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门县位于滇中高原西部,玉溪市西北,东经101°54'至102°18'、北纬24°26'至24°57'之间。东邻安宁、晋宁,西和双柏隔绿汁江相望,南接峨山,北部与禄丰、安宁两县市接壤,具有便捷的交通和优越的区位优势。县政府驻地龙泉镇,东南距玉溪市红塔区86公里,东北距省会昆明90公里。县城至安丰营38.7公里的高等级公路与安楚公路贯通,可直达昆明、楚雄等地。
二、自然资源
1、旅游资源:易门自然和人文旅游景观较丰富,风景名胜约三十余处,景区景点分布于全县四乡三镇,自然景物具备江、河、瀑、泉、山、林、洞等多种形态,中亚 热带高原气候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各类动植物群体,呈垂直分布形式;人文景物则具有古今民族文化特点。易门风景名胜主要有誉为“滇西第一名胜”的龙泉国家森林公园和闻名遐尔的大龙泉“二月二”戏会;有钟奇秀丽被誉为“金三峡”的大谷厂水库;有迄今1.5亿年侏罗纪恐龙化石群等,还有静乐庵、岔河、间歇泉、石莲寺、马头山、双龙寺、梅营珍珠泉、北山寺等景区。这些景区有的以自然景观为主,有的以人文景观为主,更多的则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有机融合。
2、动植物资源:易门县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县境内森林46万余亩。用材林主要为云南松、华山松、翠柏、樟、滇油杉等26种,可供采集的中草药材有龙胆草、何首乌、枸杞、等240余种,野生食用菌20余种,香料、油料、植物15余种,珍稀植物有黄杉、红豆杉、榉树、红椿、山茶、桂花、银杏等19种,果木24种。全县自然植被已知其使用价值的有317种。
野生动物资源也较为丰富,境内有野生动物100多种,其中珍稀动物有穿山甲、小熊猫、白鹂、孔雀、鼯鼠等。龙泉国家森林公园更是县内天然的植物园和动物园。
3、矿产资源:易门境内矿产资源丰富,金属矿主要矿种包括铜、铁、钨、钴、铅、锌、铀等,非金属矿藏有大理石、花岗岩、磁土、白云石、磷、石膏等。易门是全省主要铜矿产地之一,铜矿分布在绿汁江两岸。已探明的铜矿点51处,矿床10个,铜金属量约122.6吨,是中国八大铜矿之一。
4、土地资源:易门属山区县,土地面积大,耕地面积小。在耕地中,旱地多,平田少,后备土地资源有限,可开发利用面积不大。县内绝大多数农地已被利用,加之部分坡度大、耕层浅、冲刷严重的旱地应退耕还林,此外村镇和交通建设也占用部分土地,使耕地发展的余地愈来愈小。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人多地少的矛盾将进一步突出。
三、行政区域
易门县城全县现有7个乡镇:龙泉镇(县城镇)、六街镇、绿汁镇、浦贝乡、十街乡、铜厂乡、小街乡。
四、历史沿革
易门古为梁州地,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置县,名双柏,属益州郡,地域兼及今易门、双柏、新平。蜀汉时属庲降都督领、建宁郡。魏晋南北朝时属宁州,晋宁郡。唐初属钩州,更名唐封。南诏国时,属拓东节度辖地。大理国时属鄯阐府,为高福世守之地。
元代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设洟门千户所,属巨桥万户府(今昆阳)。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复置县,始名易门,属中庆路。明、清两代属云南府,民国直归省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0年1至3月属滇中专员公署,3月后属玉溪专员公署,1970年起属玉溪地区。1998年6月28日起属玉溪市。
五、气候
全县可分为南亚 热带、中亚 热带、北亚 热带、南温带四种气候类型。境内气温7.0-22.4℃,年均气温16.0℃,月均最高气温21.7℃,月均最低气温8.3℃,多年平均降雨量817.4毫米,年日照约2203.8小时,年霜期121天,年均风速1.6米/秒,风向多为南风和西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