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县招商引资网
锦屏县概况
来源:网群国际    浏览:

    锦屏县位于贵州省东南边隅,依黔面楚,东界湖南省靖州县,南邻黎平县,西毗剑河县,北抵天柱县。地跨东经108°48′37″~109°24′35″,北纬26°23′29″~26°46′49″,土地总面积1596平方公里。距黔东南自治州首府凯里239公里,距贵州省会贵阳434公里,距黎平飞机场65公里,距湖南省靖州火车站79公里。辖有三江、茅坪、大同、铜鼓、敦寨、新化、隆里、钟灵、平略、偶里、启蒙、固本、河口、平秋、彦洞15个乡镇,205个行政村,4个社区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1483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21.7万人。

    从敦寨和阳溪挖掘出的新石器时代文物,证明锦屏这块土地,在史前时期即有人类生息。锦屏的历史发展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唐代以前属于朦胧期,唐至北宋属于羁縻期,南宋至明代中期属于征服期,以后至清末属于融合期,清以后至今属于发展繁荣时期。战国时代,清水江和亮江已有官方船只上下往来。唐天宝年间,朝廷在亮司设羁縻亮州。北宋大观时,于今铜鼓嫩寨湖耳设羁縻隆州。元代,先后在县内设八万亮寨军民长官司和湖耳、亮寨、新化、欧阳4长官司,明初又增设龙里和中林验洞长官司。明初,朝廷加强对湘西、黔东地区的征服和统治,在县内设铜鼓卫和新化、隆里千户所,驻军屯垦,对苗侗等少数民族随时弹压。永乐至宣德年间,还在今新化所设一段时间的新化府。清康熙时期平定吴三桂后,朝廷强化对贵州的统治,今县内平略、偶里、启蒙、固本、河口等地侗、苗族村寨纷纷向官府输粮“入籍”,从而结束“不沾王化”的“化外”历史。雍正五年(1727),为适应朝廷在贵州“改土归流”和武力开辟黔东南“新疆”的形势需要,废除了仅存虚名的铜鼓卫和五开卫,以铜鼓卫地建锦屏县,以五开卫地置开泰县,行政上从湖南划隶贵州。然因当时的锦屏县地域狭小,故道光十二年(1832)将锦屏县降为乡。今锦屏县大部分区域归属黎平府开泰县,而平秋、彦洞等九寨及县城王寨则直属于黎平府,直到清末。民国3年(1914),废开泰县和锦屏乡,重设锦屏县,将原锦屏乡地和属于开泰县的大同、敦寨、平茶、钟灵、平略、偶里、启蒙、固本、河口等地连同直属黎平府的九寨地区、属于天柱县的平金等六寨及文斗下寨划为新锦屏县的行政区域,并将县城从铜鼓移至当时贵州省最大的木材集散地、清水江中游经济重镇王寨。民国30年(1941)贵州省政府将黎平县的新化、隆里二乡划入锦屏,1952年将铜鼓第六保(枫香、金山寨、上四湾)划归湖南省。1955年国务院又将锦屏县在湖南省境内的“飞地”平茶乡划归湖南省靖县,遂形成了如今锦屏县的行政疆域。

    锦屏是个多民族杂居的县份,以侗、苗、汉为主要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99.45%,其中侗族占49.37%,苗族占37.57%,汉族占12.51%。此外,还有水、布依、彝、壮、瑶、土家、仡佬、黎、白、回、满等16个少数民族。苗族大致在宋元时期从湖南、广西和清水江中上游地区陆续迁入县境。汉族则在明代以后通过随军“征苗”、经商、逃荒等形式陆续进入锦屏地区。经过几个世纪的磨合,汉、苗、侗族之间由宋、元、明时期的相互斗争到清代的互相隔膜,到如今的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现在,侗、苗、汉等各民族亲密无间,除语言之外,各民族间已没有明显的界限,这即是锦屏的最大民族特色。

