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胞胎父母追忆孩子被拐经过 新华社发
“技术权威”缘何沦落为贩婴黑手?
备受全国关注的陕西富平贩婴案发生后,警方初步确定张素霞涉案26起。人们追问最多的问题是,一个“技术权威”缘何沦落为贩婴黑手?医院里是否有其“同谋”?涉事的家长们为何会成为“沉默的羔羊”?“新华视点”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了解。
据新华社西安8月10日电
推波助澜
医院和同事“视而不见”
虽然警方经过初步调查表示暂时没有发现同伙作案,但是这并不能消解人们心中的疑虑——面对张素霞屡次作案的行为,医院方面的相关制度为何形同虚设?而张素霞的同事为何又对其可疑行为视而不见呢?
事实上,对新生儿的管理卫生系统有着严格的规定。记者在陕西省妇幼保健院等医院了解到,孕妇分娩顺产时家属可陪同;新生儿出生后会马上戴上“腕条”或“脚条”,写上母亲名字;新生儿从产房到产妇住院楼层的交接都有规定程序;新生儿做检查和注射疫苗等都要有家属全程陪同。
记者在富平县妇幼保健院住院楼一楼大厅看到,这里和其他医院一样墙上挂满了各类医疗流程、医德规范的公示牌。已被免职的院长王莉表示,对于新生儿的监管医院有一整套流程。而接替王莉担任富平县妇幼保健院院长的卞慈梅则表示,案件是犯罪嫌疑人张素霞个人有预谋的一个案件,“按制度她就抱不走”,但张素霞利用了自己职务上的便利,也利用了其他医护人员对她的盲从。医院自查认为,富平县妇幼保健院整体制度比较健全,运行也比较规范,个人的职责都比较明确。
陕西省卫生厅的调查显示,张素霞先后指示3名产房工作人员篡改医疗文书,其中两名工作人员予以拒绝,一名修改医疗文书后未签名。而这三名工作人员事后均未及时向院方报告。
“杀熟”诱骗
家长成“沉默的羔羊”
随着张素霞贩婴案的逐步水落石出,人们发现该案中的一个重要细节,那就是被拐婴儿的家长都是在张素霞的诱骗下主动放弃了小孩,从而给了张素霞作案得手的机会。以刚刚被解救的一对双胞胎女婴为例,这两名女婴刚出生,张素霞就对产妇王某和其丈夫祁某谎称两个婴儿共用同一条脐带,诱骗这对夫妻放弃了婴儿,随后转卖给了山西的人贩子。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张素霞之所以能够屡屡诱骗成功,在于其熟人和医生身份让一些家属对她的话深信不疑。产妇董珊珊就是因为张素霞是其公公同村同学,而在7月15日找到张素霞要求住院分娩,并在孩子出生后对张素霞关于孩子有病的话深信不疑。事后孩子的父亲来国峰满心愧疚地说:“我不配做他的爸爸,我咋能因为别人的一句话就不要我娃……”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石英认为,这套说辞抓住了农村群众的心理特点,“患有传染病”和“生殖器畸形”会让家属觉得生出残疾孩子让乡亲们耻笑,而“花费几十万”的说法则利用农村群众“怕花钱”、“花不起钱”的现实,对他们形成了强大的心理压力,从而作出放弃决定。
受害家属法律意识淡薄和防范犯罪心理不强,也是张素霞能够长期作案的原因之一。张素霞作案多年,可是从来没有一个病人家属向医院举报或向警方报案。
伤天害理
“技术权威”成贩婴黑手
从一名“白衣天使”到贩卖婴儿的犯罪嫌疑人,作为富平贩婴案的关键人物,张素霞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她为何会走上贩卖他人亲骨肉的不归路引人关注。
在医院同事眼中,张素霞是不折不扣的技术权威。如果不出意外,张素霞到2013年9月底就该退休,届时她的职称也将从副主任医师升至主任医师,让人很难相信她会做出如此伤天害理的事。
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张素霞最开始给人“处理”新生儿纯属“帮忙”性质,其中包括帮助一些有难言之隐需要找人收养孩子的产妇。但在2008年,一位在医院分娩的山西产妇给张素霞指了一条发财的“明路”,从此将她拉入了拐卖婴儿的产业链。在已经查实的两起拐卖婴儿案中,张素霞先后以诱骗的手段将一名男婴和一对双胞胎女婴通过“人贩子”拐卖到河南、山西、山东三省。其中的男婴在短短20天时间里被转卖三次,辗转三省。
拐卖新生儿给张素霞带来的无疑是巨大的经济利益,在已经查实的两起贩婴案中,她将两名婴儿“出手”的价格分别为2.16万元和3万元。不难想象,如果涉及张素霞的26起案件中哪怕只有一部分查实,她的收入也是相当可观的,而这也许可以解释她的犯罪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