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湖碑林中,有一通清代灌县(今都江堰市)人彭洵书写的“格言碑”。此碑高
“格言碑”由琢磨平整、硬度较高的合州峡石刻成,刻工技艺精湛、娴熟,使书写者的笔法、笔意及神韵都跃然碑石。“格言碑”刻成后,龙藏寺僧人一直指导此碑拓片作为珍贵赠品,以应同好之求。得之者既可视为精美的书法艺术品,或悬诸客厅,或藏诸书斋;又可视为社会伦理道德的准则,使人们从格言丰富的内含中受到教益。
“格言碑”书格言四十条,共约两千字。归纳起来,有以下可供我们借鉴的内容:
一、在事业方面,要有精神和志气,不要贪酒色。第一条格言即指出:“精神者,事业之根,不荒色则精神固;志气者,功名之本,不湎于酒则志气清”。同时,还要有事业心,格言又强调:“子弟须习事业,士、农、工、商各循其职”。
二、在处世方面,要严以律已,宽以待人。格言具体说明了怎样律已、待人:“严以律已,已有不是,痛自刻责;宽以待人,人有不是,无庸苛求”。“律已者,当于无过中求有过;待人者,当于有过中求无过”。
三、在持家方面,要勤劳俭朴,不要奢侈浪费。格言以形象的比喻阐述了勤和俭的辩证关系:“勤而不俭,譬如漏卮,虽满积而无所存;俭而勤,譬如石田,虽谨守而无所获”。同时,劝导无论创贫富都应节俭:“居贫不节省,则贫无了期;得富好奢华,则富难永保”。
四、在对待子女方面,要严格教育,正确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格言提醒作父母:“养而不教是不爱其子也,教而不严是亦不爱其子也”。在对待子女的婚姻问题上:“当先察其婿与妇之性行及家法如何,勿苟慕其宝贵”。
此外,格言还叫人们安分守已、知足常乐、读书明礼、敬宗尊祖、存心公平、行事忠厚、择邻而居、择友而言、慎言慎行、这些格言,绝大多数为古代社会公认的、积极的修身处世之道。但由于它是封建社会遗留下的产物,自然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的局限和阶级的局限,仍有一些应该剔除的封建性糟粕。比如,在格言中明显流露了轻视妇女的男尊女卑思想和剥削阶级的等级观念,说什么“妇人之言不可听信,妾婢之言更不可听信”。有的格言缺乏是非观念,笼统说什么“不谈人过,不辨已非”,有的格言体现明哲保身思想:“凡一事而关人名节,纵亲见确闻不可出口”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