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开发区招商引资网
促产业园区发展 建“四更”美丽长沙
来源:网群国际    浏览:

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园区是产业聚集的平台,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载体,三者的有机结合能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推动力,要把制造业发展放在突出的位置,作为经济发展突破的支撑平台,加快产业转型,推进创新发展,要通过产业升级做强、园区扩展做大,实现长沙经济总量的突破和质量的提升。

一、产业园区面临良好发展环境

近年来,长沙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大成果,经济总量屡创新高,经济发展稳中向好,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增长质量有效提升,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园区经济快速引领,政策制定凝心聚力。面对新机遇、新挑战,市委、市政府主动作为,精准施策,确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制定了有效的发展路径。在长沙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市委确定了全力打造“三个中心”、建设“四更”长沙、构建国家中心城市新格局的奋斗目标。

1、平台建设持续深入。长沙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肩负改革创新战略实施的重大使命。现有国家级湖南湘江新区、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大战略平台,产融合作试点、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等20多项国家级试点,五大国家级园区,其中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列2016年中国产业园区百强榜第24位和第37位。围绕进一步强化长沙转型创新发展的驱动力、优化长沙对外开放格局和城市空间格局,长沙着力打造“双引擎”、“两高地”,“双引擎”就是做大做强湖南湘江新区、东部开放型经济走廊,拉开发展骨架,实行东西比翼、双核驱动,“两高地”就是着力打造创新高地、开放高地,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外来助力,充分吸纳各方面的资源和要素。

2、政策措施支撑有力。为加快发展园区经济,促进产业园区体系建设,省、市两级先后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与指导措施。2011年湖南省出台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园区体系建设的意见》(湘政发[2011]25号),要求一要充分认识建设产业园区体系的重大意义,以“三个有利于”为建设导向。二要科学规划工业集中区,按照国家关于开发区“中心城市两园区、一县一园区”的布局原则合理规划园区布局。三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按照推进“四化两型”战略要求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四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产业园区工作的领导,实行综合考核、动态管理。2012年成立了湖南省产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2014年长沙市出台了《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意见》(长政发〔201428号),明确了“产业新区、工业新城、产城融合”的总体定位,确立了“布局合理、用地集约、产业集聚、优化升级”的发展原则,出台了详细的配套政策。20157月,长沙市委市政府率先全国发布了《长沙智能制造三年(2015-2018)行动计划),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大力推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企业和产业。201767,长沙正式发布《关于振兴长沙工业实体经济的若干意见》(简称“长沙工业30条”),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致力于把长沙打造成‘政策高地、投资洼地、产业福地’。

3、发展基础日益牢固。过去几年,长沙市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湖南湘江新区获批中部首个国家级新区,长沙高新区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浏阳经开区、望城经开区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县分别挺进全国县域经济 “前五强”、“前十强”、“前二十强”, 2016年全市经济总量上升至全国省会城市第6位,体量逼近‘万亿级’, 培育了材料、工程机械、食品、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城市影响力与辐射力、产业创新力与竞争力均不断提升,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30%,城市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全国省会城市第4位,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2%,获批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科研能力取得新突破。统筹推进清洁城市、畅通城市、绿色城市、靓丽城市和更高水准的文明城市建设,通过品质再提升,确保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两型社会基本建成,城乡大地精彩蝶变,荣获并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城市建设实现新高度。

4、经济运行稳中向好。近年来,长沙经济发展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经济总量再创新高,增长速度稳中有升,比较优势更加明显,正朝着“省会城市第一方阵”稳步迈进,为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实现产业园区提质增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23.70亿元,跨越了9000亿元台阶,成为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6GDP总量过9000亿元的城市之一;比上年增长9.4%,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71.5个百分点,稳居全省首位,走在省会城市前列,实现了高基数上的较快增长。规模工业发展质量与速度双提升。2016年实现增加值3253.03亿元,比上年增长7.9%,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91.0个百分点。优势产业持续拉动,汽车制造、电子信息设备制造、医药制造等三大优势行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33.7%18.7%20.0%。园区工业贡献增强,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988.35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增长贡献率达86.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1.1%,比上年提升2.8个百分点。

