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开发区招商引资网
自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介绍1
来源:网群国际    浏览:

自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家新型工业化(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已形成以节能环保锅炉、汽车整车制造、有色金属新材料、运输机械、CNG压缩机、数控机床等七大产业集群,产业集中度达到84%

四川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创新型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引导培育和发展壮大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培育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和四大新兴高端成长型产业,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依据《“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特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16年至2020年。

一、规划背景(一)发展基础。“十二五”时期,我省科学选择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有效整合资源,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自主创新,着力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重大项目引进和重点产品培育,优势产业(产品)链加速构建,重点企业快速发展,产业集聚集约发展态势初步形成,涌现出了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富有特色、具有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成为全国重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装备基地。2015 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总产值 5671.5 亿元,为 2010 年的 2.5 倍;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联系电话:13.9%,比 2010 年提高 4.5 个百分点。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实力明显增强,引领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进一步凸显,对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二)面临形势。未来 5 10 年,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重要时期,特别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核心的新兴技术广泛渗透,将带动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引发国际产业分工格局重大调整,推动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经济发展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精细、结构更合理、供给更有效的新阶段迈进,创新驱动所需的体制机制环境更加优化,新兴消费升级加快,新兴产业投资需求旺盛,部分领域国际化拓展加速,产业体系日益完备,市场空间不断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有可为。“十三五”时期,我省加快建设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营造良好制度和政策环境。但同时也应看到,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处于培育发展阶段,仍存在产业链尚不完整、产业配套能力较弱、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较低、市场培育不够、产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加速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委十届七次、八次、九次全会部署,主动适应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把握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以抢占科技和经济发展制高点为战略目标,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为核心,着力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重大技术攻关与产业化,拓展产业对外合作空间,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二)基本原则。坚持创新驱动。破除约束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整合创新要素资源,推动供给侧改革创新,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畅通创新成果转化渠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企业创新创业积极性,提升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坚持市场引领。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创新和转变消费模式,推- 5 -动新产品新服务的应用示范,促进市场潜在需求向有效需求转化,培育和带动新技术新消费新业态的发展。坚持集聚发展。要以创新资源重点集聚的产业园区为依托,以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发展为途径,布局重大产业项目,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创业环境好、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新格局。坚持重点突破。