    锦屏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地带,地貌破碎,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及西南部为中低山区,中部及东北部为低山峡谷区,东南部为低山丘陵盆坝区。境内山脉为苗岭余脉,海拔在1200米以上山峰有6座,其中固本乡境内的龙干山海拔1344.7米,是县内的最高点。茅坪清水江出境处海拔282米,为县内最低点。县境属亚 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多年平均气温16.4℃,最冷1月均温5.2℃,最热7月均温26.6℃,无霜期314天,年均日照10861小时,年降水量1200~1400毫米。清水江从西北河口乡入境,至中部平略折向东北,于县城接纳西北而来的小江,再下纳东南来的亮江,东北出天柱。三条主要江河,将锦屏县境大致划成依次隆降的5个片区:由北而南,平秋、彦洞、黄哨山隆起——河口、平略、三江、茅坪河谷下陷——固本(青山界)、启蒙、偶里山区隆起——隆里、钟灵、新化、敦寨、铜鼓、大同河谷下陷——敦寨、铜鼓东部的高美化、蚂蝗山区隆起。境内河流众多,清水江在境内容纳乌下江、洋洞河、小江、亮江等大小支流147条,全县溪河总长1011公里。因受地形、地貌条件影响,诸溪河落差大,水流湍急,故县内水能资源丰富,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128万千瓦。锦屏还有黄金、石材、石灰、陶瓷高岭土等地下矿产资源。县内黄金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平秋、八客、铜鼓三大矿区堪称国内大型矿区。早在清代,人们即认识到“平秋之金,可救黎平(府)之穷”,两百多年来,掘采不衰。锦屏石材质地优良,目前开采,尚属小打小闹,卖原材料。石灰石、陶瓷高岭土尚养在深闺待人识。

    锦屏生态环境良好,山青水秀,林产丰富。历来盛产杉木,从古至今,县境内的山山岭岭均为杉木所据,是中国南方重点林区,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早在明代前期,锦屏的优质杉木就走出大山,贡献于北京皇宫建设。自明代以来的五百多年中,锦屏人民世代与杉为伍,以杉为靠,栽杉食杉,爱杉护杉,并歌颂杉,以杉木为人生修养的楷模。人们以杉木为生,为杉木而争,演绎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其中以起自康熙,终于光绪延续两百多年、曾惊动九省巡抚和嘉庆皇帝的“争江案”最为精彩。

    杉木成就了锦屏的一方绿水青山,更是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锦屏人民,支撑了锦屏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可以说,杉木是锦屏的县树。自1950年到2007年的58年中,锦屏县向全国除台湾和西藏以外的省市区共计提供优质木材310万立方米,还曾出口日本等国,为国家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999年以后,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对杉木的采伐利用予以限制,让杉木休养生息,杉木才第一次与锦屏人民的经济生活疏远了些。通过近十年的休养生息,锦屏的森林资源得到很快的恢复,全县森林覆盖率升至现在的72%,为生态立县战略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锦屏的林业历史,也就是锦屏的社会发展进步史。五百多年的人工造林历史,在世界林业史上堪称奇迹,这是锦屏的闪光之处。五百多年的人工林业史,遗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数以万计的契约文书,遍布乡村的各种碑刻,等等,这些足以让今及后人着力挖掘和无限受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锦绣的山水,养育出一批又一批的俊秀人物。明代林宽、李天保揭竿而起,反抗朝廷苛政,英雄故事传颂至今;姚继周精于经营木材,家资百万,成为清水江的第一代富豪,被称为“姚百万”;亮司龙绍讷是苗族第一位诗人,著作颇丰,被称“亮川大儒”;苗族学者杨学沛组织改革陋习陈规,倡导的新风尚至今沿袭;姜兴渭参与康有为等“公车上书”;吴慕尧热血丹心,反对复辟,毅然行刺袁世凯,功败垂成;龙昭灵积极参加领导贵州辛亥革命,获得“嘉禾”勋章;龙大道驾排东下投身革命,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领导上海、武汉、浙江等地工人运动,是上海“龙华二十四烈士”之一;侗族农民杨和钧为救红军伤病员而被反动派杀害;苗族草医李志熙曾为长征过瑶光的毛泽东医治腹泻;陆宗吉成功培育出八年杉,令世界林学界为之一惊;“杉木王”王佑求探索出一年两次育苗、三次栽杉经验,成功创办9个集体林场,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姜穆旅居台湾,为台湾著名作家,坚决反对****。当然,也出现徐之铭、朱洪章、姜玉顺等以镇压农民起义为进身资本、官至一二品的角色。明清两代,锦屏地区涌现出了10名进士,65名举人。1950年代以来,共计有6147人考上各类大专院校。

