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边很早就属于古部族居住的区域,境内出土的铜锄、铜斧、铜矛等文物,鉴定为战国时代的青铜器。汉为进乘县地,唐、宋时期隶属秀山郡,元明时代为临安府所辖,清代由临安府分设开化府,隶属开化府。民国2年(1913年)5月划为文山县的外南区、外西区的一部分,成立靖边行政区,隶属蒙自开广道辖,民国22年(1933年)取屏山的“屏”字和靖边的“边”字定县名为屏边县,隶属云南省第五专员公署辖。 1949年7月成立中国共产党屏边县委员会;1950年1月9日成立屏边县人民政府;1950年1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屏边全县,从此各族人民获得新生;1963年7月1日建立了屏边苗族自治县,隶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全县辖6乡1镇,76个村民委员会,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694个自然村,895个村民小组。
屏边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处云南省南部,红河州东南部,地跨东经103°24`至103°58`和北纬22°49`至23°23`之间,南北长63公里,东西宽55公里,全县国土总面积1906平方公里。东面与文山州的文山、马关县隔河相望,南部与国家级开放口岸河口县接壤,北部与省级经济开发区蒙自县毗邻,西南与个旧市相连。境内地势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倾斜。南溪河、新现河、那么果河纵贯全境,由于河流的切割,全县地貌形成了“四河三山六面坡”的总体结构,地形极其复杂,高山横亘连绵,重峦叠嶂,沟谷纵横,“V”型谷较多。
屏边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有丰富的水利、土地、矿藏和旅游资源。全县水资源理论蕴藏量56.94万千瓦,可开发利用30万千瓦,目前开发11万余千瓦,年可发电46711万千瓦时。海拔1000米以下的热区可开发利用的荒山荒坡54.16万亩,适宜种植热带经济林果,目前已种植龙眼、荔枝、芒果3万余亩,香(芭)蕉、菠萝5万余亩。境内矿藏资源丰富,目前已探明的资源储量为无烟煤924万吨、大理石5亿万立方米,已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主要有大理石、硅石、煤、铅、锌、锑等,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以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的自然人文景观迤逦迷人,民族风情瑰丽多姿,成为一道集科学考察、娱乐游览为一体的靓丽风景线。最高海拔2590米,最低海拔154米,立体气候明显,光热条件充足,适宜多种生物种类繁衍生息,全县有森林面积130万余亩,其中用材林37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