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开发一批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大集成创新产品,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实现优势产业领域的率先发展。坚持绿色发展。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全过程,推行绿色低碳发展方式,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资源产出率,促进可持续发展。坚持开放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实现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全球配置,加快融入国际产业分工格局,着力实施招大引优,加强与国内其他区域的分工合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要素保障和发展空间。(三)发展目标。“十三五”时期,着力实施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引进一批重大产业和优质创新型项目,发展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培育一批高端引领型产品,形成一批特色产业链,打造一批全国领先特色园区,形成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产业布局。到 2020 年,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水平和规模居全国前列,建成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聚集高地和全国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先行区。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大幅度增长,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15%。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生物等产业的支柱作用进一步增强,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等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中高端制造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比重大幅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到

 

2020年,发明专利申请年均增幅12%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翻番,重要产业领域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以上。企业重大科技成果集成转化能力大幅提高,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战略性新兴产品,建成一批重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培育取得显著成效。到2020年,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引领作用,拥有自有品牌的龙头骨干企业,涌现大量活力强劲、勇于开拓的中小微企业,新增一批产业链较为完善、特色鲜明、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产业集群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基地。发展环境更加完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有利于产业汇聚人才、技术、资本的政策措施持续完善,相关标准规范、信用体系和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健全,市场环境更加公平,适应新模式新业态蓬勃涌现的产业生态基本形成。

三、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跨越发展把握信息技术升级换代和产业融合发展机遇,通过突破高端环节和关键技术,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培育新型业态,提升基础产品,实现全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由大到强转变,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抢占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制高点。(一)做大做强集成电路和新型显示产业。集成电路产业。提升移动通信芯片、北斗多模芯片、功率半导体芯片、信息安全芯片、射频识别、传感器芯片等产品设计开发水平,形成系统方案解决能力。强化集成电路芯片级封装、圆片级封装等先进封装和测试技术研发,发展系统级封装(SIP)等集成电路新型封装测试工艺与技术。以封装测试为重点,加强自主装备研发和应用,支持下一代封装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加快先进生产线和特色生产线工艺技术引进与升级,完善集成电路产业链。新型显示产业。以下游智能终端应用为切入点,培育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触摸屏、激光显示等产业链,完善新型显示产品类型,形成集聚效应。围绕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屏(TFT-LCD)和 AMOLED 产业链,重点发展高端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大尺寸电视及超高分辨率显示器等高端显示产品,培育壮大显示终端应用产品产业。积极发展液晶、玻璃基板、背光模组、彩色滤光镜片、偏光片、驱动 IC 玻璃、各类薄膜等产品,增强显示面板上下游产业配套能力。(二)突破发展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信息通信领域。力争掌握第五代移动通信(5G)网络系统体系架构、无线组网、无线传输、新型天线与射频、新频谱开发与利用等关键技术,积极发展 5G 移动通信网络设备与系统,带动新型智能终端、新一代基站、网络安全等设备,推动核心信息通信设备体系化产品大规模发展。大力发展“北斗”、高分遥感及卫星通信综合卫星应用产业和特色终端产业,做大做强“北斗”、“高分”终端产品,建成国家重要、西南地区最大的卫星应用产业基地。