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水县地处黑龙江省中南部,通肯河流域,东部属小兴安岭余脉丘陵地带,西部属松嫩平原腹地,东与海伦接壤,西与林甸毗邻,南靠青岗,北依拜泉,幅员面积2400平方公里,人口34万。全县耕地面积163万亩,草原70万亩,林地54万亩。气候特点是四季交替明显,年平均日照2824小时,年平均降水量476.9毫米,宜农、宜林、宜牧,素有“一林、二草、七分田”之说。202国道(哈黑一级公路)贯穿全境,与明海、明三、明沈三条二级国路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是哈尔滨市以北的重要商品集散地。县城距绥化行政公署所在地绥化市153公里,距省会哈尔滨市182公里,距首都北京1570公里。
明水县版图呈长方形,东西长86公里南北宽31.6公里。土地面积2313平方公里,折34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613亩;林地423亩,草原72万亩,水面1万亩,其它占地69万亩。明水县辖5个镇、7个乡:明水镇、兴仁镇、永兴镇、崇德镇、通达镇、双兴乡、永久乡、树人乡、光荣乡、繁荣乡、通泉乡、育林乡。还有:县联社马场、国营林场、明水种畜场、育林畜牧场、国营第一良种场、国营第二良种场、国营第三良种场。
明水县,1923年设治时,以拟划区域境内有明水泉子(今青冈县境内),定名为“明水 ”。清末,分属拜泉、青冈两县管辖。中华民国成立后,1923年10月20日,黑龙江省长公署令:“拜泉之兴隆镇,为克山、安达、拜泉各署往返孔道,……亟应建治设官,俾资治理。兹定名为明水设治局”。设治员于同年12月15日抵兴隆镇“莅局视事”,启用关防。隶属绥兰道。1929年1月,将明水设治局改升明水县,列三等县。县址第一区(原兴隆镇)。明水县知县于1月25日启用“明水县印”,由黑龙江省直辖。东北沦陷后,初隶黑龙江省,1934年1 2月划归龙江省管辖。1938年将县城改为明水街。1939年6月,改隶北安省管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划归黑龙江省管辖。1947年2月至9月,隶属黑嫩联合省。黑嫩联合省分开后,隶属黑龙江省。1954年8月,松、黑两省合并后,由黑龙江省直辖。1956年3月,划归嫩江专区管辖。1960年5月,改隶松花江专区。1965年6月,隶属绥化专区。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飓冈扑面而来,明水县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县委、县政府通过推行“中部搞围路经济、东部搞果菜经济、西部搞畜牧经济”的“中东西”发展战略,块乡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产业开发为重点的农业经济实现了跨越式 发展。通过成功地实施米稻战略,农业基础不断壮大。种植大豆、玉米、高粱、小麦、水稻、谷糜等粮食作物和甜菜、亚麻、烤烟、果菜穑经济作物。工业门类较为齐全,形成了以食品、医药、化工、机械、建材、纺织为主的22个工业六类67种工业产品行销海内外。以市场建设为噗的流通商贸领域全面繁荣。以社会发展为重点的投资环境全面优化。城内道路硬化率达到80%以上,率先实现了三级油渣路面,达到了乡乡有通公路。吨给水设务可满足城镇用水需要,日排水量达到吨以上。万门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实现全国联网。供电安全容量40,000千伏安,餐饮、文化、体育等服务、娱乐设备较为齐全。
明水县在深化认识县情的基础上,确立“强农、兴工、上牧、活商、富民、富县”的发展方向,突出抢抓机遇、超常发展的主旋律,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布局的发展战略,使县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大发展。到1997年末,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11.5亿元,年均递增20.4%,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6.2亿元、1.9亿元、3.4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407元,地方财政收入4206万元,年均递增21.7%。
在粮食开发上,实施了米稻战略。同年,粮食总产3.8亿公斤。在果树开发上,实行了全方位推进,果树面积达到0.5万公顷;在畜牧业开发上,扶持养殖大户,使牧业产值达到3.8亿元,年增长40%;在桑蚕开发上,实行了基地化生产,栽桑200多公顷;渔业开发也有了很大进步,养鱼水面达到0.3万公顷;蔬菜种植面积也有0.3万公顷。农村人民生产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农业总产值实现9.8亿元,五年增长7.1亿元;农村人均收入1802元,五年增加1298元。
地方工业紧紧依托本地资源,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群体规模不断壮大,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目前已形成了以食品、医药、化工、机械、建材、纺织等为主的22个工业门类、67种工业产品的工业群体。全县国有工业25户,总资产3亿元;城镇集体工业19户,总资产2481万元;乡村集体工业75户,总资产2470万元。当年,县属工业总产值为5.3亿元,五年增加2.3亿元。15户国有零售企业全部实行国有民营,年销售额4408万元。城乡集贸市场交易额达到456万元,五年增长2.2倍。在发展县域经济中,注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使经济结构更加合理。乡镇企业户数已达1万余户,利税实现3232万元。
全县有202所中、小学校,集中医、西医为一体的医疗机构19所,病床580张。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千分之六点二以内。城内道路硬化率达到80%以上,城乡道路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三级油渣路面,达到了乡乡通公路。开通了1万门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实现了全国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