    锦屏不但山水灵秀,且民风纯朴,是尚待开发的人文旅游宝地。敦寨等亮江沿岸诱人的田园风光,清水江三板溪、卦治电站水库的碧波荡漾,青山界一览众山小的雄伟及界上连绵起伏5万亩的天然草场;隆里古城完整保持明代军事城堡建筑风貌,并以其独特的汉文化韵味被视为贵州省旅游明珠;文斗、瑶光苗寨如同泛黄的历史卷页带人们穿过时间隧道回到两百年前的木材贸易辉煌时代,九寨北侗风情的雅静神秘把人从车尘马足的喧嚣烦燥中导入宁静的世外桃园;瑶白

    摆古节再现侗、苗、汉3个民族和谐相处的历程,韶霭“百家饭”体现苗族人民的热情无私和团结互助;启蒙大歌的粗犷豪放,九寨花歌的深情细腻,河边苗歌的奔放奋亢,青山界十二诗腔的婉约含情……所有这些,无不令人陶醉,留连忘返。在旅游经济地位日显的当今,这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是锦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

    锦屏也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地方。1934~1936年,在中国革命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使中国革命得以转危为安。锦屏是红军长征经过的重要一站。1934年9~12月,红六军团和中央红军先后从这里走过,其足迹遍及今新化、敦寨、铜鼓、大同、偶里、平略、隆里、钟灵、启蒙、固本、河口、彦洞12个乡镇65个村。12月20~21日,一代伟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以及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先后在锦屏内的八里和瑶光苗寨宿营。红军长征过锦屏,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它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到了这片土地,使这里的苗侗族人民第一次接触到了革命真理,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队伍艰苦卓绝的革命精神。

    在这块土地上,勤劳勇敢的锦屏各族人民为改变落后面貌,千百年来,前仆后继,不懈努力,谱写了光辉的历史。1949年以后,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从旧体制下解放出来。特别是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们解放思想,甩开旧羁绊,心德同一,锐意改革,阔步前进,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业绩。

    1979年,中共锦屏县委就积极贯彻中央和省州委关于放宽农村经济政策的指示,结合锦屏的实际,制定了放宽农业政策的一系列措施,1980年在全县范围内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将农田承包到农户,打破了实行20多年的农业大集体、“大锅饭”体制,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产量得到提高,农村群众吃饭的问题得到很大程度的解决。同时,由于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使相当部分农民得以从土地上解脱出来,能够从事第二、第三产业,从而使后来的劳动力转移和劳务输出成为可能。1998年,县委在农村又进一步推行第二轮土地承包,将土地承包延长到50年,使广大农民吃下了“定心丸”,农业生产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为了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从1991年起,县政府在全县实施“坡改梯”和农田改造工程。到2007年,全县共计改造中低产田30000多亩,新增农田4500亩。2000年,锦屏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县委、县政府争取得到上级支持,先后投资3500多万元,在敦寨、铜鼓、新化等锦屏县的粮食主产区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先后修建了一批机耕道、新修了一批农田灌溉设施。2007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68383吨,比1978年的42525吨增长了37.8%。自1990年代起,锦屏就抛掉了缺粮县的帽子,基本上实现了粮食自给。农村农业体制改革的推行,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为锦屏经济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农民所承担的负担不断减轻,2005年国家取消了农业税,还对农民购买农机、种子、化肥等实行政府补贴。2009年推行“家电下乡”新政策,农民购置家用电器、手机,国家补贴13%。