未来信息网络领域。积极开展新型网络架构、技术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研究,研究构建泛在融合、绿色带宽、智能安全的新型网络。开展深度学习、认知计算、虚拟现实、自然人机交互等领域前沿技术研发,推动第六代移动通信、太赫兹通信、可见光通信等技术研发。(三)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产品,促进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提高大数据承载、集聚、开放、服务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到 2020 年,全省大数据体系基本健全,力争在交通、数字音乐、金融服务、旅游、医疗卫生等领域形成国家级(或区域)数据处理和备份中心,建成国内一流、中西部地区领先的大数据产业基地。大数据关键技术和核心产品。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布局大数据产业基地和专业园区,引进、培育和发展一批大数据龙头企业,汇聚一批大数据获取、汇集、存储、运算、挖掘和分析等中小企业,努力将我省建成全国重要的大数据产业集聚区。依托现有重点行业和领域专业平台,在云计算平台技术、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数据挖掘分析、数据可视化、海量数据存储、虚拟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安全、大数据关键设备、5G 技术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产品。大数据应用创新。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大数据汇聚共享和交易体系平台,建立政务数据、公共数据资源的聚集开放机制,探索公共数据与社会数据融合共享机制,推动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商业数据有序开放和利用。探索开展大数据定价、交易和规范使用,促进数据资产化。加快推进政府大数据应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发展工业大数据、农业大数据、服务业大数据应用,建设和研发一批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和产品,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培育数据探矿、数据化学、数据材料、数据制药、数据影视等新业态、新模式,推进大数据和虚拟现实(VR)技术深度融合应用。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建设大数据应用服务园区,吸引大型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专业数据中心运营企业和金融机构等企业来川建设大数据中心。(四)创新发展高端软件和新兴信息服务产业。基础软件及工业软件。发展自主可控的嵌入式、智能终端、智能网络、智能电视操作系统,以及数据库、中间件、信息安全软件等基础软件。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通信、消费电子、智慧医疗等领域的嵌入式软件,提高对终端设备的配套能力,加快嵌入式软件在移动互联网、下一代通信网的智能终端和物联网行业的产业化应用。突破自主可控的制造业软件关键技术,建立工业研发设计平台和生产经营管理平台,开发面向电子信息制造、装备制造、饮料食品、钒钛钢铁、轨道交通等重点领域的研发设计类、数字控制类、智能生产类和管理类工业软件。物联网。引进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统筹工业、农业、交通、物流、能源、环境保护、民生服务等领域现有网络及已有平台的共建共享,形成基于底层“万物通连”的“智慧四川”框架体系。推进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支持企业发展物联网专业服务和增值服务,探索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共赢的新型商业模式,打造一批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园区,形成具有四川特色的物联网产业生态圈。积极发展物联网环境下的交通物流、医院管理、远程医疗、冷链物流、远程教育等新兴服务业态。地理信息服务。突破发展地理信息产业,加快构建涵盖装备制造、软件研发、系统集成和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应用、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实施基础地理信息建设与更新工程,加快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大力提升卫星导航与定位、测绘遥感数据、地图出版、现代工程测绘等服务能力。(五)积极发展网络与信息安全产业。深入推进信息安全领域的密码技术、保密技术、可信计算与访问控制、数字认证、抗未知攻击、工控系统安全等技术创新。大力发展安全网络系统及设备、安全信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推动电磁安全、频谱安全系统及产品的发展,推动灾备产业的发展,打造涵盖网络设施安全、网络空间安全、数据安全、频谱安全及物理安全的全方位网络信息安全系统。积极推进安全通信网络芯片、设备、系统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动 5G 安全虚拟专网和安全物联网芯片等设备及系统的发展,打造涵盖基础芯片、安全通信专网、安全软件及安全信息系统的高安全通信系统。(六)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积极开展人工智能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加快推进认知计算、模式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类脑智能信息处理等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教育、环境、交通、商业、健康医疗、网络安全、社会治理等重要领域大规模应用,重点推进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智慧健康、智能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产品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鼓励传统行业加强与人工智能融合,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七)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深入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固定宽带网络建设,加快推动三网融合基础设施发展,全面深化全光网省建设,加快完成城镇光纤到户网络改造,提升农村光纤宽带覆盖水平,加快部署基于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全面提升宽带网络访问速率与性能。