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开发区招商引资网
青海省省情及园区介绍
来源:网群国际    浏览:

青海省省情介绍

青海省简称“青”,因境内有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地势西高东低,绝大部分属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最高海拔6860米,最低海拔1600米,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地势复杂;全省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800公里,面积为72万平方公里;以日月山为界,以东是农业区,以西是牧业区,分别占全省面积的4%96%。气候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5.6-8.6摄氏度。

青海省辖西宁市、海东市、海西、海南、海北、黄南、玉树、果洛六州二市,总人口约为583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274万人,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地区。

青海省位于中国的西部、青藏高原的东北部。东部和北部与甘肃接壤,东南部同四川搭界,西南毗邻西藏自治区,西北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相连,是西藏、新疆连接内地的重要纽带之一。青海省境内的公路、铁路网沿着古丝绸之路的印记,连接着甘肃、新疆、西藏、四川,是陆上丝绸之路在我国西部的枢纽,是从东亚到中亚、西亚乃至南亚的大多数国家更便捷的通道。由高速、国道、省道干线公路构成四通八达公路网。已建成运营的青藏铁路、兰青铁路、兰新高铁第二双线等干线铁路,建设中的格尔木至敦煌铁路、即将开工建设的格尔木至库尔勒铁路,规划中的西宁至成都、格尔木至成都铁路,将形成东连陇海、北接兰新、西通南疆、西南连接拉萨、东南通达成都的铁路网。“一主八辅”的机场格局在建设中,西宁机场旅客吞吐量已达400万人次,成为青藏高原最大的民用机场,西宁国际航空口岸建成开通。格尔木、玉树、德令哈机场的通航,花土沟、果洛、祁连等机场的建设,使青海不再遥远。地下的输气输油管道、光缆,空中的输电线路不断延伸。这些不但为已经掀起大发展热潮的青海注入了提速发展的新动力,而且将有力地支撑未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形成和繁荣。

青海地处三江源头,是北半球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每年向下游供水600多亿立方米,青海湿地面积达5.1万平方公里,是亚洲乃至世界上孕育大江大河最集中的地区,被称之“中华水塔”;青海自然条件多样,有森林、灌木、草原、荒漠、草甸以及水生植物等多种植被类型,分布有陆栖脊椎动物270多种,各种鸟类294种及各类野生动物约为2000多种,具有独特的地理、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是现代物种分化和分布的中心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珍稀物种繁衍地和世界高原种质基因库,也是生态系统较为敏感的地区;青海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具有原生态、多样性和独一无二的自然美,是我国重要的生态旅游和探险活动场所。青海的生态环境状况不仅关系到青海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全国乃至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全球的生态安全。

青海省幅员辽阔,资源富集,盐湖、有色金属、石油天然气、非金属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水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优势突出,农牧业资源、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开发前景广阔。已发现矿产种类达134种,11种居全国首位,24种居全国前三位,55种居全国同类储量的前十位。不仅储量大,而且品位高、类型全、分布集中,开采条件优越,不少品种还具有稀缺性。同时,青海清洁能源约占全省能源的85%,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不可多见的清洁能源基地。近年来,青海省以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理念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形成了新能源、新材料、盐湖化工、有色金属、轻工纺织、生物等十大优势产业。依托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打造全国太阳能光伏发电基地、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利用盐湖锂矿资源全国第一的优势,加快锂电产业发展,全力打造千亿锂电产业基地。

青海具备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通道的地缘优势、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青海将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战略机遇,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加快形成“西融两廊,东联一带”的新格局,努力把青海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通道。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简介

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20007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经过多年发展,现下辖东川工业园、甘河工业园区、生物科技产业园区、南川工业园区四个工业园区,分别位于西宁市的四个方向,与城区接壤。区域规划总面积126.89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5平方公里。2007年开发区被批准为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2012年被国家商务部批准为首批35家“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之一。2013年被国家评为“国家级孵化基地”。

