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锡山区概况
来源:网群国际 浏览:次
锡山区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江苏省东南部,无锡市东北部。南临太湖,北通长江,东接苏州、常熟,东至上海128公里,西至南京177公里,为苏南中心地区。锡山区土地面积396平方公里。全区辖锡山经济开发区(比照国家级)和东亭,云林、安镇、厚桥、东北塘4个新设街道,羊尖、鹅湖(由原荡口镇与甘露镇合并而成)、锡北(由原张泾镇与八士镇合并而成)、东港(由原港下镇和东湖塘镇合并而成)7个镇,92个行政村,32个居民委员会。区内有常住人口38万,暂住人口25万。人口自然增长率0.76‰,人口机械增长率1.21‰。全区有少数民族22个、1000余人。
锡山属亚 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5C,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000毫米,全年无霜期为230天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00 小时左右,水美土肥,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2005年全区气候特点:气温明显偏高,极值出现多;降水偏少,日照充足,台风影响严重。年平均气温17.1℃,仅次于2004年,为历史第二高值。全年极端最高气温38.1℃,年极端最低气温-6.1℃,全年≥35℃的高温日数为28天,无霜期230天。年降水量为948.2mm,比常年同期偏少146.9毫米。日照偏多。年日照小时数2091.5小时,比常年多136.1小时。月日照小时数分布较均匀。6月27日入梅,6月29日出梅,前后仅3天,梅雨量为历史最少。
锡山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荟萃。锡山的历史可上溯至距今约7000年的彭祖文化,锡山区的前身无锡县始建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是我国古代吴文化的发源地。境内现存荡口、严家桥、黄土塘三个古镇,拥有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的羊尖宛山石塔,明代顾宪成出生、讲堂的端居堂和同人堂,华蘅芳故居、鸿隐堂等人文古迹。这里物华天宝,人才辈出。古代有大画家顾恺之、倪云林,诗人李绅、尤袤;近现代有科学家华蘅芳、钱伟长,画家吴观岱,书法家吴芝瑛,作家孙毓修,著名学者顾毓秀、钱钟书,民间音乐家华彦钧,漫画家华君武,红学家冯其镛等。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锡山区地处江苏南部,长江三角洲腹地。东连常熟、吴县两市,南临太湖,西接武进市,北邻江阴市。距上海128公里、南京177公里,为苏锡常中心地区。锡山和市区的山丘总体上呈北东、北东东走向,其高度由西南往东北逐级下降。最高峰为惠山的三茅峰,海拔328.98米。
青翠绰约的锡山屹立于市西,它面向市区,北靠惠山。历来人们都将惠山九峰喻为蜿蜒腾飞的九龙,而把锡山比作群龙面前的一颗明珠。锡山高74.8米,周围约1.5公里。《山经》中说,“众山皆高,则高者客,而低者主。”所以人们认为锡山是无锡的主山。惠山蜿蜒为九龙,锡山则象群龙前面的一颗明珠。据清光绪《无锡金匮县志》载:“锡山乃惠山之东峰,当周秦间大产铅锡,至汉兴,锡方殚,故建无锡县,属会稽。后汉有樵客于山下得铭云: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有锡沴,天下弊;无锡,天下济。”故名锡山。“无锡”地名也因此而来。
锡山区南临太湖,北通长江。
太湖:位于江苏和浙江两省的交界处,长江三角洲的南部。她是我国东部近海区域最大的湖泊,也是我国的第三大淡水湖。太湖以优美的湖光山色和灿烂的人文景观,闻名中外,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每年皆吸引著大量中外游人来此观光游览。
太湖,古称震泽,又名笠泽,是长江和钱塘江下游泥沙淤塞了古海湾而成的湖泊。周围则群星捧月一般分布著淀泖湖群、阳澄湖群、洮滆湖群等。纵横交织的江、河、溪、湖,把太湖与周围的大小湖串连起来,形成了极富特色的江南水乡。
太湖号称三万六千顷,周围八百里,但它的实际面积受到泥沙淤和人为围湖造田等因素的影响,在形成以后多有变化。今天的太湖,北临无锡,南濒湖州,西接宜兴,东连苏州,水域面积约为2250平方千米。
锡山属亚 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5C,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000毫米,全年无霜期为230天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00 小时左右,水美土肥,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2004年全区气候特点:气温偏高,降水正常,日照偏多,高温日数多,持续时间长。年平均气温17.4℃,比常年高2℃。全年极端最高气温39.1℃,年极端最低气温-4.9℃,全年≥35℃的高温日数为23天,无霜期227天。年降水量为1039.9mm,接近常年降水量。日照偏多。年日照小时数2070.6小时,比常年多115小时。月日照小时数分布较均匀。6月14日入梅,7月16日出梅,前后共33天,接近常年梅雨期。
[编辑本段]经济概况
2004年,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534亿元,国税开票销售收入570亿元,工业性投入70亿元,分别增长30%、37.1%和30.7%。锡山区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全部工业总产值、工业用电等指标增幅均达30%左右。全区有46个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均超亿元,30个工业企业利税均超千万元。电子信息与新材料、精密机械与车辆、高特纺织与服装三大工业主导产业的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产值197.8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4.7%。工业企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比2003年提高8个百分点,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比2003年下降5个百分点,工业用地投资强度比2003年提高30%以上。
全区私个企业达2.4万户,2004年新增3500户左右。私个企业注册资金84.3亿元,增长29.2%。私个企业创造的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9%,上交税金占全区财政收入的55%左右,从业人员占全区就业人员数的50%以上。
项目合作:18361148798 或

温馨提示:本站提供免费发布服务,但对信息的合法性、实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名录资源由会员为向全球展示品牌形象上传,个人信息均经处理后发布,如有遗漏戓涉嫌侵权他人及不愿展示形象的,请将“该页网址和需修改及删除的内容”发至本站邮箱戓留言给我们处理。凡注册会员并发布信息或名录资源的,均可定期获得全球项目参考及合作机会。本站名录资源概不对任何第三方开放,更不提供如交换、出售及查询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