加快构建新一代无线宽带网,全面部署 4G及增强型技术,强化热点高速覆盖和广域连续覆盖,大力推进 5G联合研发、试验和商用试点,加快建设“无线四川”。统筹发展应用基础设施,打造一批具有国际水准、节能环保、安全可控的新一代绿色云计算服务平台,统筹城市和各领域物联网感知设施的集约部署。强化网络信息安全和应急通信能力建设,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增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八)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重点推动政务服务、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普惠金融、益民服务、公共安全、高效物流、现代商贸、便捷交通、绿色生态、文创媒体、人工智能等领域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基本形成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鼓励基于互联网的创业创新,完善信息服务平台、行业应用平台和创业创新支持平台,进一步增强互联网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作用。加强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推动传统商贸业与电子商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拓展生活及公共服务领域的“互联网+”应用,推进教育、医疗、交通等服务智慧化,拓展新型智慧城市应用,大力完善电子政务。

专栏 1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工程集成电路和新型显示发展工程:加快先进制造工艺、特色工艺生产线建设,提升关键产品的设计能力和应用水平,推进封装测试、关键装备和材料产业加速发展。推进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显示面板生产线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新型显示产业链核心环节。信息通信设备发展工程:抓住 5G 网络、IPv6、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等发展机遇,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手机、移动互联平板、数据卡、可穿戴设备、车载终端、通信模块、无线基站等产品。大数据发展工程:构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数据开放平台,健全大数据共享流通体系、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推动信用、交通、医疗、教育、环境、安监等政府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开展大数据应用示范工程,开发具有行业特色的大数据应用产品,促进大数据相关产业健康发展。物联网发展工程:在城市安全、智能安防、楼宇节能、医疗废弃物、电子围栏、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交通管理等领域实施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强化物联网关键环节技术攻关及产业化,主要包括微机电系统、传感器、组网技术、共性支撑技术等,建设四川物联网中心。软件支撑能力提升工程:推动基础软件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加快新兴领域基础控制及应用软件发展。支持高端工业软件、新型工业手机软件(App)的研发和应用,发展自主可控工业操作系统及实时数据库等基础软件,提升设计、仿真、管理、控制类工业软件的国产化率和应用水平。推进智能语音和新型人机交互、自然语言处理、智能决策控制等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动人工智能在工业制造领域规模商用。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保障工程:在重要工业领域内开展工控网络安全试点和示范工程。推动工控系统行业的网络安全技术手段建设,建设四川省工控系统联网威胁感知平台、工控系统信息安全仿真测试平台。建立四川省工控系统信息安全测评相关支撑机构,纳入国家工控安全测评体系建设。人工智能发展工程:强化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加快推进类人神经计算芯片、智能机器人、智能应用系统产业化,建设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人工智能新技术在各领域应用。“互联网+”工程: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建设互联网跨领域融合创新支撑服务平台。开展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建设跨行业物联网和支撑平台。大力发展信息经济,争取建立国家信息经济试点示范区。(九)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以成都、绵阳为主体形成核心发展区,以泸州、德阳、广元、遂宁、内江、乐山、南充、宜宾、广安、达州、眉山、资阳等地为主体形成重点拓展区,辐射带动全省其他地区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核心发展区。成都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双流区等区域,重点发展集成电路、光电显示设备及器件、网络与通信设备、航空电子设备、高端计算机、信息安全等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软件产品研发设计和运营、集成电路(IC)设计与测试、云服务、物联网研发及运营、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与服务运营等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建设国际知名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世界软件名城和全国信息消费先导城市。绵阳依托科技城,重点发展新型显示与数字视听、电子材料和元器件、军工电子等产业链,建设全国重要的数字视听产品的研发制造基地、国家重要的军工电子制造基地和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