目前开发区已形成铁路年运输能力1200万吨、日供电能力718KVA、日供气能力622m3、日供水能力10.7万吨的生产要素资源供给能力,园区的工业大项目承载能力明显提升。工商、税务、工商、公安、消防、银行、质检等管理部门在园区均有派驻机构,园区采用“一站式”管理服务,提供项目代办、领办、帮办、项目跟踪服务、全程负责、首问负责等多项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后顾之忧。开发区是青海省唯一一家通过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事业单位。截至2014年底,开发区内已累计入驻各类企业1291家,其中工业企业376家,规模以上企业169家,从业人员总数达6.6万人。各类研发机构61个,2014年获得科技成果25项、专利160项;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3户,高新技术企业完成产值148亿元;2014年各园区引进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12名,其中博士40人。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已逐渐发展成为青海省经济转型升级的引领区、新兴产业的聚集区、科技创新和循环经济的先行区,并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八大支柱产业。新能源产业围绕太阳能光伏、锂电池与风能设备三大优势行业,加快构建“多晶硅-单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应用系统”晶硅电池产业链;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型合金及金属粉体、金属复合等新型材料,实现新材料产业与有色金属及新能源产业的深度融合;有色金属冶炼及延伸加工产业大力发展铝、铜、镁、钛金属及多种合金材料产业链,加快建设现代化的铝板、铝带、铝箔等铝加工生产线,做大做强铝加工产业链,打通有色金属产品终端路径环节;特色化工产业重点融合发展盐化工、天然气化工和煤化工产业,实现园区化工资源和有色金属产业各类副产品的综合利用;高原动植物精深加工产业围绕高原生物资源与特色家畜产品资源,构建生物医药与农牧食品加工循环产业链;藏毯绒纺产业依托我省及周边省份的绒毛资源,重点发展“洗毛、分梳、纺纱、染纱、藏毯”和“分梳、纺纱、针织”产业链;装备制造产业引进先进的装备制造技术和高端设备,以装备制造产业园为重点,积极改造和提升工艺水平,重点发展数控机床、专用车、新能源汽车、非标设备和配套特色产品;新型建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推进电石渣综合利用、有色金属冶炼废渣回收、硫酸及氯气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项目的实施。其中:

东川工业园依托全省优势资源,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制造、电子薄膜材料、轻金属合金材料、光通讯材料、碳纤维材料,打造太阳能光伏和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青海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先行区。

甘河工业园依托省内丰富的电能、天然气、矿产、盐湖等资源和现有产业基础,重点发展有色(黑色)金属生产及精深加工,按照循环经济发展要求适度发展化工产业,加快推进有色金属和基础原材料主导产品由初级向高端产品转化,建设氟化工、碳材料和铬化工产业园,全力打造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和化工产业基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生态工业区和循环经济发展的先行区。

生物科技产业园依托青藏高原独特的动植物资源,重点发展高原生物制品、中藏药、装备制造业和民族文化产业,建设产学研基地,培育孵化高新科技企业,打造最具青藏高原特色和科技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南川工业园依托青海及周边省份的畜产品优势资源,重点发展藏毯绒纺、锂电光电、玉石文化产业三大主导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努力打造“世界藏毯之都”和锂资源精深加工产业基地。

在青海省政府出台的各种优惠政策基础上,开发区所属各园区均可按省区级财政和税收的政策等级,支持入区企业进行项目建设,并可根据项目投资强度、产业类型、综合效益、建设周期等具体情况,按“一企一策”方式,从税收、土地价格、基础设施、金融、专项申报、人才奖励、产业准入等方面为企业量身定制最适合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

热诚欢迎省外企业采用上下游合作、直接投资、重组收购、股权投资、参股经营、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与开发区企业开展战略合作,重点包括:

1、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如铝、铅、锌、铜等

2、高原动植物资源精深加工

中藏药:虫草、大黄、藏茵陈、红景天、藏红花、锁阳

保健品:羊胎素、牦牛壮骨粉、枸杞、沙棘油、亚麻籽油、菊芋

高原有机食品:青稞、燕麦、蜂蜜、牛羊肉

化妆品:各类高原天然作物中提取的高抗氧化性护肤品和洗浴用品

3、宝玉石:昆仑玉、高端祁连玉

4、锂电池:磷酸铁锂正级材料、石墨负极材料、铜箔负极衬底材料、铝箔正极衬底材料、六氟磷酸锂电解液和PP隔膜等锂电池六大基础原料生产。

 

海东工业园区简介

 

海东工业园区成立于20112月。目前,海东工业园区“一区四园”构架已形成,规划总面积达101.07平方公里,其中临空综合经济园40.6平方公里,乐都工业园15.68平方公里,民和工业园24.42平方公里,互助绿色产业园20.37平方公里。

海东工业园区已形成“一区四园”的发展布局,按照“高新轻优”的产业发展方向,园区功能定位、产业主导方向逐渐明确。临空综合经济园重点打造青海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青藏高原东部国际物流商贸中心,发展以信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国际物流商贸、保税及空港产业,积极谋划内陆自贸区建设;乐都工业园重点作为新型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发展大型铸锻件、特种玻璃、镁基合金等产业;临空综合经济园平北片区和民和工业园作为延伸柴达木资源精深加工基地,发展以镍基合金、铝精深加工等为主的新材料产业;互助绿色产业园作为全省新丝绸之路上特色轻工业基地,发展以青稞酒酿造、生物制药、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轻工业产业。到2020年,园区将临空综合经济园打造成为千亿元产值产业基地;将乐都工业园、民和工业园、互助绿色产业园打造成为三个五百亿元产值产业基地。