二、长沙园区经济发展现状

1988年开始创建第一个工业园区,经29年不懈努力,长沙现已形成“五区九园”(含工业集中区)的园区发展格局,其中国家级开发区5个,省级园区7个,市级园区2个。从园区分布看,9个区县(市)均有1-2个省级以上园区,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县3个百强县和岳麓区各有1个国家级园区和1个市级以上园区。

1、增长势头相对迅猛。2011-2016年,全市增加望城经开区、宁乡经开区和浏阳经开区3个国家级园区,宁乡高新区、浏阳高新区和岳麓工业集中区3个省级园区;园区技工贸总收入增加1.57倍,总量年均增长20.8%。其中,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2个起点较高园区总量增加近一倍;望城经开区、宁乡经开区、浏阳经开区3个新晋国家级园区总量分别增加1.8倍、1.8倍和2.3倍,年均分别增长22.8%22.8%27.2%,成功突破千亿元大关;雨花经开区和金霞经开区两个规模较小园区总量分别增加3.3倍和3.4倍,年均增速均达34.1%,园区规模实现了质的飞跃。

2、工业引领园区发展。2016年,园区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401.37亿元,占园区技工贸总收入的75.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766.10亿元,占比62.6%,工业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是园区发展的核心力量。

1)行业结构逐步优化。随着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新兴行业快速发展,规模以上工业行业结构不断优化,多点支撑不断增强。2016年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园区工业比重分别为13.1%11.0%5.7%,比2013年分别提高4.03.81.6个百分点。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总量稳居第2位,汽车制造业位居第3位,前进1位,医药制造业位居第5位,前进3位。2016年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园区工业比重为20.5%,比2013年回落10.8个百分点,专用设备制造业一业独大的情况明显改善。

2)引领作用有效释放。2016年,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766.10亿元,比上年增长13.1%,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3.8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为99.1%;占比73.2%,比2013年提高3.0个百分点,是规模以上工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3)高新产业蓬勃发展。以蓝思科技、尔康制药为代表的高新企业秉持“技术创新引领行业潮流”的发展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把握行业变革带来的机遇,企业发展蒸蒸日上。2016年,园区高加工度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37.45亿元,比上年增长15.8%,高于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速2.7个百分点,占园区规模以上工业的52.0%;高技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42.88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占园区规模以上工业的19.9%

4)主导行业相对突出。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要集中在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以及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20164大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92.41亿元、1014.30亿元、853.08亿元和825.32亿元,占比分别为20.5%13.1%11.0%10.6%,合计占比55.2%,其余行业占比均不超过5.7%

3、产城融合不断推进。随着园区的不断发展,基础设施投资创史上新高,城市建设更美;民生投入更多,群众获得感更强;批零、住餐、规上服务业以及以金融与文卫为主的其他三产业企业高速增长,产城融合推进效果明显。2016年,园区批零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65.99亿元,比上年增长36.2%,是2013年的1.95倍;占园区技工贸总收入的比重为13.4%,是除工业以外占比最高的主要产业。过去5年基础设施投资达5421亿元,城市格局由“沿五一路时代”迈向“沿湘江时代”,启动了南北横线建设,新增4条过江通道,运营2条地铁,打造了城铁、磁浮快线、万家丽快速路等标志性工程,实施大规模路网、停车场和“公交都市”建设,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公共自行车租赁、街区制、海绵城市等试点,三大市场迁建和高桥市场提质取得重大成果,城市功能明显提升,“星城美”、“城市绿”、“长沙蓝”成为常态。过去5年年投入民生资金2968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5%,精准扶贫让5万多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长沙连续八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三、长沙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产业集群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其核心思想是通过一定空间范围内产业的高集中度,降低企业的制度成本(包括生产成本、交换成本),提高规模经济范围和范围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当前,长沙产业集群发展已经取得一定成果。

1、总量规模相对可观。从经济总量看,长沙规模以上工业6大产业集群发展已初具规模。20165大产业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其中材料产业年产值超过2000亿元,工程机械、食品烟草、电子信息产业年产值超过1500亿元,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从企业数量看,大型企业数量较多,企业梯队比较成型。2016年,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产值50-100亿元企业8家,100-300亿元企业4家,300-500亿元企业2家,500亿元以上企业3家。