专栏 2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空间布局图重点拓展区。依托泸州、德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相关产业园区,重点发展新型电子元器件及材料、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智能机器人、军民融合电子信息配套产品等,大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四、促进高端装备产业规模化发展依托我省高端装备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条件,加快建设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制造技术体系,着力突破关键技术与核心部件,构建完善的产业创新链,加快建设先进制造强省,将我省建成国家重要的高端装备产业基地。(一)大力发展航空航天与燃气轮机产业。航空装备。积极参与大飞机、支线客机研制,力争在航空领域形成较为完整的飞机和发动机设计、制造、试验、集成和验证体系能力。巩固提升军机研发制造体系,培育发展公务机、中高端无人机、小型通用飞机等民用飞机,加快航空发动机研发体系和产业集群的形成,加快发展飞机零部件及航空材料,大力发展机载系统、航电系统及配套产业,提升航空维修、航空运营服务能力,实现公务机批量制造、无人机系列化发展,特种通用飞机产业化、航空发动机体系化发展。突破低空空域相关技术,发展通用航空装备、空管设备及机场关联设备。航天及卫星应用。加快航天及卫星应用技术推广和产业化,重点发展运载火箭、空间服务系统及设备、卫星载荷系统、星际链路系统、地面试验系统等宇航产品,积极推进星-地激光通信地面站关键装备、星上高精密光电测量装备升级,推动卫星通信、导航、遥感应用系统开发,发展卫星运营增值服务,构建具有核心技术优势的航天产业链。发展和引进北斗定位导航等产品和制造企业,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度集成化的北斗关键元器件产品,发展定位、测速和授时等服务,实施北斗用户终端批产工程、高分遥感综合应用示范工程,加强电子模具、显示等产业链配套,促进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加快发展。燃气轮机。坚持优先发展“核心机”、后延发展系列产品的思路,建成国家级燃机试验中心,重点围绕燃机整机等领域,分阶段突破 50 兆瓦~300 兆瓦重型燃机自主研制,实现 50 兆瓦以下轻型燃机批量制造,实现 60 兆瓦级航改燃型燃机动力涡轮国产化和产业化。突破一批燃机电站关键技术,形成集设计、制造、试验、维修和电站服务全产业链的创新与技术服务能力。(二)做大做强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依托轨道交通领域国家和省部级创新平台,充分发挥科研单位和科技的优势,加强轨道交通装备标准体系建设,构建现代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创新体系。着力突破轨道交通移动装备、新能源供电、安全运营综合监控等系列关键共性技术,大力发展空轨、虚拟轨道、磁悬浮等绿色人文智能一体化的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推动城际快速动车组、现代有轨电车、重载电力机车、中低速磁悬浮、悬挂式和跨座式单轨及其他新型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加快发展。积极开展真空管道超高速轨道交通前沿技术研究。(三)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开发一批精密、高速、高效数控机床及柔性成套生产线制造系统。加快高档数控机床与增材制造装备等前沿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开发智能加工成套设备、生产线和金属切割、焊接、涂装等专用智能设备。加快高档数控系统、伺服电机、主轴转台、轴承、光栅等主要功能部件及关键应用软件的产业化。机器人。集中力量攻克机器人、精密减速器、伺服装置、变频装置、高性能控制器、传感器与驱动器等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设计制造等核心共性技术。重点围绕汽车、机械、电子、核工业危险品制造、国防军工、化工、食品饮料、服务娱乐等领域需求,开发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以及医疗健康、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服务机器人。传感器。重点围绕农业、工业、交通、电力、安全、医疗、环保、物流、家居等领域应用需求,开发一批低成本、低功耗、高精度、高效率和微型化,面向检测温度、湿度、气体浓度、距离、位置、力学、光学、化学和红外等的智能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在线检测分析装置、安全检测与预警系统。加强新型传感器的原理和设计方法、制造工艺研究和能力建设。(四)积极发展油气钻采及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大力培育和引进骨干企业,加强自主研发和制造,积极打造四川特色油气钻采及海洋工程装备工业体系。着力在页岩气、非常规油气开采工程、海洋油气工程、油气长输管线建设等国家战略所需装备领域实现突破,在船用发动机、海洋光电复合电缆、大型海水淡化成套设备、大型 LNG 成套设备等领域完成一批新产品研制和产业化。

专栏 3 高端装备产业重点工程高端装备创新研制工程:组织实施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民用航天、智能绿色列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海洋船舶用发动机、智能电网成套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核电装备、高端诊疗设备、集成电路设备、自动焊接及成套设备等一批创新和产业化专项、重大工程,开发一批标志性、带动性强的重点产品、重大装备和成套设备。组织开展应用试点和示范。航空与燃机示范应用工程:充分抓住航空工业与通用航空产业跨越发展机遇,重点支持和推动国产 ARJ21 新支线客机示范运营工程、通用航空飞行服务保障运营示范工程、航空旅游示范工程、航空小镇建设示范工程等一批航空示范应用工程。充分利用四川省天然气、页岩气资源,发展重型燃机发电产业与应用,重点支持德阳自主知识产权燃机试验示范电站工程建设;积极推动政府机关、医院、学校、工业园区、居民小区、大型单体建筑建设分布式能源热电联产联供示范工程。