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招网讯:菩提寺,原名菩提莲社,位于现在的千秋大桥北侧,千秋镇境内。关于菩提寺的创建,有一个小故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福建闽南佛学院弘一大师的弟子明鉴法师来此弘法。在此期间,他做了一个梦,梦见在荒滩野地里有一棵硕大无蓬的菩提树,树下聚集着一群大大小小的鼋,他向其中的一只鼋说,你们都是水中精灵,为什么不呆在水里,跑到岸上来干什么。 老鼋说,我们的祖先因作恶多端,涂炭生灵,遭到上苍的惩罚,我们来此,专门为恭候大师而来,祈求大师在此建一道场,善报天下,超度亡灵,以偿还我们祖先所犯下的罪孽。明鉴大师一觉醒来,天已放亮,纵观四方无一大树,顿觉此梦蹊跷,于是一心要在此建一道场。后来在苏州灵岩山寺妙真大和尚的援助下,于1935年农历八月初五奠基造舍,取名菩提莲社。当时的菩提莲社,大殿雄伟,佛像庄严,信徒云集,香火鼎盛。后于40年代毁于战火,1982年复建。由于省道陈李线的建设需要,菩提莲社于1995年搬至现址,并更名为菩提寺。菩提寺占地18亩,所有建筑一律仿造清代寺院建筑风格,已建成的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文殊殿、普贤殿、观音殿、地藏殿、三圣殿和藏经楼等房舍90余间,佛像、菩萨像42尊。天王殿里南北四尊神像是四大金刚,面对山门的是弥勒佛,在弥勒佛的背面是韦驮菩萨,韦驮菩萨是护法菩萨,他的手里拿的兵器叫金刚锉,是攻无不克、威力无比的护法神剑。天王殿采用中国传统寺庙构造模式进行建造,四梁八柱,象征着四面八方,天地合一。出了天王殿便是放生池,放生池面积不大,但构造独具匠心,文化底蕴深厚,池小意深。大雄宝殿正中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像,和佛祖在一起的三尊佛像统称三世佛,也就是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而三圣殿里则供奉着大势至菩萨、观音菩萨和阿弥陀佛,统称为西方三圣。在南面后墙边立着的三尊是日光菩萨、月光菩萨和药师菩萨,俗语说,万物生长靠太阳,雨露滋润禾苗壮,有了阳光雨露,药师菩萨才能够把医治世间各种疾病的药草洒遍人间,为人类消灾免难。四大菩萨殿分立在大雄宝殿两侧,里面分别供奉着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和普贤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