简单的人际关系。或许那不是美国,只是他理想中的乌托邦。

留学美国也曾经是我的梦想。如果是一年前的我,对S老师一定会羡慕不已,但现在,我却羡慕比起来了。或许现在大多数人眼中,最成功的大学生莫过于能够留学美国。但我没有必要生活在别人像眼光当中,我活着,是要让自己快乐,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在美国的一套房子,价值相当于在大陆的N套房子,但住在里面的感觉,也不过是一套房子而已。生活,没有好与坏,只有快乐与不快乐。

S老师的离开,也是与众不同。他没有向我们告别,无声无息地就消失了。这么长时间的朝夕相处,难道就不值得几句道别的话吗?呵呵,或许学术男的做法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永远无法理解。

悄悄地他走了,正如他悄悄地来;他挥一挥衣袖,带走了他的云彩。

S老师一路顺风,希望他能在大洋彼岸找到他的乌托邦

 

硕士生活状态报告:他们的幸福感在哪里?

前,上海大学研究生工作党委发布了该校研究生会所做的2004级硕士研究生生活状态报告,报告对该校2004级硕士研究生的经济来源,学习状况,压力来源,生活规划,自我满意度,自我认同感和就业信心等焦点问题进行了调研。

调查覆盖上海大学各个学科的研究生,发放问卷215份,收回问卷203份,回收率944%,问卷有效率100%。其中男生552%,女生占448%

关键词一:幸福感

只有74%的硕士研究生认为自己过得非常满意,365%认为基本满意,有433%硕士研究生认为自己过得一般,甚至有点茫然,118%硕士研究生认为自己没有什么感觉。当问到现实的研究生生活和自己的期待比较有什么差别时,只有84%认为比期待的要好,271%认为与期待的差不多,451%的硕士研究生认为实际生活比期待的要差得多,更有181%的硕士研究生认为没有什么感觉。

当问到作为硕士研究生是否感到幸福时,只有69%的硕士研究生感到非常幸福,458%的硕士研究生认为有点幸福,187%的硕士研究生认为有点痛苦,基本没有幸福感可言,27%的硕士研究生认为有点无奈。

关键词二:人生规划

回首读硕士研究生以来的生活,你认为硕士研究生阶段需要进行规划吗?49%认为没有必要进行规划,211%的硕士研究生认为要根据各个硕士研究生情况而定,有72%的硕士研究生认为硕士研究生阶段的生活有必要进行规划,其中289%的认为非常有必要。

但是,问到读硕士研究生以来是否进行了规划时,只有24%的硕士研究生认为自己有非常明确的规划,有76%的硕士研究生没有进行规划,其中485%的硕士研究生想过,但是没有具体规划,137%的硕士研究生认为自己是跟着感觉走。

问到作为硕士研究生是否需要就业指导时,48%的硕士研究生认为非常有必要,23%的硕士研究生认为要根据硕士研究生的个人情况而定,279%的硕士研究生认为基本没有必要,关键是就业信息。

关键词三:心理困惑

当问到研究生的压力主要来自什么方面时,只有108%认为是经济压力,25%的硕士研究生认为来自论文压力,559%的硕士研究生认为是就业压力,情感压力最小,仅占54%

哪个问题目前最困惑你?616%的硕士研究生认为是就业问题,167%的认为是情感问题,163%的认为是发表论文,34%的认为导师关系,只有05%的人认为是同学关系。206%的硕士研究生认为硕士研究生就业非常难,412%的人认为有点难,有221%的硕士研究生认为不难,关键是自己的实力。

78%的硕士研究生严重缺乏自信,认为自己比较有自信占637%,非常具有信心只有54%211%硕士研究生明确表示自己没有自信。103%的硕士研究生认为硕士研究生的公众形象很差,甚至有些被丑化。认为硕士研究生的公众形象比较好的占681%,认为好的占201%

面对报告显示的情况,上海大学研究生工作党委副书记李伟并不感到惊讶,“这些问题在高校硕士研究生中都有不同程度存在。”他认为,问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社会变化太快,研究生的适应能力跟不上;二是学校的研究生管理和培养中存在着一些与研究生成长不很适应的方面;第三,学生的自身是根本原因。很多学生考上研究生后就以为船到码头车到站,实际上,这仅仅是新的困难的开始。研究生一进校就要对自己研究生生活进行合理规划,付诸实践,并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研究生生活有主线,才能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

 

做研究生的意义

大三的时候,我曾经梦想做大学里的文学教授。所以,我开始准备考研,从一所普通大学考进重点大学的热门专业的研究生。但是,这个考试,却让我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第一次认识到的事实竟然是‘阶级差别’‘社会地位’‘人群歧视’这类的问题。哈哈。如果说,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就说,对大学生本科生而言,是从你上了什么样的大学开始的。