新一代民用飞机创新工程:大力实施重大专项和民机科研计划,着力突破民机核心技术,全面提升现有民机大部件、关键零部件、原材料加工制造能力。重点支持面向全球市场的民用飞机大型复合材料部件及其工艺与装备、民用航空大型数字加工中心等技术前景广阔、产业带动性强的核心项目。轨道交通技术创新工程:依托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深入开展中国标准动车组、低动力 30 -35 吨重载列车、100%低地板地铁和有轨电车、氢燃料电池机车、非接触式供电、数字化牵引变电所、贯通式供电、节能变压器等重大装备研究并实现工程示范,大力推进新一代中低速磁悬浮、悬挂式单轨等新制式轨道交通技术的工程应用。牵头制订相关标准、规范,占据工程设计-施工-运营维护、装备制造等相关技术的制高点。智能制造专项工程:着力提升高端制造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成套发展能力,重点发展高端仪器仪表及自动化控制系统,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及服务机器人,光电超精密加工装备,高端工程机械及施工设备,打造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在流程型行业以全程工艺优化为重点,在离散型制造行业以柔性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慧工厂为重点,建设企业智能制造体系,打造一批行业智能制造标杆企业。超高精密光学制造技术提升工程:以国家 02 重大专项“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中光刻机光学系统研制为基础,深入开展曝光光学系统超精密加工、超高精度检测、复杂照明、高精度工件台、超大面积光刻等关键技术攻关,掌握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积极发展微电子加工技术及装备、大平板显示专用曝光装备研制。(五)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以成都、德阳、绵阳为主体形成核心发展区,以自贡、泸州、遂宁、乐山、宜宾、达州、眉山、资阳等地为主体形成重点拓展区,辐射带动全省其他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

专栏 4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布局图核心发展区。成都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青羊工业集中发展区、新都工业集中发展区、双流西航港经济开发区等,重点发展军用、民用整机及关键部件、航空航天产品,积极开展空天技术研究,推进卫星及应用产业化,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和材料的研发及制造,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建设国家重要的民用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航空航天装备制造基地、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和智能制造装备基地。德阳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发展航空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现代轨道交通等产业。绵阳依托科技城,重点发展航空装备制造、卫星应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三地联合建设成德绵航空产业集聚区。重点拓展区。依托各地优势产业园区,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智能制造、智能电网、高性能液压件、油气钻采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积极打造高端装备产业集群。五、推动新材料产业优化发展依托骨干企业技术中心和科研院所,加大研发投入,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链,优化新材料产业化及应用环境,提升新材料应用水平和基础支撑能力,推进新材料融入高端制造供应链,将我省建成国家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一)稳步发展先进金属材料。做大做强高速重载铁路用钢、不锈钢无缝管、节镍型高性能不锈钢等高性能和专用特种优质钢材。重点发展轨道交通用大型铝合金型材、汽车车身用铝合金材料、高纯高压电子铝箔等高端材料。大力发展碲铜环保型铜合金、高性能铝合金、双零铝箔、铝镁合金、大规模集成电路引线框架、铜镍硅合金等深加工产品。加快钒钛、稀土、锂、碲等特色优势资源高质化利用,强化新型功能材料、专用工艺和技术研发,推广应用智能化、绿色化生产设备与工艺,建立专业化特色资源新材料回收利用基地,促进特色优势资源新材料可持续发展。(二)大力发展先进高分子材料。加强工程塑料改性及加工应用技术开发,大力发展专用树脂制造、工程塑料制品制造、塑料合金制品制造、改性塑料制品制造和生物基与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制造等。重点发展用于电子电气、轨道交通、汽车、室内装饰与建筑材料等领域的低烟、低毒的环境友好无卤阻燃剂与阻燃高分子材料。突破低甲醛三聚氰胺泡沫塑料的阻燃高性能化技术及产品推广应用,加速替代六溴环十二烷阻燃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建筑保温材料产品,发展高难燃级别的聚苯乙烯泡沫建筑保温材料。大力发展高性能水处理膜、新型电子电工功能膜、平板显示薄膜等新型膜材料产品。积极发展高分子生物医用材料、纳米复合高分子材料。(三)加快发展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择优发展新型高性能结构陶瓷材料、新型高性能功能陶瓷材料、石油压裂支撑剂和节能环保用新型陶瓷材料。重点发展光功能玻璃、机械性功能玻璃、电磁功能玻璃、耐热性能玻璃、节能玻璃等特种玻璃。加快发展人造金刚石、人工晶体、高纯超细石墨等其他无机非金属材料。积极发展多功能复合性新型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四)提升发展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积极开发高性能玻璃纤维、连续玄武岩纤维、硅酸铝陶瓷纤维、石膏纤维(晶须)、竹原纤维及下游产品,推动高端碳纤维的工程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加大对碳纤维、芳纶纤维等高性能增强体和环氧、双马、聚酰亚胺等多功能聚合物基体的研发力度,加快发展高性能复合材料、长纤维和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材料、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重点研发和扩大应用“碳-氮”化物复合陶瓷、自增强碳化物陶瓷、自增强氮化物陶瓷等高性能结构型陶瓷材料。