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清朝以前,灵武一直是中原王朝驻守边关的军事重镇,辖域面积十分广阔,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境内遗存了大量历史文化古迹。恐龙化石遗址的发现,又使灵武旅游增添了新的内容,也使人们对这片神奇的土地增添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灵武恐龙化石遗址位于灵武市区东约30余公里的宁东镇一个被当地人称为“南磁湾”村庄东侧的山梁上,该遗址最早于2004年11月被一个回族青年马云发现,随后报告灵武市文物部门,拉开了灵武恐龙化石遗址的发掘历程,该遗址是迄今为止是我国发现面积较大,分布集中、保存完整,周边环境未遭破坏的恐龙化石群。2005年4月至2006年11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先后进行4次发掘,清理3个发掘面,挖掘出8只恐龙个体。经国际著名恐龙专家徐星鉴定,灵武恐龙为梁龙类中一个罕见的分支——叉背龙类。是中生代中侏罗纪大型新蜥脚类食草恐龙,距今约1.6亿年。梁龙在赤道以北首次发现,堪称“北半球第一龙”,这在我国恐龙化石发掘史中,是一个重大发现。从目前已挖掘的恐龙化石分析,灵武恐龙是中国已知蜥脚类恐龙中个体最大的属种之一,某些数据超过已知所有属种。它对研究蜥脚类恐龙形态学、分类学和系统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灵武恐龙化石对展现史前生态景观,恐龙种属的繁衍、迁徒、灭亡及地球陆地板块漂移学说,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和重要科学信息。灵武恐龙化石的发现,可以预证,数亿年以前,宁东地区气候温湿,地面生长着茂密的原始森林,森林边湖泊荡漾,水草丰美,可见恐龙家族生活安逸,一派悠闲自得的神态。
目前,在恐龙化石遗址处,已经清理出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三个发掘面,其中,一号坑内暴露的一只恐龙化石骨骼关联程度较好,占完整恐龙骨骼的61%,并发掘出土了两只恐龙头骨,引起轰动。
恐龙化石遗址围栏保护面积9万平方米。展厅陈列有一只长22米,高10米的恐龙复制装架模型及恐龙蛋、狼鳍鱼、潜龙、大唇犀牛头骨、乌龟等动物化石。
2005年6月17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灵武恐龙化石群为全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区级地质公园。2006年8月26日中央电视台第十套节目《回到恐龙时代》剧组对灵武恐龙化石遗址发掘过程进行现场报道,并将出土的恐龙命名为“灵武龙”。灵武龙的发现发掘将使更多的游人了解宁夏、了解灵武,它的出土是宁夏历史文脉中的珍贵坐标,也是宁夏灵武悠久历史的最好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