园区规划区内航空、铁路、公路立体运输节点功能完备,兰青铁路、兰新高铁、兰西高速、109国道贯穿东西,西宁机场紧靠临空综合经济园,区内形成了畅通无阻的交通网络,吞吐量大,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聚效应和辐射能力较强。规划区覆盖平安、互助、乐都、民和四县,并位于省会西宁半小时辐射圈内,区位优势突出。

园区基础设施全面推进,截止目前已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20.6亿元,园区骨干路网初步形成,水、电、气、通讯、绿化等基础设施正在逐步完善;平西经济区兰西高速南侧片区“七通一平”配套基本完成,路网全面配套。产业项目开始聚集,青海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信息、环保产业园)、中小企业园、青藏高原东部国际物流商贸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依托中关村科技、人才、品牌优势和海东工业园区区位、资源、政策优势,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战略新兴产业为主体,以开发高新技术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推动创业孵化和人才培养。现已规划建设信息产业园、环保产业园、光伏产业研发基地三个主导产业,将逐步打造成为青海的“人才积聚基地、科技创新基地、企业孵化基地”。目前入驻高新技术企业67家。涉及行业包括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行业。同时,20149月中安永泰院士工作站落户科技园。

青藏高原东部国际物流商贸中心依托综合立体交通优势,充分利用借助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有利时机,以谋划建设自由贸易区为目标,着力打造青藏高原东部独具特色的现代物流中心。重点规划建设“一心三港”,即“青藏高原东部国际物流商贸中心”和“国际陆港、国际商务港、国际空港”为发展大格局。其中:国际陆港建设具有建材、家居等大宗物资中转、分检、仓储功能为一体的集散基地;国际商务港以园区商业大道为发展轴,建设具有国际采购、展示交易、电子商务、国际结算、商务办公等多功能的综合商贸城;国际空港围绕曹家堡机场,建设具有高附加值产品中转、分检、仓储等综合型航空港。

中小企业园重点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保健、电子信息、食品及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轻工纺织、现代服务六大主导产业,建设成为分工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配套协作、产业衔接较为紧密,集示范、集聚、孵化和配套功能一体的中小企业发展平台,引领带动海东乃至全省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

为提高园区服务质量和水平,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园区加快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省市相关部门,先后派驻了国土、财政、住建、公安等机构,实现了“一门式”服务和“一站式”办公;为满足园区企业经营及结算往来的需求,园区引进了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青海银行等金融机构;为支持园区企业项目建设发展,园区主动与国家及省市相关部门衔接,积极争取贷款贴息、技改补助、项目前期补贴等各类专项扶持资金。

园区贯彻落实国家“兰西”经济带和青海省“四区两带一线”发展战略,推动全省产业聚集、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和交易成本,为东部城市群建设提供重要产业支撑,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将园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功能明晰、产业集聚、工业化促进城市化的重要示范区和引领全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综合经济区。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简介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是国家首批13个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之一,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资源丰富、唯一布局在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地区的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也是青海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20103月,国务院批复《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试验区建设由地方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

试验区主体为有“聚宝盆”美称的柴达木盆地,规划面积25.6万平方公里,矿产资源富集。现已发现矿产112种,产地1679处。现已探明的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钾、锂、镁、锶、溴、碘、铁、铅、锌、金、银、钴等60种,其中钾盐、镁盐、锂、锶、石棉、芒硝、化肥用蛇纹岩等7种矿藏储量居全国首位。试验区矿产资源储量大、品位高、类型全、分布集中、资源组合好,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试验区地处青、甘、新、藏四省区的中心地带,向西可至西亚,向南直通南亚,是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战略通道和开放门户,也是国家战略向西转移的重要支撑点。经济上,承担着支撑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支援西藏、稳定新疆和支持全国发展的重任,是国家重点开发区,也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一颗闪亮明珠。

西部大开发以来,试验区交通、通讯、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以公路、铁路、航空、输油管线、输气管线为主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以兰西拉光缆、青新光缆、移动数字通信为主的信息网络;以750千伏、330千伏、110千伏大电网供电为主、小水电、光伏、风电和火电为辅的电力格局。地下水蕴藏量达52.7亿m³,区内那陵格勒河、格尔木河、八音河等河流横贯全区,年可利用水量18.7亿m³;土地可利用面积49197万亩。区内广布大面积盐沼、砂砾和戈壁,产业发展利用荒漠土地,不占耕地、基本农田和草场,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土地资源支撑,试验区发展大工业的条件优越。

