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境内有潘家口、大黑汀两座国家级水库,近百座中小型水库,可养殖水面6万多亩。90年代以来,我县依托潘、大水库水面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网箱养鱼为主的无公害淡水养殖业和大水面生态增殖渔业。2006年全县网箱养殖总量达到1.4万箱,养殖品种主要有鲟鱼、鲤鱼、鲢鱼、鲫鱼、草鱼等,水产品产量达到2.65万吨,实现产值1.8亿元,纯收入7000多万元,库区涌现出千箱以上专业村8个。我县连续多年位居河北省内陆地区淡水养殖第一大县,境内5万亩水面通过河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其中鲤鱼、鳙鱼、草鱼三个品种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我县无公害水产品主要销往京、津、内蒙及东北三省,深受客户欢迎。今年主要养殖品种是滤食性和草食性鱼类,网箱养殖总量达到1.45万箱,预计产量达2.8万吨,实现产值1.9亿元,纯收入7600多万元。可以说,无公害网箱养鱼已成为我县库区移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主要作法:一是参照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标准,强化渔业生产各个环节的指导与监督,严把水质关、苗种关、饲料关、鱼药关和产品销售关。二是推行养殖许可证制度。目前全县已发放养殖证310个,****率达到100%。三是科技人员分包制。县水产部门与技术人员签定目标责任状,明确规定各养殖小区应达到的无公害生产标准。与唐山市鱼虾病防治所联系,在8个养殖小区和2个中心地带建立了鱼药供应网络,有效杜绝了假、劣和禁用药品的使用。四是生产日志制度。每个养殖小区和养殖户,都必须建立生产日志,详细记录网箱数量、养殖品种、日投饵量、水质水温变化、防治用药等。
二、鲟鱼养殖情况
2005年,在国家、省、市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畜牧水产技术服务中心与农业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签订了大黑汀水库网箱养殖鲟鱼基地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合同期限30年,2005年成功试养鲟鱼400箱。按照项目要求,我县为院方提供环境优美、水质清晰、水面宽广的鲟鱼养殖水面,免收一切费用;院方负责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鲟鱼苗种、饲料供应、鲟鱼销售等服务。今年全县共发展鲟鱼500箱,预计2—3年内可辐射带动我县发展鲟鱼2000箱以上,农民实现纯收入600多万元。
三、“潘、大”水库生态渔业情况
2006年以来,我县大黑汀水库被省水产局确定为生态增养殖渔业示范区。在国家、省、市局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县利用省渔业资源增殖放流项目资金40万元,在潘家口、大黑汀水库分别人工增殖池沼公鱼发眼卵5亿粒,在大黑汀水库放流草鱼、花白鲢苗种3万公斤,实施生态渔业增养殖模式,并加大渔政管理力度。一是根据《渔业法》有关规定和省渔政处潘家口水库渔政管理协调会议精神,实施了“潘、大”水库休渔管理,确定潘家口水库休渔期为每年6月15日至9月30日,大黑汀水库休渔期为每年5月1日至9月30日。休渔期间禁止库区一切捕捞和水产品交易行为;二是严厉打击私设网包等非法行为,切实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三是渔政执法人员吃住在库区,实行24小时监控。预计经过半年的休渔期管理,今年年底可捕捞商品鱼2000多吨,实现产值1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