2、集聚程度相对较高。目前,长沙规模以上工业六大产业集群集聚程度较高,主要分布在5大国家级园区,半数产业主要集中在1-2个国家级园区。2016年,六大产业产值近8成由园区企业创造,其中超过6成由5大国家级园区企业创造。从六大产业全市分布看,材料产业园区占比81.6%,工程机械产业园区占比97.6%,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占比97.5%,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区占比90.5%,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占比98.8%,食品烟草产业受中烟公司占比过大且不归属园区因素影响,园区占比仅为31.9%。从六大产业园区分布看,工程机械产业主要分布在长沙高新区和长沙经开区,2大园区合计占比为79.6%;电子信息产业主要分布在浏阳经开区,占比为32.9%;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主要分布在长沙经开区,占比为55.3%;生物医药产业主要分布在浏阳经开区,占比为57.0%;食品烟草产业主要集中在园区外的烟草制造业,材料产业分布相对松散,园区最高占比不超过24.0%

3、智能制造逐步推进。20157月,长沙市发布《长沙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长沙率先开展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确定了一批智能制造示范企业(以下简称示范企业)。2016年共有示范企业230家,其中有165家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示范企业中生产智能产品的企业81家,生产过程智能化的企业145家。从规模以上工业示范企业数据看,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总量规模大。2016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54.49亿元,比上年增长14.5%,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5.2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35.4%。二是创新投入高。2016年研发经费投入97.04亿元,比上年增长29.0%,占主营业务收入的2.6%,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1.1个百分点;拥有专业技术人员2.32万人,以5.9%的企业占比数拥有28.3%的专业技术人员占比数。三是示范效应强。当前,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稳步推进,机械工程、汽车、食品等重点领域示范应用成效显著:机械工程中的龙头企业三一重工的三一泵送18号厂生产全线使用数字化控制和管理,具有更高的生产精度和生产效率,能够实现先进的柔性化混流生产,是国内工程机械行业首个全数字化工厂,亚洲最大的智能化制造车间,号称“最聪明的工厂”;博世汽车完全按照工业4.0标准建设一条全新第九代防抱死马达生产线,与传统生产线相比,生产效率提高30%以上,质量损失减少30%,换型时间减少30%,真正实现了“智能生产”;加加酱油实现了从原料入库到成品包装,酱油制造十多道工序,全部依靠机械作业,打造出舌尖上的“智能”制造。除上述重点领域外,移动互联网、新材料等长沙新经济示范项目也在飞速发展。

四、产业、园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长沙各大园区、各大产业实现了较快发展,但是新常态下经济增速回落,增长动力转换,对经济结构、发展质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园区协调、产业布局、集群发展、科研创新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

1、行业布局相对松散。从4大主导行业园区布局看,集中度相对较低,园区特色不够明显。专用设备制造业分散在长沙经开区和长沙高新区2大园区,占比分别为45.2%34.4%;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分散在浏阳经开区、长沙经开区和长沙高新区3大园区,占比分别为47.8%24.2%15.3%;汽车制造业相对集中,长沙经开区占比为70.5%,雨花经开区和浏阳高新区分别占比为11.2%9.4%;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主要集中在望城经开区,占比为64.9%,隆平园占比为16.9%

4大主导行业细分结构看,产品延伸度不广,新兴行业比例较低,产业链完善度不高,行业企业同类竞争情况较为严重。专用设备制造业行业大类中,采矿、冶金、建筑专用设备制造业占比高达82.9%,其他发展前景较好行业中类如电子电工、医疗、环保、化工等占比均不超过6.3%;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行业大类中,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比高达50.4%,通信设备制造业占比26.7%,其他发展前景较好行业中类如计算机、广播电视设备、雷达及配套、视听设备等占比均不超过3.6%;汽车制造业行业大类中,整车制造业占比达56.1%,零部件及配套业占比38.2%,改装汽车、车身及挂车制造等行业中类合计占比仅5.6%;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行业大类中,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业占比高达89.7%,其他行业中类如贵金属冶炼、稀有稀土金属冶炼、有色金属铸造、有色金属合金制造等行业中类占比均不超过4.9%

