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于金华双龙洞风景区黄大仙景区鹿田村附近。五代毛文锡《茶谱》中有"婺州有举岩茶,片片方细,所出虽少,味极甘芳,煎如碧乳"的记载。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黄一正《事物绀珠》、张谦德《茶经》、詹景风《明辩类函》、方以智《通雅》等均把婺州举岩茶列为当时的名茶之一。至清代末叶已名存实亡,制作技术濒临失传。
20世纪70年代,有关单位组织科技人员根据历史记载,对举岩茶的制作工艺进行挖掘,加强对老茶园的改造和新茶园的培植,恢复举岩茶的生产。举岩茶茶条稍紧略扁,茸毫依稀可见,汤为浅黄一色,滋味鲜醇甘美。1979-1981年连续三年评为浙江省一类名茶。1981年全国供销系统名茶评比会上,举岩茶与龙井、紫笋、莫干黄芽同被列为浙江省的四大名茶。1989年有茶园2300多亩,产茶1.35吨。
举岩茶在清明后、谷雨前一芽一叶时采摘。经摊(摊青)、炒(杀青)、抓(整条)、挺(挺锅)、烘(烘干)5道工序制作而成。工艺既继承传统,又有创新,从而保持举岩茶外形的片片方细和独特的色、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