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湖区位于湖南省东南郴州市中部,南岭中骑田岭北麓,辖11乡3镇4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826.8 平方公里,总人口27.2万。其中城区14平方公里,人口13.4万;郊区812.8平方公里,人口13.8万。北湖区虽为新置县级区,但历史悠久。自秦赢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郴县始, 区境一直为郴县境域之一部分,是历代郡、州、军、路、府、区和县治所在地、革命老区。1959年11月,从郴县析出部分境域建立县级郴州市。1995年4月,郴州地区撤地设市, 原县级郴州市改为北湖区。
北湖区是郴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又是湖南省政府确定的全省经济发展战略重点“五区一廊”的南大门。北湖区交通便捷,通讯发达。京广铁路复线、 107国道并行纵贯区境南北,与横跨区境东西的郴嘉铁路、资郴桂高等级公路交汇于城区。乡、镇、村公路密如蛛网,已实现乡乡通汽车,百分之八十二的行政村通公路。从郴州乘火车、汽车南下广州、香港,北上长沙、武汉,东往江西赣州,西去广西桂林,均可朝发夕至。区内程控电话、无线寻呼、移动电话已经开通,并与全国联网,可直拨国内及世界各地。
北湖区地形呈北东向长条形。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呈阶梯状倾斜。最高海拔为南端芙蓉乡境内的二尖峰,高达1654米;最低海拔为北部同和乡大回湾仅135.2米。地貌以山地为主,山地、丘陵、岗地、平原地貌齐全。山地、丘陵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77.2%,岗地、平原面积仅占22.8%。境内岭谷相间,冲垄溪河纵横交错,在长期内外营力的作用下,形成东、北、西三条断续起伏的非脉状山岭和郴江、西河、鲁塘三个谷地。
境内河长5公里以上或流域面积10 平方公里以上的溪河共24条,流域面积656平方公里。 以骑田岭为界,岭北为湘江水系,共17条;岭南为珠江水系,共7条。
全区为大陆性中亚 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历年平均太阳辐射量7550瓦/ 平方厘米,平均日照时数1568.6小时,年平均气温17.8度,平均降水量1466.5毫米,年均降水日181.1天, 无霜期290天。西南山区气温、雨量,差异较大。
区内自然资源丰富。全区有耕地面积16.9万亩,林地面积89.7万亩。据不完全统计,有动物资源151 种,植物资源1251种。活立木蓄积量67.4 万立方米, 立竹1511万株。森林覆盖率达59.8%。已探明的金属矿藏有钨、钼、锡、铋、铅、锌、金、银、锰、铁、铜等11种;非金属矿藏有石黑、煤、砷、硫、钾长石、莹石、硅石、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花岗石、粘土、瓷土等13种。其中,鲁塘无定型石墨矿储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被誉为“石墨之乡”。
北湖山河壮丽,名胜众多。位于城区的著名古迹义帝陵、剑泉是郴州悠久历史的佑证。美丽的北湖公园,林木葱笼,湖光闪烁,环境优雅,为人们理想的娱乐休息之所。郊区安和乡境内的大型天然溶洞万华岩,钟乳林立,千姿百态。可与世界著名旅游洞穴媲美。西南的仰天湖草原风景区,风光独特,四季景观各异,是南方跑马、游猎、赏雪、放风筝、搞滑翔的最佳去处。新近发现的大塘乡仰天巨佛,头枕山峦,高300余米, 身躺横岭,长3000余米,高高耸立在山巅之上,面向太阳升起的地方。站在距它10公里以外地段观看,巨佛五官神态,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此外境内还有仙岭水库、四清水库风景区,明代何孟春墓,七姊石等景点。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区内经济一直以农业为主。1949年,郴县粮食总产量5.19吨,亩均180公斤,人均323公斤;生猪出栏3.19万头,户均0.89头。工农业总产值1198年万元,其中农业产值占97.5%。农民人均年收入仅76.56元。
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北湖区境经济建设已取得长足进步。1989年,原县级郴州市进入全国36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800美元的城市行列。1991年,在全国120个上缴税收超亿元的县、市中居第三位。1992年,湖南省108个县、市、区综合实力排队,名列第二。1994年,人均财政收入、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均居全省第一,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预算内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分别名列全省第二和第三。
撤市设区后,原市属较大中型工商企业和单位上收地级郴州市,同时从原郴县划入11个农村乡镇,经济实力有所削弱。针对新的情况,区委、区政府及时提出“承前启后,再造优势,繁荣城市,富裕农村,振兴北湖”的战略设想, 对全区经济发展进行重新规划和部署。1995年,全区粮食总产量5.89万吨,超过了1949年郴县全县的粮食总产量。平均亩产398公斤,人均436公斤。生猪出栏11.59万头,户均2.8头。家禽出笼73.35万只,户均17.8只。1996年,全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3.34 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4.22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1.23亿元,农业产值2.9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718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827元。
撤市设区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也取得新的进展。1996年,全区申请科技专利10项,完成技改项目14项,其中“户内高压真空断路器”被列入省“星火计划”.全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少儿小学普及率达98%。中、小学生在各冬竞赛中获国家级奖62项,省级奖37项。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经省卫生厅检查验收合格,各项指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计划生育工作在全省排名第七位。在省以上体育比赛中,获金片13枚,银牌32枚,铜牌38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