大力发展竹缠绕复合材料技术,加快发展竹缠绕复合材料。(五)突破发展前沿新材料。推进新型电子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快高性能电子级晶硅材料产业化进程。加强纳米材料技术研发,重点突破纳米碳材料及制品的制备与应用关键技术,积极开发纳米粉体、纳米碳管、富勒烯、石墨烯等材料,推进纳米碳材料在新能源、节能减排、环境治理、绿色印刷、功能涂层、电子信息和生物医用等领域应用。加快石墨烯低成本批量制备及纯化技术和透明电极手机触摸屏研发产业化,推动石墨烯在航空航天、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复合材料、新型电池等高端领域应用。积极推进基于电磁波操控技术的超材料制备关键技术突破,大力推进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国家安全等领域的应用。加快研发智能材料、仿生材料、超材料、低成本 3D 打印材料,加快研发新型低温超导和低成本高温超导材料,加大空天、深海、深地等极端环境所需材料研发力度。

专栏 5 新材料产业重点工程新材料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加快新材料产业领域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提升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促进形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或产学研联盟,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物和技术创新团队,围绕重点领域初步形成“研发-中试-成果转化-产业化”创新链。新材料协同应用工程:加快新材料产业上中下游协作配套,积极推进航空铝材、先进航天复合材料、新型超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核电用钢等领域的协同应用,加快建设协同应用平台。推动玄武岩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石墨烯等产业化应用示范和推广。(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以成都、自贡、攀枝花、德阳、乐山、凉山等为主体形成核心发展区,以泸州、绵阳、广元、遂宁、内江、南充、宜宾、广安、达州、巴中、雅安、眉山等地为主体形成重点拓展区,辐射带动全省其他地区新材料产业发展。核心发展区。成都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发展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生物医用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特种玻璃、高品质特殊钢和新型建筑材料等,加强新材料技术研发,建设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自贡依托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和科技兴贸(新材料)创新基地,重点发展金属新材料、金属及复合材料、高分子合成材料、新型炭材料、精细化工材料等产业链,打造全国知名的有机氟与硅材料基地、聚酰亚胺基地、金属及复合材料基地和焊接材料基地。攀枝花和凉山主要依托攀枝花钒钛高新区、创新开发区,重点发展钒钛、稀土、石墨烯等新材料产业,打造勘采产学研用一体的石墨烯产业体系,建设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德阳重点发展新型金属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精细化工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石墨烯等产业链,打造国家石墨烯产业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基地,建成新材料产业化综合基地。乐山依托国家级硅材料开发与副产物利用产业化基地,重点发展硅材料、稀土材料和钒钛应用产业链,打造具有乐山特色的稀土、有机硅新材料、钒钛应用产业基地。

专栏 6 新材料产业布局图重点拓展区。依托重点产业园区和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发展新型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高性能特种纤维及复合材料、高性能功能材料、精细化工材料、锂钒钛材料、绝缘材料、磁性材料、铝基复合材料、新型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石墨材料及下游产品。六、推动生物产业突破发展面向健康、农业、资源、环境等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加大生物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力度,重点加快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快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技术服务发展,开发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技术的名牌产品,推动医疗向精准医疗和个性化医疗发展,推进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培育生物技术服务新业态,将生物经济打造成为继信息经济后的新经济形态,力争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生物产业集群。(一)推进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生物技术药物。着力突破干细胞、精准医疗等关键技术,重点发展新型疫苗、诊断试剂、抗体药物、蛋白质及多肽药物等生物技术药。加快研制用于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新型疫苗产品以及用于重大传染病的诊断试剂。大力开发结合疫苗、联合疫苗、抗肿瘤疫苗以及新型传染病疫苗,重点研发细胞型疫苗、多态性疫苗、重组基因疫苗。加快发展治疗性白蛋白、免疫球蛋白以及高附加值血浆成份、细胞因子等新型血液制品。化学新药。探索和应用先导化合物结构优化设计等关键技术,加快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的研发及产业化,着力发展新型药物制剂、高端化学原料药,重点发展基于新靶点的小分子创新药和主动靶向给药、口服缓控释等新制剂。