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龙门古镇地处富春江南岸、仙霞岭余脉的龙门山脚下,距富阳市区16公里,全镇面积18平方公里,共有11个行政村,其中,7个行政村集中在一个自然村中,在2平方公里的面积内居住着2500多户近7000人口。龙门以东汉严子陵畅游龙门山时留下的“此地山青水秀,胜似吕梁龙门”美誉而得名,是江南最大古村落。
龙门之所以被称为古镇,一是90%以上的村民是三国东吴大帝孙权家族的后裔,据考证,龙门是三国东吴大帝孙权后裔最大的聚居地,在此定居已有千余年历史;二是村中至今还较为完整地保留着一大批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且厅堂错落,廊房相连,穿行在幽径曲巷,如在“迷魂阵”中迂回。《流亡大学》、《济公》、《理发师》和《不在犯罪现场》等十余部电影或电视剧都在龙门古镇拍摄。中央电视台、浙江电视台以及日本NHK等电视台多次对龙门古镇进行宣传报道。现龙门古镇是中国民俗文化村、“两江一湖”国家风景名胜区一级景点、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浙江省风景旅游城镇。
龙门古镇现有文物古迹主要有祠堂、厅堂、牌坊、古塔、古桥、寺庙及其他公共建筑等六大类,保存较完整的祠堂主要是余庆堂(孙氏宗祠)、思源堂,其中余庆堂于2000年进行大面积整修,建筑比较完整,并保存着部分文物,是目前浙西旅游线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祠堂之一,也是目前旅游线路中最主要的参观点之一。思源堂于2002年经过整修,是反映龙门孙氏源流及展示孙氏宗谱的祠堂。
龙门现有的厅堂主要分明代、清代、民国三个时期,其中以清代厅堂居多,保存较完整的主要有孝友堂、明哲堂、世德堂、山乐堂等39座。现保存较完整的牌坊主要是义门、工部、粉署流香等3处。其他的有同兴塔、万安桥、太婆桥、龙门寺等古建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经市文物部门确认,同兴塔、百狮厅、旧厅和义门等四处被确认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山乐堂等11处被认定为市级文物保护点。
2000年年初,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政发(2000)27号文件确认龙门古镇为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这也是我市唯一的一个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2001年,在全市文物普查中,龙门镇又有孙氏宗祠、思源堂等18处历史文化遗址待上级明确级别。
龙门古镇最大的人文特色在于作为孙权后裔最大聚居地,是研究孙权及其后裔生活的典型代表。自宋奉议大夫孙匡力开始,龙门孙氏繁衍至今已形成了全镇90%以上的居民“孙”姓的格局,历史上曾出现了众多读书人和仕宦者,使龙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丰富的文化背景。同时,龙门古镇作为一个封建宗法制度下的以手工(农)业为主的乡村,其院落聚居形式是古代宗族社会结构的典型代表,对研究中国封建社会宗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以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的孙祁,督造郑和下西洋巨船的孙坤,布衣俭饭、乐善好施的孙潮及革命烈士孙晓梅为代表的历史人物形成了众多的名人轶事。
龙门古镇的民俗风情独具地方特色,以龙灯、竹马、狮子、魁星为主要内容的元宵灯会、龙门九月初一庙会、同年会、孙氏祭祖活动等是展示地方文化,吸引中外游客的重要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