近年来,试验区坚持以“综合开发、循环利用”为宗旨,以“低度排放、高效利用”为目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初步构建了格尔木、德令哈、大柴旦、乌兰工业园为主的一区四园发展格局。目前,昆仑、察尔汗两个千亿元,德令哈、大柴旦、乌兰、都兰四个五百亿元产业基地建设开始起步,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初见成效。

试验区坚持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条,全力推动特色产业的融合和集约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着力打造盐湖化工、油气化工、煤化工、金属冶金、新能源、新材料和高原特色生物等七大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盐湖化工产业重点在巩固全国最大钾肥生产基地的基础上,以金属镁一体化项目为核心,结合天然气、煤炭、石灰石资源,进一步加大钾、钠、镁、锂、硼等系列产品的开发力度,建设集盐化工、煤化工、油气化工为一体的大型产业集群。重点推进硫酸钾、硝酸钾、氢氧化钾、碳酸钾、复合肥等钾系列产品;氯酸钠、高氯酸钠、金属钠、硫代硫酸钠等钠系列产品;固体硼酸化钠、五水硼砂、硼酸锌、碳化硼等硼系列产品;合成氨、尿素、甲醇、碳酸二甲脂、聚丙烯树脂、14-丁二醇等多产业融合系列产品的产业体系项目建设。并与区内金属冶金、新材料等产业结合,推动以镁、锂为原料的镁锂合金、压铸镁合金、锻件镁合金,管、棒、线、板材用镁合金,铸锭镁合金、金属锂及合金、锂电池等产品深加工项目;以碳酸锶为原料的高质量锶化合物以及金属锶、锶合金和锶盐晶须材料;以硼酸为原料的硼酸镁晶须、硼酸铝晶须等新型材料项目建设。

油气化工产业主要在扩大探明储量、增加产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原油开采和炼油规模,加快油页岩、页岩气、可燃冰等资源的勘探开发工作。利用试验区丰富的煤炭和天然气资源,积极推动石化与盐化产业融合,开展低碳烯烃、苯、聚氯乙烯、三氯丙烷、聚丙烯、ABS树脂、环己酮、甲醛、甲醇蛋白、甲醇氯化物、甲酸甲酯、苯酚丙酮等下游产品项目建设。

煤炭综合利用产业重点建设IGCC煤电化一体化装置,打造盐化-能源-煤焦化产业链。加快推进煤经甲醇制烯烃项目,建设合成燃料、二甲醇、二甲醚等煤气化产品下游产业链项目。同时,以煤化工、油气化工产业下游的乙烯、苯、硫胺、甲醇等产品为原料,配合试验区其他资源,规划建设聚氯乙烯、氯乙酸、环氧氯丙烷、氯甲烷、氯苯等耗氯系列产品。

金属冶金产业主要通过对铅、锌、黄金、铁等金属采选冶金等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共伴生矿产资源和矿山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依托盐湖资源开发,发展轻金属冶炼产业和精深加工产品。加快建设都兰黄金产业园等以金属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园区。围绕格尔木夏日哈木镍矿资源的开发,推动下游的羰基镍、高纯镍粉、金属镍、镍合金、镍阳极材料等项目建设,推动金属镍产业链条的延伸。同时,有效利用冶金项目副产的硫酸、尾矿与盐湖化工相结合,发展盐化工产品,延伸盐化工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新能源产业在巩固全球最大光伏发电基地的基础上,加快构建以光伏、光热发电,风电、风光互补及其装备制造的新能源一体化产业集群。重点建设储热熔盐、高效太阳能电池及能源系统集成等项目,力争“十二五”期间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5000兆瓦,2020年达到10000兆瓦。

新材料产业围绕试验区各产业体系的发展基础和需求,结合镁、锂、锶、硼等盐湖矿产资源及其它有色金属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新型结构板材、阻燃材料、耐火材料、改性塑料、高分子材料、碳纤维、晶须、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磷酸铁锂、聚苯硫醚等新材料项目建设。

高原特色生物产业以绿色产业园建设为重点,积极调整种养殖结构,快速形成柴达木福牛、藜麦、枸杞、青稞、马铃薯、中藏蒙药材等特色生物原料基地。建设枸杞种植基地配套综合深加工,柴达木福牛繁育基地及高品质肉品、骨肽、骨钙、羊胎素、卵磷脂、血红蛋白等生物制品开发,藜麦深加工,青稞育种、生产及深加工基地,白刺果、沙棘精深加工,高原冷水养殖等一批重点项目。

丰富的自然资源,给柴达木循环经济大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良好的基础保障,为试验区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我们热忱欢迎各界有识之士积极投身到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建设中来,共谋发展,共创辉煌!