    锦屏林业资源丰富,可在1978年以前,由于受到体制和政策的约束,锦屏林区人民“守着金饭碗没饭吃”。1979年以后,县委、县政府积极探索林业改革的路子。首先是冲破“以粮为纲”、一刀切的思想束缚,结合锦屏实际,制定“以林为主,林粮结合,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林业发展方针,积极向省、中央争取“自主材”、以木换粮等政策,解决了林区长期缺粮的历史问题。同时还开展林业“三定”工作,稳定了山林所有权,划定了自留山,制定了山林管理责任制,调动了林业生产的积极性,1984年以后全县掀起前所未有的造林大热潮。县委根据锦屏林业形势,及时调整思路,大力发展乡村集体林场,在1970年代成功建办春雷、高老林场的基础上、又建办了新联、兴隆、梨子坪、兴启、永联等大型集体林场,锦屏重振林业雄风,场成为全国林业生产的一面旗帜。1990年以后,锦屏被贵州省列为集体林区体制改革试点县,先后进行了木材产销见面、集体林场股份制经营等一系列改革,为国家林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1999年以后,锦屏实行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等旨在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政策,2007年还完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至今,锦屏全县的有林地面积达172.4万亩,森林蓄积量达76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2%,为锦屏“生态立县”的战略制定奠定了基础,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1980年代以前,锦屏县产业结构单一,全县经济主要依赖于林业。为改变农村经济结构单一的状况, 1980年代中期,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解决了吃饭问题之后,县委、县政府就结合锦屏的实际,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因势利导,积极鼓励农民因地制宜地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特别是1993年县委主导在敦寨镇龙池建设万亩果场之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选择。至今,县内已初步形成了粮食、林木、瓜果蔬菜三驾马车并驰的产业格局。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县委、县政府尤其注重全县经济结构的调整,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1980年,全县的经济结构是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3.34%、16.68%、19.98%,到2007年,全县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3.3%、35.6%、41.1%,经济结构更趋科学合理。

    在1949~1978年的30年中,个体私营经济一直处于受压制之中。1979年以后,个体私营经济获得解放,成为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重要补充”。到1985年,县内的个体私营经济已初具规模,上交的利税占全县财政收入的21%。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以后,锦屏县委、县政府加大扶持个体私营经济的力度,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特别是1995年制定的《关于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对个体私营经济的限制全部放开,为促进锦屏县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创设了优良的环境。从此以后,县内个体私营经济从业者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百舸竞流,每年以15%左右速度递增。2007年全县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899户,私营企业139户,注册资金2.5亿元,全年上交给国家的税收占县地方财政收入的41%。这30年中,县内非公有制经济由改革开放初期的小苗丫成长成为如今的参天大树,支撑着县域经济的半壁江山。

    1980年代初,县内只有两条过境公路、两条县内公路,总里程142公里,有9个乡镇所在地和33个行政村通公路,而且公路等级都很低。在1980年代中期,县政府利用林业经费和国家的粮棉布款,采以工代赈等方式将公路修通到固本、河口、新民、裕河、九南、高坝等边远乡镇,实现了乡乡通公路。1990年代后,又进一步完善县内公路主干道,并开始建设通村公路。1999年后,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县内公路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到2007年,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280公里,实现了“三横四纵四出口”的交通建设目标,全县有89%的行政村和70%的自然村通了公路,县内公路网络基本形成。最近,国家新规划的黎平洛香至湖南新晃高速公路将由南而北从锦屏县境经过。2007年全县拥有各种机动车辆672辆,是1978年147辆的4.7倍。

    1980年代初,县城街道狭窄,房屋低矮破旧,居民的居住条件普遍很差。1990年代以后,县委、县政府加大县城建设力度,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用“以房带路,滚动发展”和招商引资等办法拓宽了县城主要街道,完成六街等片区旧城改造,排洞新区、幸福小区建设正在进行。同时还实施了被称为“德政”工程的“安居工程”,新建了一批商品住房,解决了数以千计居民的住房困难。如今的县城街道变得宽阔,房屋变得高大整齐,赤溪坪风雨桥已成为锦屏的标志性建筑,而另一座规模更大的清水江风雨桥正在建设之中;在县城面貌发生变化的同时,广大农村面貌也在迅速变化。过去低矮破旧的木房渐渐消失,取而代之是崭新的洋房或有锦屏特色的砖木结构宽敞楼房,村村通了自来水,有近万农户还建起了沼气池。

