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都区招商引资网
曾都历史人文
来源:湖北招商网    浏览:

曾都区历史悠久,因华夏始祖炎帝神农诞生于此,而被称为我国农耕文化发祥地;因举世闻名的曾侯乙古墓大型编钟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而被誉为东方古乐之乡。1961年至今,境内出土的旧石器时代砍伐石器工具是“长江流域首次发现”,新石器时代的三里岗镇冷皮垭遗址是江汉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典型代表,城东西花园遗址被定为“独立的文化类型”。

“曾”名称起源的历史较为久远。关于“曾”的记载,最早见于殷墟出土的殷商甲骨卜辞《掇续》六二的“左比曾”的铭文,另有“安州六器”中一的铭文载:“王令中先省南国,串(贯)行,在(曾)”。近百年来,曾都区、汉水西岸的宜城、钟祥、武胜关的豫南,先后多次出土有“曾”铭文的青铜器,如“曾侯仲子父鼎”、“曾子仲鼎”、“曾侯白戈”、“曾姬无血”“曾都尹法之行”、“曾孙法之鼎”等。1978年春夏,曾都区城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了大型系列编钟,震动了全国史学界和考古学界,专家们通过对这些出土的青铜器上的铭文以及史料进行研究和考证,得出了“曾随合一”的结论,即在2400年前,以曾都区为中心的汉东地带的“随”国即“曾”国,随州城为曾都。2000625,国务院批准设市建区,曾都区这一名称正式启用。

曾都区域内,夏商封建厉国,西周时期有厉、随、唐三国,均建都于此。春秋桓公6年(公元前706年)所载“汉东之国随为大”,说明曾(随)国成为统汉东诸国抗楚之盟主。后楚于公元前569年灭厉(赖),公元前505年灭唐,战国末灭随,并厉、唐入随,以“随”建县,秦汉因之。晋太康9年(公元288年)置随国,南北朝宋泰始5年(公元469年)升县为郡,西魏大统元年(公元535年)升郡为州。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杨坚进爵为王,封地于随,领二十郡。嗣后各朝为州,民国废州为县,是湖北省第三行政督察区驻地。

在革命战争年代,曾都区(时为随县)是湖北省老革命根据地之一。抗战初期的中共鄂中省委于曾都区长岗店建立。解放战争初期湖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的前身江汉区委、行署、军区均在曾都区双河创立,并同时在曾都区境内建立了两个地级政权、八个县级政权。

新中国成立后,曾都区境内设随县、洪山县,分别隶属孝感、襄阳专署;1955年撤销洪山县并入随县,隶属襄阳专署;1979年国务院批准建立随州市,市、县并列;1983年撤随县并入随州市,为省辖县级市,由襄樊市代管;1984年随州市又被列为湖北省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经济计划由省单列;1994年国务院公布随州市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1995年改襄樊市代管为由省直管;2000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随州市与曾都区,以原县级随州市所辖行政区域为曾都区的行政区域。曾都区历史悠久,因华夏始祖炎帝神农诞生于此,而被称为我国农耕文化的发祥地;因举世闻名的曾侯乙古墓大型编钟的出土,而被誉为东方古乐之乡。曾上古为烈山氏,商末封建有随,战国末年楚灭随,建县为“随”。晋太康9(公元288)置随国。南北朝宋泰始5(公元469)升县为郡,西魏大统元年升郡为州,嗣后各朝为州,民国废州为县。新中国成立后,境内设随县、洪山县,1955年撤洪山县并入随县;1979年以县城及郊区建立随州市,市、县并列;198311月撤县入市,为省辖县级市;199411月为省直管市;20006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随州市,设立曾都区,辖原县级随州市所辖行政区域。曾都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是华夏始祖炎帝神农的诞生地、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1978年南郊擂鼓墩曾侯乙古墓出土了大型成套青铜器编钟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有文化遗址20多处,两周古墓葬200多处,保留革命旧址56处。有大洪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和封江生态省级风景名胜区各一处。另有鸡鸣山景名胜区和炎帝神农故里遗址、擂鼓墩曾侯乙古墓、三里岗镇冷皮垭新石器时代遗址、西花园新石器时代遗址、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政治部旧址、新城桐柏太白顶风景名胜区万和七尖峰森林公园等。

项目合作:18361148798    或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温馨提示:本站提供免费发布服务,但对信息的合法性、实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名录资源由会员为向全球展示品牌形象上传,个人信息均经处理后发布,如有遗漏戓涉嫌侵权他人及不愿展示形象的,请将“该页网址和需修改及删除的内容”发至本站邮箱戓留言给我们处理。凡注册会员并发布信息或名录资源的,均可定期获得全球项目参考及合作机会。本站名录资源概不对任何第三方开放,更不提供如交换、出售及查询等服务!
项目合作及建议请留言:请理性留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姓名: 手机: QQ号: 微信: 邮箱:
验证码 点此换一张
关于我们 招商培训 代理招商 代理投资 代理融资 代理政策 战略伙伴 服务外包
广告报价 汇款方式 合作方式 免费发布 网群建设 诚聘英才 网站导航 设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