 

格尔木工业园概况

一、格尔木工业园地处素有“聚宝盆”之称的柴达木盆地,矿产资源富集、交通区位优越、自然资源独特

格尔木工业园(昆仑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中国盐湖城格尔木市,工业禀赋得天独厚,发展循环经济在资源配置、产业基础、区位交通等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

一是其矿产资源富集。区域内广泛分布着钾、钠、镁、锂、硼等50余种矿产资源,其中有30多种位居全国前10位,钾、钠、镁、锂总储量居全国第一位,境内矿产资源具有成矿条件好、类型全、品位高、储量大和产业关联度强的特点,为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提供了资源保证。其中:盐湖资源主要有察尔汗盐湖钾镁盐矿床、东台吉乃尔湖锂矿和西台吉乃尔湖锂矿,保有储量3429亿吨,潜在价值16.7万亿元。天然气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涩北气田,已探明储量天然气3000亿立方米,远景储量可达5000亿立方米,是我国四大天然气气田之一;在周边地区已探明石油储量3亿吨,远景储量可达10亿吨。黑色有色金属资源主要分布在野马泉、肯德可克、尕林格、唐古拉山等地区,多属贵金属及稀有元素的综合性矿床,主要包括铅锌、铁、铜、镍、钴等,探明储量上亿吨。非金属矿产资源主要有水晶、玉石、花岗岩、矿泉水、冰川水等。风能、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全年日照时数3200-3600小时,年总辐射量7000-8000兆焦耳/平方米;年均风速3/秒左右,年均风功率密度20/平方米以上,年均有效时数3442小时。

二是其交通区位优越。是连接青海、西藏、新疆、甘肃的战略要塞和我国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109215315国道在此交汇;青藏铁路全线通车;格尔木至敦煌、格尔木至库尔勒铁路正在建设;格尔木至成都的铁路已列入国家中长期规划;格尔木机场开通有西宁、西安、成都、拉萨等地的航班;格拉输油管线、花格输油管线安全运行,涩格天然气管线、涩宁兰输气管线均为复线。

三是其自然资源独特。区域内除了有丰富矿产资源,还有丰富而独特的自然风光,有闻名世界的第二大盐湖-察尔汗盐湖、有雄伟壮观昆仑山口、有神秘的玉虚峰和西王母瑶池、有甘甜的昆仑神泉、有坚强挺拔的胡杨林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在加拿大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六届国际地质公园大会上,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获批升格,成为中国海拔最高的世界级地质公园。

二、格尔木工业园是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核心区和主战场,是青海乃至青藏高原发展工业的重镇之地

格尔木工业园诞生于19926月,其前身是经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的昆仑经济开发区201210月,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3年,成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核心区、主战场,设立了格尔木工业园党工委、管委会,面积划定为120平方公里,主要由45平方公里的昆仑重大产业基地和75平方公里的察尔汗重大产业基地组成。经过20多年的发展壮大,园区现有注册企业21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3户。近年来,园区按照“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美化园区形象”的工作思路,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统筹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成了一批事关园区长远发展的水、电、路、气、通讯、绿化、排污、废渣处置、创业基地等配套项目,园区配套服务功能日益完善。2014年,格尔木工业园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增长,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1.1亿元,同比增长2.3%;完成一般性工业投资159.2亿元,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1.77亿元。

与此同时,为促进循环经济建设,格尔木工业园先后成功建立了国家级盐湖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青海省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信国安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盐化工产品监督检验等研究技术中心等10个科技平台。此外,依托这些优势的科技资源,我们正在加快推进盐湖资源科技研发服务平台和光热及能源综合利用平台建设,力争将其打造为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关键技术的研发,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促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三、格尔木工业园依托资源区位优势,将着力构建七大产业体系,加快区域特色产业发展

园区按照“做实园区、增强活力”的工作要求,以加快推进昆仑和察尔汗两个千亿元产业基地建设为目标,依托格尔木资源禀赋和政策优势,明确产业发展方向,提升壮大生产服务业,全力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着力构建盐湖化工、油气化工、冶金工业、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业、特色轻工业等七大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盐湖化工产业。主要围绕盐湖卤水资源综合开发,深化盐湖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构建盐湖化工产业群和产业链。在推进钾资源开发的基础上,不断向钠、镁、锂等系列产品延伸,加快钾肥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以镁、锂等轻金属合金、锂离子电池材料、硼镁晶须等为主的新材料产业。逐步实现以金属镁为代表的盐湖资源综合开发量的突破和质的飞跃。