几经周折,我终于成为了一所重点大学的并非热门专业的研究生。最开始的时候,我以为我会因为这样而自卑。结果却非常‘神奇’,我非但没有自卑,还竟然增强了自信心。因为所谓名牌大学也不过如此。其实,人的才能,真的不能用一次高考的成绩,一所大学的知名度和所谓的课业成绩完全衡量。当我终于打破了‘名校’和‘学历’情结之后,我意识到了中国大学教育机制和模式的种种弊端。

在三年的‘闲来无事’的研究生生活中,我开始与学校‘脱节’了,因为我要挣脱出来,它早已不再是我追求的梦想和向往的神圣之地。我们最终要好好面对的还是社会和生存的考验。我开始极度厌恶在校园里生活,那些所谓简单的快乐和淳朴的生活方式对我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意义。我变成了一个游走在校园和社会的边缘人。这让我第一次感觉到做学生的‘耻辱’和做社会人的‘不易’。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在很大层面上是‘放水’的。学校开设的课程,老师的责任心,学习内容与现实的符合度,学生之间的交往,为学生提供的机会,等等,这些本应该是一所大学必须承担起来的责任却被一次又一次推卸掉。学生们更多的时间是被‘放逐’的,理由是,学生们已经成熟,应该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只可惜,大学的教育其实并未给学生提供具有这种能力的机会。一些研究生们开始了一种与社会脱节,与应有的心理成熟度脱节的‘悠闲’生活。

很多接受过研究生教育的学生,最后都会觉得后悔,因为那样宝贵的两年或者三年的时间却被‘蒙蔽’般悄悄浪费掉了。对我而言,我并不后悔,虽然如果从实际的物质利益和发展前途角度来讲,这样的生涯未必对人真有帮助,但是,至少,它为更多人提供了一个平台,一个向‘更好目标’迈进的心理平台;还有就是一颗延缓老去的青春之心。进入社会两年的人和没有进入社会两年的人,在心态上,其实相差甚远。研究生毕业之后,相对会对自己的前途更有期待,要求也更好。这也许算是读研的一个好处。

身为一个从普通大学考上来的学生,对比起所谓重点大学的学生,我个人的经历让我觉得,普通大学的学生在某些方面更有能力,比如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生存能力。还有就是身为普通大学的学生在就业竞争时处于‘劣势’时具有的自卑感,更加时他们努力和善于寻找自己的出路,而且具有更多的就业‘创造性’思维。而我身边的绝大多数重点大学的学生们,也许学术上是优秀的,但是其他方面的很多综合性才能却相对比较差。我突然意识到事情的荒谬性,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的好与坏都不能从表面来界定。比如,一块大学的‘牌子’是否响亮。

在这三年里,我否定了过去一直被‘蒙蔽’的名校概念、学历情结、课业追求,所有过去的盲目崇拜以及盲目自卑,都一扫而空。原来,一个人在社会里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才是首要的问题。学校里的一切胜利,其实对于这个社会而言都没有太大的意义。好的课业成绩,受崇爱的学生干部地位,学生们界定为优秀的人才,当被安置在社会这个大环境里时,都失去了色彩。当一进入社会开始,新的起跑线就出现了,过去,不再成为重点被考察的因素。

作为一个研究生,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理念彻底改变了。开始认识到生存的艰难性,金钱的重要性,人际的复杂性,寻找自我的困难性和生活孤独性的本质。种种迷茫、困惑和愤懑,都在这样的三年出现了。我找不到被‘救助’的途径和方式,我只能靠我自己。我们困惑着教育和现实的脱节;苦恼着情感的孤独和疏离;郁闷着学历和就业之间的落差。社会形势的发展逼迫着人认清代价和现实的不成正比。

我努力使自己跳脱这个‘怪圈’,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积极地赚钱培养自己生存的技能。我做了一些兼职,老师,笔译,策划文案,编辑,自由撰稿人。即使这样,我还是深深意识到社会竞争的残酷性和对人的要求之高。而最大的迷惘,仍然是无法寻找到真正的自我。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具有怎样的情感观念和价值观念,要去怎样的发展自己,这些问题依然得不到明确的答案。学校也并未给学生做出良好的职业规划的指导。于是,我去学习了国家人力资源管理师的课程,这才第一次明白,到底该怎样设计自己的人生之路。