2、集群发展尚需突破。尽管六大产业集群发展已具备一定基础,但同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集群效应的有效发挥。

一是产业整合程度不高。当前,长沙各大产业集群产业链条不够完善,产品延伸度不够,企业零部件本地配套率和产成品本地销售率较低,相互联系不够紧密,配套能力相对偏弱,合作意向相对不强。二是集群发展各有瓶颈。长沙六大产业集群发展各有优劣。材料产业总量最大,离5千亿产业集群目标最近,但产业结构总体不优,产值过40亿元企业仅5家,占比1.2%,其中有4家属于传统的有色金属行业。工程机械产业受主要企业影响,增速出现回落,2016年产值比上年下降4.4%,实现5000亿元目标任重道远。食品行业企业总量相对不大,影响作用有限,集群发展需要新的大企业出现。电子信息产业企业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带动作用不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虽发展迅速,但整车企业本地配套率不高,受集团公司统一分配布局,自主研发、决策能力有限,产品覆盖度较窄,长远发展仍需提质增量。

3、研发能力仍需提高。从自身看,2016年园区专利授权数为6867件,仅为专利申请量的58.4%;实现利润总额437.63亿元,比上年增长2.8%,低于技工贸总收入增速14.2个百分点,园区企业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产品核心竞争力不突出,获利能力不强。与外部对比,作为以高新技术企业为导向的长沙高新区,一方面有实力的科研院所较少,科研项目不足,研发投入有限,研发形势单一;另一方面对高校科研资源的利用率不高,高校研发项目与产业发展融合度不高。对比东湖高新区和合肥高新区,两边均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东湖高新区创新资源高度集中,是中国第二大智力密集区,在科技部公布的全国高新区评价中,技术创新能力居全国高新区第2位,仅次于北京中关村。合肥高新区以打造区域创新中心为目标,依托中科大、中科院等高新和科研院所技术力量,积极承接合肥市六大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在科技部公布的全国高新区评价中,合肥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居全国高新区第6位。

4、对外竞争实力偏弱。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外向型经济是大势所趋,提升地区经济发展活力一要靠“引进来”,二要靠“走出去”。外向度不高是长沙园区经济发展的一个短板,2016年园区共有进出口企业907家,占企业总数的7.4%;实际到位外商直接投资金额21.6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49.86亿元,占当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9.1%;实际到位的省外境内资金250.21亿元,占当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5.3%;完成出口额315.73亿元,比上年下降42.1%,占园区技工贸总收入的比重仅为2.5%。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货值581.74亿元,比上年下降2.3个百分点,占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7.5%

五、产业园区提质加速对策建议

产业是经济的载体,园区是经济的平台,要以产业的壮大支撑园区的不断发展,以园区的承载实现产业的不断提升。要注重顶层设计,合理规划园区布局,以工业经济为发展基础,以实现壮大产业集群为抓手,突出园区发展特色,形成园区发展优势,推进产城融合。

1、分类管理加强政策引导。根据各园区的产业定位和发展水平,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发挥政策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园区发展。一是强化园区工作重心。把发展经济作为园区工作的重心,集中资金、技术、政策优势快速发展经济,特别是发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分离或减轻园区在行政管理、社会事务等方面的职能职责,集中精力发展经济。二是分类指导园区规划。根据园区不同类型,科学制定园区规划。对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工业经济,强调转型创新发展,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对高新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强调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对物流园区,重点发展物流产业,强调发展第三方专业物流,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专业化物流服务。三是政策引导特色发展。围绕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面向新兴产业,制定有效政策引导产业发展。政策重在引导,对处于规划或起步阶段的产业,让各园区自主发展,减少行政壁垒;已经形成一定经济规模或者竞争优势的产业,给予更加针对的产业政策和资金支持,如设立产业基地、提质产业平台等。树立成效引导政策意识,要通过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营造优先发展的竞争氛围,增强园区的危机意识,充分调动园区的积极性,防止出现有政策没作为、有发展无政策的矛盾。