    锦屏水力资源丰富。从1980年代初期起,县委、县政府就已将开发县内水电资源列为振兴县域经济的重要工作来抓。到1990年代中期,先后建成平金、大同、八河等一批小型水电站,为县内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能源保证。2001年,国家重点水电建设工程三板溪水电站上马建设,县委、县政府抓住机遇,做出“倾全县之力支持三板溪电站建设”的决策,积极组织干部群众开展并完成电站库区移民搬迁工作,从而保证了三板溪电站建设工程的顺利完成。在支持三板溪电站建设的同时,县政府采取招商引资和股份合作等方式对亮江和小江等河流水力资源实行梯级开发,建成了畔江、晶鑫、三蹬坎等中小型水电站。电力工业作为新兴的支柱产业异军突起,2007年完成发电量218亿度,实现产值58300万元,初步实现了水电兴县的战略目标。如今,全县所有村寨都接通了国家电网,广大人民彻底告别了松蒿和油灯照明的历史。

    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变化最大的当数通信建设。在1980年代,县内通信设施主要为摇把子电话。1990年代中期到2007年,短短的十多年间,摇把子电话成了古董,全县有197个行政村开通了程控电话。移动电话成为最主要的通信工具,2007年全县电话普及率达到34.8部/百人。

    三十多年来,县域国民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财政收入连年增长。1979年之前,锦屏县经济规模小,财政收入全靠木材,是典型的“木头财政”。1978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才2977万元,财政收入576.52万元,全县存款余额才549万元。1979年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全县的经济总体实力日益增强,财政收入连年增长,特别是三板溪电站建设工程上马后,逐渐改变了以往单一依靠林业的经济结构格局,培养形成了多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7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87002万元,是1978年的29倍。县财政总收入达8058万元,是1978年的14倍。全县存款余额达到10.75亿元,是1978年的196倍。目前,全县经济呈现出增速较快,效益较好,活力较强的良好发展态势。

    在1978年,全县有近80%的农村人口温饱问题没有得到解决。1980年以后,县委、县政府就把引导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当作重要工作,常抓不懈。1991~1992年在平秋、彦洞等九寨地区进行扶贫开发试点,以后在全县各个边远乡镇铺开。但在2000年以前,因为国家财力有限,扶贫的力度不大。1999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特别是2002年锦屏被列为国家新时期扶贫开发重点县以后,县委、县政府积极贯彻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民为本”,扶贫的力度明显加大。6年多来,先后采取单位定点帮扶、异地搬迁扶贫、重点项目扶贫等形式在全县所有的乡镇和村寨全面开展扶贫攻坚,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边远乡村的交通、居住和生产条件,相当部分贫困村已初步培育成了能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新产业,全县共有50000多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实现了脱贫。到2007年,全县贫困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由1986年的48%缩小到21%。

    三十年来,县委、县政府在致力于开展扶贫,帮助农民发家致富的同时,还积极关注农村和城镇中因种种原因形成的低收入人群。1998年开始实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给城镇特困居民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0年来,共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900万元;2003年以后,政府又开始给农村中的特困户发放生活救助金,而且金额逐年增加。2007年,政府将最低生活保障金制度由城镇推广到农村。

    改革开放之初,物资匮乏,购买粮油肉等生活必须品全部凭票,单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是只有少数人能享受到的奢侈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如同芝麻开花节节升高。如今,在城镇,固定电话机基本普及,半数以上的家庭主要成员拥有移动电话,空调机、热水器、电脑进入普通居民家庭。2007年,城镇每百户中有摩托车3.3辆,有洗衣机96.6台,电冰箱96台,彩色电视机116台,电脑30台,组合音响26.6套,摄像机3.3台,照相机16.6台,空调机6.67台,热水器60台,固定电话90台,移动电话166台。有一部分家庭已拥有了私家汽车;农村每百户均拥有洗衣机20台、电冰箱1台、自行车5辆、摩托车2辆、固定电话12台、移动电话11部、彩色电视机16台,有个别高收入家庭还置有照相机、空调机、电脑、太阳能热水器等电器。吃图营养,穿讲漂亮已成为人们的时尚。如今的广大农村,村容村貌整洁,道路宽广,房屋宽敞亮堂,走路不湿鞋,吃水不用抬,煮饭不用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真正实现了我们先人梦寐以求的理想。

