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马”救护车内部设施简陋。记者 魏碧锋摄
正规120救护车内,救护设施齐全。见习记者 邹财麟摄
车顶有急救警报器,车身上有“红十字标志”,车上还有急救设备,这是一辆什么车?见此情景,很多人第一反应肯定是120救护车。然而,又有谁能想到,这可能是一辆山寨版的“野马”救护车呢?
偶发事件
牵出“野马”救护车
10月3日下午,几名年轻人进入南宁市桃源路某大院,将停在大院内的3辆救护车砸毁后,扬长而去。令人疑惑的是,赶到现场的事主并没有第一时间报警,而是选择了沉默。
事主的反常举动引来了读者猜测,文章上线后几天时间里,南国早报网很多网友都发表了看法,不少人认为,事件发生得相当蹊跷,救护车被砸肯定有隐情。网友“小丫丫”留言说:“呵呵,别是假冒伪劣货吧,不敢报警?干坏事了?以为喷个红十字就可以冒充了?以前倒是听说过有假冒医院救护车的。”
网友的猜测是否属实呢?在事发现场,记者曾与事主有过短暂接触,对方承认被砸的3辆车是用来运送病人的救护车,但不愿透露车主是谁,只说这些救护车在桃源路附近几家大医院干活。
桃源路附近有区医院等三家大医院,记下车辆特征后,记者一一进行了核实,但几家医院的工作人员均表示,这些车辆不属于他们。会不会是南宁市内其他医院的救护车呢?这个说法也被否定,南宁市120指挥中心回复称,这些车辆不属于南宁市急救网络内的车辆。此外,被砸的3辆救护车中一辆是桂A牌照,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该车登记为私人车辆,不属于任何一家医疗机构。由此看来,被砸的3辆救护车还真被网友言中,确系“野马”无疑。
山寨救护
游走各大医院
救死扶伤的救护车也有山寨版,实属罕见。但在十几天的走访中,记者发现,这种情况并非个案,为数不少的野马救护车游走在南宁医患市场,潜藏在各大医院周边,成了一个灰色产业。
“要转院,还是回家?价格好商量!”10月11日见到梁奇(化名)时,他的救护车正停在医科大一附院路口。所谓的救护车是一辆五菱小客车改装的,一张病床,一个医药包是车里的所有救护设备。不过,这并不妨碍他的生意,梁奇说,他已经在这家医院门口蹲了好几年了,生意还不错。
等候病人找上门的梁奇并不孤单,闲暇之余,他不时地和周围的同行聊天抽烟,在这家医院路口,类似于梁奇的救护车,停放有十几辆之多。这些救护车很多被漆成了救护车的白颜色,有些还贴有“红十字标志”,在前挡风玻璃处,无一例外地打出了“病患接送”的广告牌。梁奇私下告诉记者,他听说了3辆救护车被砸的事情,别看同行之间表面上聊得还行,但相互之间竞争激烈,私底下为抢生意大打出手的,以前也发生过。
对于“野马”救护车的身份,梁奇他们并不避讳,但也有一些“野马”打着正规医院救护车的身份招揽生意。一家三甲医院的护工告诉记者,医院里经常会出现一些和医院救护车长得很像的车前来接送病人,但接触多了,他们都知道,这些车不是医院的,虽然这些车都安装有警示灯,贴有“红十字标志”,甚至有些司机还穿着白大褂。
遗憾的是,记者在这家医院蹲守了几天,没有碰上护工所说的救护车。不过,在多家三甲医院,记者都发现了一些类似的小广告,上面写着:“本院救护车,承送省内外病人,配备齐全……”根据小广告留的电话号码,记者联系了几名车主。一名李姓车主坦言,救护车不是医院的,是他们几个人自己弄的,但保证和正规救护车差不多。
只管运送
途中意外不负责
“只管接送,哪儿都行,但病人在途中病情恶化,我可管不了。”梁奇坦言,在接生意时,他都会把实际情况和病人家属说清楚,如果不乐意,去找正规120好了。中专毕业的梁奇学过一些急救知识,但对于他身边的更多救护车车主而言,不要说是医护资质,就连如何做简单的心肺复苏,他们也是全然不知。
号称配备齐全的救护车又如何呢?11日下午,记者先前联系的李姓车主如约把车开到了医院路口。记者看到,他的救护车要比梁奇的先进很多,担架、氧气瓶、吸痰器都有配备,从外观上乍一看还以为是120救护车,但仔细观察氧气瓶气压,里面已经没有氧气,是空瓶一个。李某说,随车的本来还有一个学医的学生,这几天回老家了,需要医生的话,可以另外联系别人,但费用要多加一点。
交谈中,李某还给记者看了两份合约,一份是租车协议书,另一份是救护车派车单。租车协议第三条规定,病人因病情变化等发生的一切后果包括死亡,与发租方无关。而在救护车派车单上,救护车出车的原因,是受病人所在的医院特派。本来是请救护车,在李某这里却变成了租赁,对方对此的解释是,双方本质上就是租赁关系,空口无凭,还是签个协议好。
关于对病人的保障,李某说:“干我们这行的都这样,我这车算是南宁市最好的了,你找其他人更没保障。”
行业现状
呈规模化联营化发展
记者了解到,与前几年刚刚出现时不同,“野马”救护车运营现在呈现出规模化、联营化的发展趋势。
“一个人一辆车,病人多时忙不过来,没有人时,只好在医院门口干等着。”梁奇说,现在同行之间处得关系好的,都会留下联系电话,相互协调客源。一些外省过来抢生意的“专业团队”,车有好几辆,人员也有分工,每天都忙个不停,挣得要比他们这些“零工”多很多,现在他正考虑再买一辆车,把老家的堂弟叫过来一起干。
李某的救护车属于一个叫“康复”的救护车队,他本人是股东之一。在之前的采访中,李某透露,他们车队现在有3辆车,股东之间轮班倒,还另外聘请了司机。张贴广告,联系病患源都有专人负责。“这是个大趋势,做什么都要讲究效益。”李某如是说。(广西新闻网记者 魏碧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