鼓励开发临床需求较大的即将专利到期的世界通用名药物,引进一批具有国内外领先技术水平的重量级新药及其高端药物制剂产品。着力开展关键药物中间体、新型制剂和新型给药系统药物的开发。现代中药。重点发展川产大宗中药材及其提取物、名优中成药和名医名方二次开发,推广野生变家种或野生抚育、微波提取、超微粉碎、指纹图谱、基因检测等技术。加快发展现代中药新品种、新型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医药保健产品,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推动现代中药标准化、国际化发展。鼓励民族地区发展民族医药,创制具有资源特色和疗效优势的新品种,加快推进民族医药产业化进程。基因工程与干细胞。着力推进基因工程多肽技术、DNA 重组技术和细胞重编程技术研发,重点发展基因工程药物和基因治疗药物。大力发展基因测序等精准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试剂和装备。积极发展以细胞治疗技术为重点的生物技术,开展基于细胞技术的组织工程技术研发,加快发展细胞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推动我省干细胞与组织工程技术产业化。(二)提升生物医学工程发展水平。推进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与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积极开发新型医疗器械,提升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竞争力。加快发展符合智能化、移动化趋势的新型医疗设备,大力发展智能化、小型化、家庭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医疗器械产品,积极发展全方位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和终端设备,发展移动医疗服务,构建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深度融合的现代智能医疗服务体系。重点发展可植入、可穿戴及核技术诊疗,突破三维(3D)生物打印和医学影像、肿瘤治疗等大型医疗设备的关键(核心)零部件及材料制造技术。发展床边诊断器械和生化诊断、免疫诊断以及与精准医疗相关的基因诊断产品。打造原料、仪器、试剂制造和医疗服务的体外诊断(IVD)全产业链。加快发展表面生物活化改性人工关节(骨)、可吸收椎间融合器、牙种植体、可注射骨整形材料、可降解血管支架、透析再生模块、医用聚氨酯、医用聚乳酸、医用胶原等生物医学材料、制品及康复产品。(三)推动生物农业产业化发展。以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目标,培育生物农业新品种,开发动植物营养和绿色植保新产品,构建现代农业新体系,大力推进三产融合,为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新途径、新支撑。生物育种。推进基因组编辑、分子设计、细胞诱变等生物育种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加强优质粮油、畜禽、水产、有机蔬菜、珍稀食用菌、特色水果等农作物的生物技术育种,支持发展优质、高产、安全、适应标准化生产的农林新品种。继续实施农畜新品种选育专项和特色畜禽水产良种繁育工程,强化地方品种基因资源开发利用和新品种(系)选育,建设生物种业自主创新平台和分子育种平台,打造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生物种业企业,加快农业动植物新品种产业化和市场化推广。新型农业生物制品。发展新型生物农药、有机复合肥、兽用疫苗、土壤改良剂、生物饲料添加剂等绿色农用生物产品。支持杀虫、防病、促生的新型高效多功能生物药肥、农药、杀菌剂、防菌剂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发展可替代抗生素的酶制剂、抗菌肽、氨基酸、免疫增强剂等新型绿色生物饲料产品。利用生物技术推进农林水产品精深加工项目产业化,支持利用森林植物花、果、叶提取香精、香料等物质,建设各具特色的农林水副产品深加工基地。推进微生物全降解农用薄膜应用,推动农业生产绿色转型。(四)加快生物制造规模化应用。利用微生物基因组工程、酶分子机器、细胞工厂等生物制造技术,大力开发生物醇、酸、酯等生物基化工原料,积极发展生物塑料、生物纤维等生物基材料,推进生物化工产品、工业发酵产品及其生物反应器的产业化开发,不断提高生物制造产品经济性和规模化发展水平,实现对不可再生化石原料的部分替代。建立生态安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物法工艺体系,大力推动绿色生物工艺在农业、食品、化工、医药、轻纺、冶金、能源等领域关键工艺环节的应用示范,加快运用生物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生产工艺,减少工业生产能耗物耗与污染物排放。(五)强化生物技术服务能力。大力发展医药外包服务等新业态,引进培育生物技术服务类机构及企业,努力构建从实验室研究、药学研究、中试研究、中试生产到注册申报的全方位技术服务体系。推进生物技术在健康服务业等领域的应用,积极发展专业化的医学检验、检查、诊疗服务机构,开发健康体检和咨询、远程门诊和诊断等健康管理服务。积极发展干细胞医疗及研究类生物治疗服务。强化生物技术在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有毒有害物质降解、废物资源化利用、生态系统治理修复等领域的应用,加快生物环保技术产业化发展。加强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创新、开发及应用。

项目合作:18361148798    或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温馨提示:本站提供免费发布服务,但对信息的合法性、实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名录资源由会员为向全球展示品牌形象上传,个人信息均经处理后发布,如有遗漏戓涉嫌侵权他人及不愿展示形象的,请将“该页网址和需修改及删除的内容”发至本站邮箱戓留言给我们处理。凡注册会员并发布信息或名录资源的,均可定期获得全球项目参考及合作机会。本站名录资源概不对任何第三方开放,更不提供如交换、出售及查询等服务!
项目合作及建议请留言:请理性留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姓名: 手机: QQ号: 微信: 邮箱:
验证码 点此换一张
关于我们 招商培训 代理招商 代理投资 代理融资 代理政策 战略伙伴 服务外包
广告报价 汇款方式 合作方式 免费发布 网群建设 诚聘英才 网站导航 设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