2、统筹规划强化整体战略。要立足全市经济发展谋篇布局,确定全市园区发展战略,引导园区发展方向,对14个园区进行统筹规划。一是明确产业重点。围绕六大产业集群,加快推进产业优化调整,大力推动电子信息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材料产业以及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与生产,积极推动全市经济创新发展;合理控制烟草制造业、有色金属加工业,大力发展食品工业,稳妥推进两型发展、绿色发展;促进工程机械产业转型发展,努力稳住生产,有效化解经济下行风险。二是提升产业层次。以高端发展提升产业层次,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导、扶持和培育力度,围绕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信息产业及节能环保产业,集中优势资源实施优先发展,抢占产业链高端,鼓励企业抓配套、抓整合、抓延伸,全面提升产品质量、产品标准、产品附加值,新推一批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推动产业高端化。三是提高发展效率。要增强服务意识,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打造园区发展名片,树立园区良好形象,吸引更多更好的知名企业来长沙投资。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简政放权,切实保证园区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在符合各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的前提下,在财政、规划、建设、土地开发储备、项目审批、劳动人事及行政管理等方面给予园区更大的自主权。

3、搭建平台实现聚集发展。园区的优势在于资源聚集和共享,企业、资金、技术聚集互补,基础设施、环保、服务等资源共享,要发挥优势,搭建平台,促进企业高效发展、集约发展。一是搭平台推动专业化。利用园区的资源优势,围绕主导产业搭建公共平台,减轻企业重复建设投入负担,加强交流合作,提升产业聚集能力。如搭建产业发展平台,促进成果交流转化;搭建产业加工平台,为企业研发新产品的测试、试生产提供公共生产线;搭建产品对接平台,促进企业产品信息交流;搭建人才服务平台,加强人力资源交流与保障。二是抓配套强化产业链。围绕主导产业抓好产品配套,发展配套企业,不断强化完善产业链,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通过产业链企业的配套发展,减少专利产品、技术甄别、企业选择和交通物流等方面的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三是推集聚提高集中度。要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实现集聚发展,进一步提升园区政策、平台的有效利用率,降低企业配套成本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影响城市发展的工业向县域园区转移,孤立的乡镇工业企业向园区搬迁,既保护了青山绿水,又发展了地方经济。

4、完善体系提升科研实力。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努力实现从长沙制造变成长沙创造,从追赶发展变成引领发展,提升优势增长动力。一是增强科研合作。健全产学研合作体系,加强与国内研发实力强的高校合作力度,加大新型研发机构引进力度,针对性进行重大项目、重要产品的研发攻关,成立有战略意义的新兴产业研究院,前瞻性开发更适应未来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实施后发赶超战略。二是改善创新环境。推广新型孵化模式,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扩展创新手段。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简化创新企业审批登记手续,完善创业投融资机制,发挥政府创投引导基金和财税政策作用,用好用活创新券等扶持手段,对中小创新平台提供财政补贴或税收减免等优惠措施,为企业、机构创新提供有效保障。三是提升创业载体。大力推广科技企业孵化器模式,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区”全链条梯度孵化体系,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以“新服务、新生态、新潮流、新概念、新模式、新文化”为导向,打造一批投资促进型、培训辅导型、媒体延伸型、专业服务型孵化器。

 

项目合作:18361148798    或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温馨提示:本站提供免费发布服务,但对信息的合法性、实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名录资源由会员为向全球展示品牌形象上传,个人信息均经处理后发布,如有遗漏戓涉嫌侵权他人及不愿展示形象的,请将“该页网址和需修改及删除的内容”发至本站邮箱戓留言给我们处理。凡注册会员并发布信息或名录资源的,均可定期获得全球项目参考及合作机会。本站名录资源概不对任何第三方开放,更不提供如交换、出售及查询等服务!
项目合作及建议请留言:请理性留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姓名: 手机: QQ号: 微信: 邮箱:
验证码 点此换一张
关于我们 招商培训 代理招商 代理投资 代理融资 代理政策 战略伙伴 服务外包
广告报价 汇款方式 合作方式 免费发布 网群建设 诚聘英才 网站导航 设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