人生这门课,永远不会有人教会你,即使是读到了博士,博士后,能教会你自己的人也依然只有你自己。学校的教育,尤其是中国学校的教育,也许,就是给你提供了一张‘温床’,你可以只是糊涂地睡觉,也可以做美梦,或者跳起来。然后,在最终离开‘温床’的时候感谢或者咒骂。是感谢还是咒骂,也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生活状态和态度。

做研究生的意义,到底还是使一个人变得成熟。研究生的生活会让那些懂得思考的学生更加意识到研究生阶段非但不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温床,它更是一种危机的遮眼罩;你可以做温水里的青蛙,也可以做蓄势待发的栋梁,不被蒙蔽地努力过好这个人生阶段才是最重要。也许批判多于感谢,但是也会因为比其他人偷来更多的快乐和青春而日后怀念。

 

理想与现实,博士,兼论动力

题记:我们不停地奔跑,争取领先,但是总有一刻需要停下来想想------这条路是通向梦想还是深渊?

最近几天来,心神不宁,疯狂的想去打篮球,时不时的饭局和一些我内心不想干的事情都在不断骚扰我的原本不安的心,一点都不想去学习,这样的状态对的其那即将失去的1450RMB,每一次坐在教室里,思绪总是飘到遥远的不知所措的远方,看看书才仅仅翻过几页,忽然感觉还有如此多的东西要看,要学习,要记住。人生苦短,现在才意识到有如此多的知识要学习,有如此多的书要看,有如此多的事情要去经历,终于明白“吾生有涯而知无涯”的悲剧境界是多么的无助?

博士就是炼狱,现在是看不到三年后的工作情况,其实我好想去工作,去奋斗,去赚钱,去赢得自己的收入。博士三年能不能毕业,会不会延期到5年,依然是个问题?听说07年后博士毕业的标准又提高了,最大的理想就是能够毕业,其实毕业了又能怎么样?不还是找不到工作啊。这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路,偶偏偏就要选这样的路,不可否认上博是需要勇气的,所以可以说我也是一个勇敢的人。哈哈,自嘲ing、、、、。博士曾经是我儿时以及大学期间某一阶段的理想,有时候不得不承认,理想的力量是巨大,然而,为了理想而努力是枯燥的,是有很大风险,是要忍受巨大寂寞的,能不能跨过去,我们对待这世界和人生的态度将会有不同,总是感觉我的人生不够丰富多彩,总感觉自己没有受过什么打击,还不够成熟或许永远不会成熟的世故,总想把自己弄的伤痕累累,然后遍体鳞伤的看着自己遥不可及的梦想,唉声叹气ing、、、、

我,或者是摩羯座,一个巨郁闷的缺点就是没有理由的相信任何人,不管是初次见面还是老相识,最终总是被骗被人当猴耍的都是我。每一次都是死不悔改、、、、当你的真诚换不来别人的真诚,当你的信任换来的是别人的嘲讽,当自己仍然还在保存一份纯真,而别人早已经世故的百毒不侵的时候,你,我,自己是否应该继续坚持自己的那些固有的所谓原则和可笑的底线?尤其是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最大的乐趣就是把攫取别人的快乐和拥有作为自己最大的兴趣,湖人觉得自己活着很可笑,很可怜又有点可悲、、、、、、、如果有一点能够让我聊以****的话,那就是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我还在继续这样一个不怎么地传统。

说到动力,什么是支撑你继续努力奋斗的动力?是梦想?是爱情?是别人的期望?难道我们都要活在别人的希望中,成为别人眼中所谓的“成功人士”?而自己的内心却始终得不到安慰。有时候,比如现在的我,是找不到动力的,尤其是没有理由的动力,难道上博士就是为了出国,上博士就是“官本位”思想的作祟。寻找动力,抛弃徘徊,坚定信念,奋斗奋斗,带着怀疑上路,带走我的迷茫,带来我的信心。其实动力来自于可以实现的理想,什么能够实现的理想?不太高,那样容易自卑,尤其是像我这种人;也不要太低,像我这样的人,太容易实现。哈哈哈o(_)o、、、哈哈。接下里说说来自爱情的动力,我的偶像老俞先生说过:一个女人结婚以后最大的本事不再是做好自己的事情,而是把一个男人弄得很进步或者很失败。虽然有点大男子主义,但是却看出女性对于男人的巨大影响力。像我这种可爱的可怜没人爱的人,没有动力再正常不过。改变自己很难,改变别人更难,不要尝试改变别人,尝试改变自己,让自己更加的activepositive、、、、、

 

研究生的七件武器

究生教育是怎样的教育模式?研究生应该是怎样的学生?研究生怎么计划和兑现自己的目标?研究生如何应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这些都是些大可惊天地泣鬼神,小可改变个人命运的严肃话题,在笔者看来,培养以下七种意识或许有助破解上面的难题。