--油气化工产业。主要依托柴达木盆地丰富的油气资源,加强资源综合开发力度,积极发展甲醇汽油、甲醇蛋白、甲醛、二甲醚等油气下游产品;加快油气化工与盐湖化工、有色金属工业的融合发展,着力构建石油烯烃、乙烯及其下游制品、合成氨及其下游制品、多聚甲醛等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冶金产业。主要依托区域内及周边地区丰富的黑色有色金属资源,加快推进冶金产业发展的同时,加强金属冶炼过程中二氧化硫的回收利用,一方面副产硫酸,供盐化产业进行硼酸、磷酸、硫酸钾镁肥等产品的生产,另一方面以氧化锰矿粉作为吸收剂处理二氧化硫,生产硫酸锰,推进硫酸下游产业协调发展。

--新能源产业。主要依托格尔木丰富的太阳能、风能、未利用荒漠化土地面积大以及电网、产业方面的优势,积极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推进电网与电源的协调发展,全力打造新能源示范城。

--新材料产业。以盐湖轻质金属材料开发为重点,加快建设金属镁、金属锂、镁基合金、锂电池材料等产业项目,积极发展新型电子材料、合金材料产业。

--装备制造业。以矿山、化工非标设备和风电设备制造及基础零部件为主,建立与产业发展相配套的零部件、原辅材料加工制造基地,培育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成长性较好的大型企业,全面提高装备制造工艺水平和产业配套能力。

--特色轻工产业。主要依托高原冰川水资源、昆仑山的玉石资源、有机枸杞种植,大力发展高端矿泉水和低钠盐、宝玉石加工、有机枸杞深加工等特色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区位和交通优势以及完善的配套服务功能,决定了格尔木工业园在柴达木特殊、重要而优越的地位,蕴藏着巨大潜力和活力,是企业家、有识之士考察、旅游、投资兴业、共谋发展的好地方,热忱欢迎各位企业家朋友来区考察、投资兴业,互利共赢,共谋发展。

 

德令哈工业园概况

德令哈工业园是国家级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以盐碱化工产业为核心的“一区四园”之一,位于海西州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德令哈市辖区内,东临乌兰工业园,西接大柴旦和格尔木工业园,青藏铁路、国道315线穿园而过,与德都公路、109国道相连通,位于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中心,核心区面积为75平方公里,规划由综合产业区、绿色产业区、新能源产业区组成,其中,综合产业区52平方公里、绿色产业区5平方公里、新能源产业区(即光伏(热)产业区)18平方公里。

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周边优势资源转换和产业骨干企业培育战略,德令哈工业园形成了盐碱化工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装备制造产业和特色生物加工产业五大产业体系,综合产业区、绿色产业区、新能源产业区已初步建成,产业集聚效应和辐射作用得到初步显现。

综合产业区。该区位于德令哈市区东南部,规划面积52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12平方公里。水、电、路、气等配套基础设施已全面覆盖,基本构建了纯碱、新材料、建材及装备制造加工并举的特色产业体系。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情况。已建成十横四纵主道路框架,长约55公里;供水水源1处,已实现5万立方米/日的供水能力,供水管线基本通达,长约36公里,2015年新建约50公里供水管线,目前已开工建设;由巴音变330千伏和德令哈110千伏变电站供应园区用电,110千伏和35千伏输电线路已基本覆盖,工业园宗务隆110KV输变电站及配网工程已开工建设;涩宁兰天然气输气管线在园区设有输配站,供气管线基本通达;固体废物处置场已建成试运行,园区循环经济促进中心、环保检测中心、工业污水处理厂、科技创新型产业创业基地等项目年内建成。产业建设情况。目前已形成220万吨纯碱、10万吨氯化钙、10万吨高纯氢氧化镁产品产能,2.5万吨超细氢氧化镁、2万吨高纯氧化镁、3万吨高纯特级镁砂项目年内试车。新材料产业,目前已形成1.5万吨金属硅、1200吨高强高韧镁合金产品产能,20万吨高性能结构板材(一期10万吨)项目建成试生产;年产1万吨天然球形石墨及下游产品开发、30万吨储热熔盐项目均已开工建设。装备制造产业,目前已形成180万米钢丝网骨架PE管、钢带增强聚乙烯波纹管及聚乙烯管、6.5万吨钢结构、5000万条塑料编织袋等产品产能;100兆瓦晶体硅太阳能垂直一体化产业链项目正在进行设备调试;300兆瓦风电、200兆瓦高倍聚光光伏装备制造项目及100兆瓦光热装备制造项目均已开工建设。建材产业,已形成200万吨水泥、150万立方米商品混凝土、1亿块加砌块砖等产品产能。

