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不一定有口才,但有口才一定是人才;我们还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口才是智慧的窗户。人类社会中,离不开与人交流和沟通,而懂得说话和应用演讲技巧的人,则在人群中更胜一筹。伟大思想家马克思说过:公众演讲的能力,就是塑造梦想和未来的能力;世界演讲大师卡耐基也说过:一个人的成功,15%是靠他的专业知识技能,85%是靠他的口才交际能力。在21世纪,开放的社会中,每个人都会接触更多的人并与之合作或交流,口才和演讲便显得尤为重要。可是很多的人,不愿说话,不会说话,不会说好话,不懂得如何把话说好,就很容易造成沟通中的障碍,使讲话效果大打折扣。同样的求职面试,你能口齿伶俐,口吐莲花,有效的表达自己,就容易打动对方;同样的晋升竞聘演说,你能出口成章,口齿生香,就会凸显能力,获得更大机会;同样的大会发言,你能口耳并重,一语中的,谈笑风生,就能有效说服和引导别人,获得支持;同样的聚会演说,你能引人入胜,语惊四座,用激情点燃梦想,就可以使人刮目相看;同样的晚会主持,你能妙语连珠,巧舌如簧,就能营造欢快的气氛,将晚会推向高潮;同样的临时发言,你能口若悬河,见解精辟,金玉良言,就能有效树立自己的公众形象,产生领导力。那么如何提升自己的演讲与口才能力呢?我总结为三个“练”,练胆、练脑、练嘴。
一、练胆很多人讲不好话,首先是来自心理障碍,胆子小,不敢上台讲话,不敢在大众面前表达自己的感受,时间一久,不敢就会变成不愿,不愿就会变成不行,不行就回变成恐惧,恐惧在大众面前讲话,因此一上台就紧张,呼吸急促,脑袋空白,语无伦次。因此看出,演讲的自信程度等于一个人上台的次数,演说的功底等于一个人在舞台上的时间。提升口才首先就要过面子关,讲话不怕丢面子,将来才能有面子。演讲就是“丢人”,把人“丢”完了,剩下的就是精华和荣誉。练习的要领是“四多”:上台机会多,发言次数多,参加比赛多,态势语言多。
二、练脑很多人认为演讲就是练好嘴皮子,能说会道,伶牙俐齿就是好口才,其实是错误的。如果脑袋里没有体会和知识,表达就成了无源之水。如果语言没有文采,没有逻辑,没有层次,没有包装,会流于低俗和油滑,体现不出语言的艺术性和魅力来。好口才一定是充满生命力和审美力的,或若深谷幽兰,奇香迎面,渗人心脾;或若篱园牡丹,华光四射,摄人心魄;或若大海波涛,雄浑大气,夺人耳目;或若潺潺涧流,跌宕起伏,娓娓清新。而这些演说效果的达成是借助思想的凝练和知识的累积。所以能言善辩也须胸有翰墨,身有感悟,才好滔滔不绝,珠玉满贯。你看这个讲话的“讲”字,就说明了这一点,左边为“言”,就是张口说话,右边为“井”,就是可以不断的打出水来,所以要说好话就要有口井,井不够深,水就不会多,语言就容易贫乏。口乃心之门户,好的口才就是知识和涵养的霓虹,就是胸襟和气度的烘托,我们要为自己储备足够多的词汇和文化,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排序和编程,面对不同的听众、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主题,都能够最快速的组织语言逻辑,井井有条的阐述和表达自己。正所谓腹有诗书语自华。练习的要领是“四化”:数字化,故事化,简单化,时空化。
三、练嘴“三寸不烂舌,两行伶俐齿”就是形容一个人嘴皮子很利索,口才演讲的关键最终体现在嘴巴的表达上,口舌是肌肉的一部分,所以嘴皮子够不够利索,舌头够不够有力,决定着我们在说话过程中的传播效果。张口说话要清晰流畅,普通话标准,节奏感强,这与练嘴息息相关。练嘴最好的方法也是“五多”,多看、多读、多背、多听、多练。多看:多看那些口才好的人怎么说话和演讲,尤其是演讲大家的风采。多读:多朗读,每天都花时间读一篇文章或一段名著,大声念出来,而且速度要快,或读报纸、对着镜子喊;还要找本普通话教材的书,按照拼音去读,会更有效。
多背:将自己喜欢的文章背下来,行走坐卧都可以念念有词,舌头嘴巴活动多了,也就渐渐能够控制它们了。还要背成语、名人名言、故事等。多听:多听中国相声,既能感受语言魅力和乐趣,还能够学会标准普通话。也可以多听影视经典对白,多看电视新闻等。多练:要常常找机会上台演练,与别人交流沟通,多与客户接触,多自我练习。演讲口才是人类最具魅力的行为之一,它是我们送给自己的最好的礼物,而这份礼物只属于哪些热爱它,亲近它,不断关心它的人,只有把演讲与口才当成自己精彩生命的一部分,努力、坚持和不断的体会,你才能感受到口才带给我们的快感和喜悦。别忘了,演讲和口才还有一个始终不能丢弃的原则:****利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