自我意识:或许用自觉意识、自为意识表示更为贴切,这种意识并非限于对研究生的要求,凡有独立和创新思想的人都对自我意识有清醒的感觉和强烈的欲望,研究生只有培养了自我塑造、自我奋斗、自我成功的意志和信念后,才会在行为中爆发出惊人的努力和进取来,并能锲而不舍,终取成功。自我意识并非自私意识、更非自大意识,它强调自我努力,是人生开拓进取的内在驱动力。

导师意识:导师的存在是研究生教育区别其它教育的一大标志,导师是引路人,是前进途中拉扯鼓励的向导,是学海迷途中指引方向的一盏明灯,时常也是为人处事的一个鲜活标本,切不要因为导师很忙而忽视导师的存在;重视导师的另外一个意义是发挥现代社会强调的团队精神,导师往往是团队首领,尊重导师就是融入团队,无论如何导师至少是一个重要的符号象征,如果导师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对你进行较多的指导,你还是可以从团队中找到类似的帮助,关键是你先要有这个意识。

博士意识:并不是每个硕士研究生都会去攻读博士生,但是如果你在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候连自己已经到了万丈雄关面前都不知道,那也太失败了,一定还是要想想在人生旅途上的另一个方向还摆着一条或明或暗的博士之道,博士生教育都要求较高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以及较为深广的知识基础,但博士生绝非书呆子的代名词,如果你曾经往那个方向努力过,既使你最后不选这条路,你仍将有可观的收获。

论文意识:研究生不能不培养强烈的论文意识,一定要学会写作展示扎实知识基础和严密推理能力的专业论文,高质量的论文是体现研究素质和区别本科生的一大标志,只有具备论文意识的研究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写作;此外,没有论文意识的研究生简直连毕业都会困难重重,因为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大内容就是写作学位论文,严格要求的学位论文绝不是抄抄改改就可以蒙混过关的普通论文。

研究意识:这个好像是没说,顾名思义,研究生不研究还干嘛?但笔者丝毫没有无病呻吟的意思,在扩招后的当今校园,研究生不想研究的人不少,不会研究的人也大有人在,重新呼唤研究意识大有必要,一些基本的假设是:你能找到有思考价值的专业问题不?找到问题后,你能在历经纷乱的思维后顺利找到一条破解之径不?你会游刃有余地查找和利用文献吗?你能熟练地操作实验来证实你的设想吗?

竞争意识:这好像也是废话,哪里不要竞争意识?但在这里强调下不是罗嗦,由于研究生现在可能是多了点,大多数人最终迫不得已还是得再回社会寻求就业,校园里的象牙塔气氛很容易让人迷失掉在社会上较容易就可以激起的竞争意识和战斗意志,宁静的校园在某种程度上有点象“暖风熏得游人醉”的短暂天堂,不时提醒下自己要有直驱社会的竞争意识是一种清醒的表现。

专业意识:说这话似乎也多此一举,其实不然,有许多人只存在表面上的专业认知,有些人干脆就是随大流跟时髦考的专业,真正对自己专业有充分全面认识的研究生才会取得最终的成功,专业意识一是要充分认识到自己专业在操作性和理论性上的均衡特点,对专业有全面整体的认识,二是对某些跨专业的人来说要强补自己的基础知识并取得超过该专业优秀本科学生的水平,以适应深入学习和展开研究的需要。

以上七种意识很大程度上是针对当前存在研究生群体中并不少见的意识缺失和麻木现象而发的,其中不少意识原本是研究生最基本的特征,但在当前研究生教育质量略有滑坡的情形下,部分研究生出现了短暂失忆现象,棒喝和警醒是学校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职责,同时这也是对即将踏入这个领域的莘莘学子的预防针。

 

项目合作:18361148798    或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温馨提示:本站提供免费发布服务,但对信息的合法性、实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名录资源由会员为向全球展示品牌形象上传,个人信息均经处理后发布,如有遗漏戓涉嫌侵权他人及不愿展示形象的,请将“该页网址和需修改及删除的内容”发至本站邮箱戓留言给我们处理。凡注册会员并发布信息或名录资源的,均可定期获得全球项目参考及合作机会。本站名录资源概不对任何第三方开放,更不提供如交换、出售及查询等服务!
项目合作及建议请留言:请理性留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姓名: 手机: QQ号: 微信: 邮箱:
验证码 点此换一张
关于我们 招商培训 代理招商 代理投资 代理融资 代理政策 战略伙伴 服务外包
广告报价 汇款方式 合作方式 免费发布 网群建设 诚聘英才 网站导航 设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