绿色产业区。该区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1.5平方公里。是以青藏高原特有生物资源为原料加工生物制品的特色园区,以柴达木福牛、枸杞两个“百亿元产业”为重点,以青稞、中藏药、沙生植物和高原水产加工产业为协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情况。一区已建成四横两纵道路框架,长约7公里,供水管网3.7公里,排水管网3.7公里,燃气管网4公里,10KV供电线路;二区已建成三横三纵道路框架,供水管网18公里,排水管网15公里,工业污水处理厂、集中供热中心、研发中心、创业基地年内建成。计划年内开工建设同塔双回35KV10KV电网工程。产业建设情况。一区现代化的屠宰生产线、饲料加工、啤酒加工(中试车间)工程均已建成投产,枸杞交易平台已建成投入运营,枸杞、白刺果精深加工项目(含片、果汁、果粉、果酒等产品)正在建设;二区已有枸杞酵素、枸杞多糖、枸杞黄酮、枸杞籽油、钙制剂、青稞啤酒等项目确定入驻,计划年内试产。

新能源产业区。该区位于市区以西2公里,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3.9平方公里,以光热发电产业为主。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情况。315国道从该区南缘自东向西横贯而过,已建成产业区与外部连接通道,供水管网6.5公里,燃气管网4公里,柏树变110KV汇集站(已扩建),电力线路长度22.6公里。产业建设情况。现有3家光伏光热发电企业入驻该区域,其中,2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已建成并网发电;10兆瓦塔式光热发电项目是我国首个商业化运行的太阳能聚光光热发电项目,于201375日并网发电,正在开展10兆瓦光热储热熔盐改造项目;3.2兆瓦光热发电示范基地已建成运行;50兆瓦太阳能槽式光热发电项目已开工建设;200兆瓦光热发电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大柴旦工业园概况

大柴旦工业园位于海西州大柴旦行委,是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重点循环经济工业园之一,本工业园依托资源优势,以能源、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盐湖化工、冶金产业发展为核心。按照“一区多园、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产业互补、特色鲜明”的要求,目前现已形成“一区多园”产业发展格局。2013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42069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00万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379304万元,增长27.9%;第三产业增加值38893万元,增长10.1%。人均生产总值280465万元,增长43.9%

锡铁山产业区:位于大柴旦行委锡铁山镇,西北距大柴旦镇约70公里,东距青藏铁路锡铁山火车站约7公里,南距215国道约7公里,是以冶金和铅锌尾渣与盐湖资源综合利用融合发展为核心的精细化工产业区,规划面积6.16平方公里。现入驻企业4家,形成年产150万吨铅锌采选、12万吨硫酸、18万吨合成氨、7.5万吨磷酸、10万吨粉状磷铵、0.5万吨生铁、1500吨高镁砂等生产能力,在建100万吨复合肥、2万高纯镁砂生产能力。

饮马峡产业区:位于大柴旦行委饮马峡火车站以北、全集山红铁钩西南侧,西北距大柴旦镇约70公里,南至青藏铁路、敦格铁路交汇点饮马峡火车站3公里,以是盐湖化工与煤炭资源清洁利用融合发展为核心的能源、化工产业区,规划面积24.6平方公里。现入驻企业9家,形成10万吨硫化碱生产能力,在建20万吨硫化碱、1万吨聚苯硫醚、110万吨纯碱、30万吨氯化钙生产能力。

大柴旦产业区:位于大柴旦镇西南侧,毗邻大柴旦湖,是以盐湖化工、精细化学品为核心的化工产业区,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现入驻企业6家,形成30万吨硼矿开采、3.5万吨硼酸、10万吨氯化钾、2万吨硫酸钾镁肥生产能力,在建100吨碳化硼、100吨氮化硼生产能力。

 

乌兰工业园概况

乌兰工业园,是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重点循环经济工业园之一,工业园充分利用过境焦煤和境内盐湖资源,着力构建煤化工、盐化工产业。按照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一区四园”的总体布局,在乌兰地区布局察汉诺煤化工业园区、柯柯盐化工业园区、茶卡有机食品工业园区及新能源产业基地。2014年全区完成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2.56亿元,其中,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2.9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6.8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7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54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35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9143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6464.81元;完成地区公共财政收入2.71亿元,县级公共财政收入1.54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3亿元。目前乌兰工业园涉及循环经济工业园的事务由县委、县政府负责协调管理,具体工作由县经发局承办。

