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招商网讯:昨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创先争优?百日攻坚”动员大会。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德荣在大会上作动员报告,要求全市上下切实增强加快转型发展的危机感和责任感,以强化投入为主线,全力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以“创先争优?百日攻坚”为抓手,强力推进“七大行动百日攻坚”,确保圆满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加快推进转型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金彪主持会议。市领导陈笑华、包哲东、葛益平、陈晓明、吴开锋、胡剑谨、王立彤、黄宝坤、陈浩、任玉明、王祖焕、胡纲高等参加大会。
剖析现状认清发展形势―― 标兵渐远、追兵渐近,温州转型发展正处在爬坡期。
会场内,一组组数字深入剖析温州发展现状,一个个事实生动呈现各地发展态势,一声声鞭策催促着各级干部警醒、奋进。
陈德荣充分肯定今年各项工作后说,我们要清楚认识到,当前温州的发展与“两富”现代化有很大差距,去年全省除温州以外的人均GDP达1万美元,而温州为6667美元,这些年温州发展水平、发展速度都落后了。而在全国,各地发展态势更为强劲。他结合本月初随省党政代表团到宁青黔考察及对口帮扶时的所见所感谈到,“现在,西部这些地区经济发展之快、城市环境之好、项目建设规模之大档次之高,以及高原人民的精神状态,让我们沿海地区的人深感压力、倍感震撼。以投资率为例,今年青海、宁夏可达80%-100%,贵州的投资率可达110%,是温州的两倍。贵阳市提出使用‘六敢’干部:敢抓敢管、敢作敢为、敢闯敢试,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正是有了这样的理念和精神,才能催生出如此强劲的发展态势。”
陈德荣说道:“放眼全国,标兵渐远、追兵渐近。温州转型发展正处在爬坡期。倘若八年后全省实现‘两富’现代化,温州却还在现代化门槛外,各级干部如何向全市人民交代?”他说,对比外地发展,我们要进一步认清形势,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创先争优,破难攻坚,掀起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热潮,重振温州雄风,再创科学发展的新温州模式、再创温州转型发展的新辉煌。
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 营造亲商安商环境,外资民资国资齐招、一产二产三产齐上。
会场内,行动部署在进行:在历时两年多的集中性创先争优活动告一段落后,创先争优活动将走向常态化、长效化;发展共识在形成:百舸争流,破浪者领航;千帆共进,奋勇者当先。
陈德荣说,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推进科学发展、实现“两富”现代化,总量问题在今后一个时期仍然是一个主要的问题。要发展,就要扩大增量,就必须有大力度投入。以政府投资引导社会投资,形成社会投资的良好局面,主引擎是招商引资。纵观全国各地的发展,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和中西部地区先后崛起,无不是以招商引资为主抓手。但近10多年来,温州企业外迁、资金外流、人才逆差,经济体失血过多导致体质虚弱。这些问题不解决,温州就难以推进转型发展。
“加大投入力度,必须实施招商引资。真金白银投到温州来,有了投资,地里就能长出财富来、就会有产出。”陈德荣强调,要把招商引资作为百日攻坚、“十二五”期间推动转型发展的“一号工程”,实行全域全员招商,外资民资国资齐招、一产二产三产齐上,确保招商引资常态化推进、不断取得新成效。
陈德荣强调,要抓思想认识,把招商引资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把招商引资作为各级各部门的中心工作和党政“一把手工程”、作为广大干部的基本功和必修课,形成“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局面。要抓基础性工作,全面营造亲商安商的良好环境,树立“处处都是投资环境、人人都是招商主体”的理念,开辟招商项目审批落地绿色通道,改进机关作风、整肃吏治,真正做到“用心招商、真情待商、服务亲商、事业安商”。要抓平台支撑,把都市功能区和中心镇作为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推进重大产业项目招商。要抓要素保障,切实解决招商用地、招商网络、项目库建设等制约招商引资的瓶颈问题。要突出招商重点,抓好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招商,形成一产二产三产齐招的局面。
开展“七大行动百日攻坚”―― 扫除一切阻碍转型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障碍,确保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
会场内,鹿城、永嘉以及市发改委、市招商局负责人的承诺表态,传递出一种共同的激情和决心:大干一百天、打好决胜战。
陈德荣指出,招商引资与破难攻坚行动是互为补充、互为支撑的两项部署。全市上下要根据市委市政府 “七大行动百日攻坚”部署,以振兴实体经济为中心,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城乡统筹为途径,以优化发展环境为保障,扫除一切阻碍转型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障碍,确保全面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
陈德荣指出,要全力振兴实体经济,组织开展振兴实体经济百日攻坚行动,落实扶工兴贸十项举措,抓减负、强保障、优服务,进一步形成政府与企业共克时艰、共渡难关的良好局面,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要全力强化项目攻坚,深化项目前期、加快政策处理、加强要素保障、加快建设进度,切实解决市级投资“灯下黑”问题,大力度、快速度、高质量地推进项目建设。要全力推进城乡统筹,开展保障房建设百日攻坚,抓好“三分三改”后续工作,加快建立专业生产、供销和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要全力优化城市环境,深化拆违工作,提升绿化美化水平,强化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深入实施市区交通畅通工程,提升环境建设水平。他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具体责任,注重整体联动,加强督查考核,强化作风建设,营造浓厚氛围,更好推进各项工作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