    在教育方面,1979年以后,锦屏的教育每年都步上一个新台阶,教育基础设施逐步得到改善,1998年锦屏县在全州率先实现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和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以后,政府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加大,仅2007年就投入了2209万元,是1978年以前20年之和。现在,全县已基本消除了中小学校危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得到了全面的保障。2007年高考取得历史以来最好成绩,全县1169人考上各类高等院校;医疗卫生方面,改革开放之初,医疗设施落后,医务技术人员缺乏,一般疾病都要到湖南等外地就医。1980年后,国家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投入,先后消灭了长期危害人民健康的虐疾病、地甲病和丝虫病,全县各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逐步得到改善,医疗技术力量逐年增强。2007年全县有卫生技术人员340人,有医疗病床345张,分别是1978年的2倍和1.8倍。2007年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县农民参合人数达到16.24万人。全县初级卫生保健通过了省级评估验收,全县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有效控制人口过快增长。30年来,全县共计少生人口3万多人;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稳步发展。改革开放之初,锦屏的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十分薄弱,电视更是空白。1980年代中期以后,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到2007年,电视实现“村村通”,县乡有线电视网络初步形成;旅游事业从无到有开始显现效益。到2007年,隆里古城景区的建设取得良好成效,以文斗为中心的三板溪库区、九寨北侗风情区的开发建设亦已初见成效,县内的旅游产业初步形成。锦屏历史上的第一部县志编纂出版,锦屏契约文书成为知名文化品牌,锦屏人工造林习俗等一批民间文化项目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进入1990年代后,由于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县内木材市场呈现疲软,林业经济地位开始下降。为防治长江中下游水害,1999年国家开始实施长江流域天然林保护政策,禁伐天然林,对人工林亦予限伐。于是,长期以林业为支柱产业的锦屏经济一度出现 “山重水复疑无路”之境况,人民生活由是受到一定影响。全县从上到下,为寻找经济出路而上下求索。此时,恰遇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经济日趋繁荣,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逐渐增大,县内青壮年男女于是争先恐后,蜂拥而出。打工潮起,很快抚平了林业经济萧条带来的经济创伤。人们外出打工,收入是其在家劳作的一到两倍,甚至更多,打工人员每年汇回来的款项是锦屏县财政收入的两倍还多。很多家庭的生活水平因之有了一个明显的提高。

    锦屏县是欠开发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不当要冲,交通仍是当前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工业总量小,经济结构单一,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农业基础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农民增收渠道窄,有相当部分农民仍未能脱离贫困。近20年来由于打工潮的兴起,本应传承民族文化的侗族苗族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加之外来汉文化、西方文化的强大挤压以及工程建设、水火灾害和人为破坏诸多原因,本地区原生态文化日渐消失,侗族苗族语言范围缩小,古代建筑、碑刻、收藏文物,民族节日、歌谣、宗教信仰等非物质文化出现断层。保护锦屏原生态文化迫在眉睫,任重而道远。

    当下,正逢盛世,国家德政广施,各种惠民政策迭出。锦屏县委、县政府正在认真贯彻中央科学发展观,率领全县各族人民乘势而上,为改变落后旧貌、创造美好生活而积极拼搏。只要认真总结和借鉴前人成功经验,以史为鉴,立足锦屏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改革,科学发展,无需几时,一个生态良好、经济富裕、乡风文明的锦屏一定会出现。

 

项目合作:18361148798    或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温馨提示:本站提供免费发布服务,但对信息的合法性、实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名录资源由会员为向全球展示品牌形象上传,个人信息均经处理后发布,如有遗漏戓涉嫌侵权他人及不愿展示形象的,请将“该页网址和需修改及删除的内容”发至本站邮箱戓留言给我们处理。凡注册会员并发布信息或名录资源的,均可定期获得全球项目参考及合作机会。本站名录资源概不对任何第三方开放,更不提供如交换、出售及查询等服务!
项目合作及建议请留言:请理性留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姓名: 手机: QQ号: 微信: 邮箱:
验证码 点此换一张
  •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 关于我们 招商培训 代理招商 代理投资 代理融资 代理政策 战略伙伴 服务外包
    广告报价 汇款方式 合作方式 免费发布 网群建设 诚聘英才 网站导航 设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