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汪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贾汪区概况
贾汪区是徐州市辖五区之一,位于徐州市东北方向,面积612平方公里,人口50万,辖5个镇、3个风景区、3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是徐州市重要的城市组团。近年来,贾汪按照“融入徐州主城区、建设城市副中心”发展战略,奋力拼搏,开拓创新,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生态修复先行区、城乡统筹示范区”,使得贾汪呈现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面貌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显著提升的良好态势。201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休闲小城”、“全国休闲旅游示范区”。
二、贾汪面临发展机遇
(一)贾汪发展进入国家层面、省级战略
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贾汪区成功列入国家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成为江苏省唯一一个资源枯竭城市,中央财政当年一次性转移支付1.75亿元,并且逐年递增,政策连续实施9年。同时,省政府和市政府也分别出台了扶持贾汪转型发展的相关文件,为我区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二)路网发展进入大交通网络时代
2012年5月1日投资6亿元的徐贾快速通道全线建成通
车,与徐州主城区无缝对接,至京沪高铁徐州站仅需15分钟,贾汪真正融入徐州“半小时经济圈”,国家级开发区即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将加速向贾汪转移。今年随着徐州城市外环路贾汪段的开工、徐贾快速通道北延等多项城建重点工程的推进,贾汪区域干线路网将进一步完善,贾汪对外的辐射能力将极大提高,对于促进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潘安湖风景区成功创建国家湿地公园和国家水利风景区
2012年10月1日,总投12亿元的潘安湖国家级湿地公园开园迎客,总面积1.2万亩,水面7000亩,潘安湖湿地公园是集“基本农田整理,采煤塌陷地复垦,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于一体,打造乡村湿地,心灵境地,具有苏北独特田园风光的中国最美乡村湿地。2013年11月,运行仅一年的景区即被水利部评为第13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013年入园游客量超过200万人次,贾汪的旅游服务业功能进一步增强,人气进一步凝聚,贾汪“休闲度假区、城市后花园”的地位也进一步得到提升。
三、投资要素优势明显
(一)生态环境优越
2013年,我区加大生态建设投入,完成了人民公园改造、
城北生态走廊、防护林建设,锦凤溪景观建设,全面完成6000亩荒山绿化,7600亩京沪高铁沿线绿化,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3.9%,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4.5%,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区”称号。贾汪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形象显著提升,依山抱水的独特魅力得到了充分彰显。
(二)城市化发展迅猛
按照“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贾汪城区面积将达到24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20万人,随着江苏师范大学15年一贯制附属实验学校的创立、贾汪区人民医院与徐州市二院加快合作、一山一湖景区的提档升级以及徐州城市大外环路的开工建设,贾汪城区配套设施、对外交通均得到显著改善,徐州主城区市民及鲁南等地到贾汪区购房置业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也逐渐符合大都市郊区化的人口流动规律。
(三)资源禀赋充足
贾汪的石灰岩、矿产资源等储量丰富,地下水埋深在20米左右,水源充足,给排水设施配套完善。设施蔬菜、草莓、大蒜、食用菌、石榴、蜜桃、规模养殖等特色农业潜力较大,徐贾路20公里蔬菜长廊是徐州最大的设施蔬菜基地,为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奠定了基础。同时,贾汪土地资源相对充足,劳动用工成本相对低廉,为企业落户提供必要的保障。
四、贾汪产业体系较为完善
近年来,贾汪致力于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新型工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的产业体系。
(一)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成效显著
2013年,全区冶金煤化工、能源热力、新型建材、机械制造四大传统产业完成产值500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80%。其中:冶金煤化工产业完成产值300亿元;能源热力产业完成产值26亿元;新型建材产业完成产值50亿元;机械制造产业完成产值140亿元,机械制造产业成为第二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二)新兴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增势强劲
全区先后实施了徐工集团四轮一带、金迪电动车、双楼物流园等一批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新兴产业项目,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228亿元。
(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一是旅游文化产业兴起成为贾汪服务业发展的最大亮点。以“一山一寺、两湖一海”(大洞山、茱萸寺、潘安湖、督公湖、凤鸣海)为核心的发展格局基本确立,贾汪已经成为新兴的旅游热点地区。潘安湖湿地公园成功创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督公湖扩湖顺利竣工,滑雪、滑草、滑翔伞、漂流等项目成为徐州市旅游新靓点。2013年我区成功举办徐州市首届乡村旅游节,首次由县区承办的徐州汉文化旅游节在潘安湖隆重开幕,全年来贾游客超过200万人次。二是现代物流业拥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凭借京杭大运河“黄金水道”的天然优势,我区对沿运河产业带进行科学谋划,重点抓好双楼物流园区建设。双楼物流园已被列入省“十二五”和省“十百千”重点项目,保税仓储已得到国家海关总署的批准建设,目前融资、招商等各项工作也已全面展开,园区建设即将全面启动。三是城市商圈发展速度和水平显著提升。近年来,贾汪始终坚持城市建设与商贸开发同步推进,全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商贸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泉城新区商贸开发逐渐展开,德客城商业综合体、滨河路商业网点加快建设,老城区建设有序推进,新老城区商贸业态有了明显提升。
五、坚持“筑巢引凤”,载体建设不断加强
近年来,我区集中力量加强产业载体建设,重点打造“一园两区一走廊”,即徐州工业园区、青山泉工业集中区、江庄工业集中区和徐贾经济走廊,加快打造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的主阵地。
(一)江苏徐州工业园区。是经国家发改委和省政府正式批准建设的省级经济开发区,是徐州市7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之一,目前总规划建设面积75平方公里,距离徐州市新城区18公里, 206、310国道在园区内交汇穿过,园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善,目前建设成“五纵五横”高标准骨干道路网,并且已达到“七通一平”的标准。入园工商企业达200余家,形成了机械电子、新型材料、橡塑制品等优势产业。下一步,我区将按照园区发展规划,加快园区向南拓展,形成与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有效对接,着力打造以先进的机械装备制造及其配套产业为主导,以新型材料等高新科技产业为先导,以大型工业项目为支柱,以物流、旅游、商贸等现代服务业为配套的现代化国家级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和高新产业集聚区。
(二)两个工业集中区。江庄、青山泉工业集中区是贾汪区重点规划建设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市级循环经济示范区,重点发展建材、冶金、煤化工三大主导产业,入驻企业不仅单体投资规模大、产业链长,而且企业之间产品关联度高、配套性强,已形成上下游产品配套协作、相互依存的产业一体化循环经济体。
(三)徐贾经济走廊建设。徐贾经济走廊与沿东陇海线工业走廊共同列入徐州市“十二五”规划,是对接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徐州新城区的重要通道,是壮大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
徐贾经济走廊大力发展三大产业板块: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板块: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项目;二是总部经济板块:以潘安湖、南湖片区建设为载体,重点发展与主城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对接互动的总部经济、注册经济;三是现代旅游业板块:依托潘安湖湿地公园,发展旅游地产、休闲观光、商业街区、高端主题公园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