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山区制绿笋,销往江南商埠。绿笋以燕笋、金竹笋、江南笋和野笋为原料,以燕笋最佳。鲜笋经剥壳、洗净、煮熟、加盐、焙干成为嫩黄色笋干。可长期保存,烹制上品荤、素菜食,境内山区均有出产。产量大,质量好的有大障、逍遥、大源、上庄、扬溪、荆州等乡镇。
永修境内竹笋有16种,产品有冬笋、苗笋、笋干、笋衣等,为蔬菜中佳品。建国前大障山年产笋干百余担。竹笋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氨基酸类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无污染,称为无毒食品。南宋宣奉大夫程叔达说:“为人不可学竹,为生不可食笋”。《太平广记》曰:“八馔多宜笋”。徽菜中炒焖、煮、炖、煨或红烧,或做汤,竹笋是绝不少的原料,著名徽菜“炒三冬”以冬笋和冬菇为主料。冬笋炒肉,可滋阴补血;麻油闷笋,能化痰消食;竹笋、肉未加粳米煮粥,能除热解毒、清肺化痰、利膈爽胃。还有通便和减肥作用。绩溪年产笋类30余万公斤,其中毛竹笋20余万公斤。历来运往上海、杭州、嘉兴、南京、芜湖等到城市。80年代始制笋罐头销往广州、深圳和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