目前乌兰工业园区共有工业企业53家,其中:煤化企业2家,盐湖化工企业8家,光伏发电企业7家,其它企业36家,正常运营企业46家,已入规企业7家。

乌兰县工业园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园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一、科学编制园区规划。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的建设理念,编制完成了《乌兰县工业发展规划》、《茶卡有机食品产业园发展规划》、《乌兰县东大滩光伏产业园区规划》等一批重大规划,正在编制《乌兰县茶卡风力产业园区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主导产业,为乌兰循环经济工业园建设奠定了基础。《乌兰县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方案》已通过国家发改委批复,7个重点建设项目已确定,正在有序推进,这将为乌兰循环经济工业园的发展壮大提供良好的机遇。

二、园区基础建设。我们坚持抓项目、抓投资,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2010以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4.95亿元。园区的道路、电力、供水、污水和固体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正在逐步完善,园区发展环境和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在道路、电力方面已建成察汗诺煤化工业园铁路专用线、厂区道路、750千伏开关站、330千伏输变电站、110千伏输变电站工程,在基础设施方面建成了希里沟镇、柯柯镇、茶卡镇生活垃圾处理场、县城供水改扩建工程、县城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项目。

三、招商引资。精心筛选重点招商项目,认真谋划项目库,成功举办了苏州、德清、海盐项目推介会,并每年积极筹划和参加“青洽会”、“清食展”等省内重点招商活动,加大优势资源和项目推介力度,扩大乌兰的影响力,通过开展“一对一”、“点对点”、“以企招商”等活动,在招商引资方面成效显著。与浙江省德清县、海盐县和重庆市涪陵区分别签订了友好县(区)框架协议,加强了地区间的合作和帮扶力度。

四、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初步形成主导产业体系。紧紧围绕盐化工、煤化工、高原特色农畜产品深加工、新能源等主导产业,察汗诺煤化工业园、盐湖化工工业园、茶卡有机食品加工工业园和新能源开发基地等产业已初具规模。察汉诺煤化工业园建设方面:庆华煤化公司一期、二期年产210万吨焦化、年产300万吨洁净煤、2×15兆瓦热电联产、15万吨焦油及粗苯、硫酸铵深加工等焦化项目已建成投产。利用焦化所产煤气、粉煤灰、煤焦油等附属产品,积极有序推进煤炭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盐化工业园建设方面:依托茶卡、柯柯两大盐湖优势资源,努力壮大工业盐产能、积极开发多品种及高端食用盐、大力推进高纯度氯化钾及盐化系列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盐湖优势资源综合循环利用程度,茶卡盐湖15万吨多品种食用盐项目已建成投产。茶卡有机食品工业园建设方面。以高原特色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积极发展有机枸杞、不断壮大福牛和野血驴养殖规模,打响茶卡羊品牌,壮大牛羊肉精细加工和有机肥生产等产业,目前已建成年屠宰20万只羊单位茶卡畜产品深加工项目、年产5万吨有机无机肥项目。新能源项目建设方面。近年来,按照省、州关于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战略部署,编制了《乌兰县东大滩光伏发电园区规划》,大力推进光伏发电项目。目前已建设光伏项目10个,总容量220兆瓦,已全部建成并网发电。今年积极推进茶卡地区风力发电规划编制和50兆瓦风电项目建设。远期规划建设6000兆瓦光伏、3000兆瓦光热、600兆瓦风电,将乌兰打造成全省主要的新能源产业区。

 

项目合作:18361148798    或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温馨提示:本站提供免费发布服务,但对信息的合法性、实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名录资源由会员为向全球展示品牌形象上传,个人信息均经处理后发布,如有遗漏戓涉嫌侵权他人及不愿展示形象的,请将“该页网址和需修改及删除的内容”发至本站邮箱戓留言给我们处理。凡注册会员并发布信息或名录资源的,均可定期获得全球项目参考及合作机会。本站名录资源概不对任何第三方开放,更不提供如交换、出售及查询等服务!
项目合作及建议请留言:请理性留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姓名: 手机: QQ号: 微信: 邮箱:
验证码 点此换一张
关于我们 招商培训 代理招商 代理投资 代理融资 代理政策 战略伙伴 服务外包
广告报价 汇款方式 合作方式 免费发布 网群建设 诚聘英才 网站导航 设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