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梧县招商引资网
苍梧县概况
来源:网群国际    浏览:

    苍梧县地处广西东部,北回归线从县境中部偏南通过。东邻广东省封开、郁南两县,南与岑溪市交界,西与藤县毗连,北与昭平县、贺州市相接,中部环抱梧州市区。县境南北相距142公里,东西相距82公里,面积4273.4平方公里,占广西总面积1.8l%。苍梧县历史悠久,自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建县以来,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历史上曾为郡、县、州、道、路、府所在地,曾是岭南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解放后,苍梧县各项事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由传统的水稻种植,逐渐改良引进优质水稻和名代经济作物种植,增加了农民收入。

    2001年,粮食总产量35.33万吨,农业人口人均有粮531公斤,分别比1949年增长3.78倍、3.02倍。全县有林面积由1949年的6万公顷,增加到2001年的29.46万公顷,增长了3.91倍;2001年森林覆盖率72.7%,比1966年增长了22.7个百分点。工业生产由解放前只有一些手工作坊,经不断发展,到2001年形成以松脂、钛白粉、水电等行业为龙头的工业体系,工业产值由1957年的624.98万元增加到2001年的 20.89亿元,增长了333.25倍。乡镇企业发展迅速,2001年达l.48万家,总收入42.87亿元。翌年,有l.48万家,总收入48.37亿元。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水路上通南宁、柳州,下航粤港澳;公路由解放初期的2条发展到2001年的104条,通车里程1200多公里,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邮电通信有程控电话、无线寻呼、移动通信、计算机互联网、国内特快专递等,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电话。2002年,县境内公路里程。1209公里,营运汽车共有970辆。99.82%。科学技术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44.85%。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民间有诗词爱好者自发组织成立的“东安诗社”、“易安诗社”。各镇设有图书馆,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90%以上。卫生医疗网点遍及城乡。

    建置沿革苍梧古为“百越”之地,本泛指岭南。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苍梧郡、广信县。今县境曾为汉广信县、猛陵县(唐改孟陵县)、三国新宁县(后改宁新县)、晋农城县(后改遂城县)属地。隋开皇三年(583年),改广信县为苍梧县。以后各朝均为州、道、路、府治所,从此苍梧便专指今县境一带了。民国元年(1912年)废县设府,苍梧县并入梧州府。民国2年废府复道,复设苍梧县。1950年1月,苍梧县与梧州市分治。1952年5月,县人民政府驻地由梧州迁龙圩至今。全县辖大区5个,乡镇37个,1958年撤区乡成立人民公社。1984年1月,苍梧县隶梧州市管辖。同年10月,改公社建制为乡建制。1988年12月,8个乡改为镇。1993年11月全部乡改为镇。1996年4月,龙圩镇、林水镇合并为龙圩镇。2001年,全县辖17个镇,243个村民委员会,5个居民委员会,人口66.51万人。 2002年,全县有定居国外华侨、外籍华人、港澳台同胞2400余人。2003年2月,行政区划调整,夏郭镇、旺甫镇、倒水镇分别划归市辖3个区管辖,至此,全县辖14个镇,197个村(居)民委员会,3535个村民小组,人口54.51万人。

    自然环境苍梧县地形以中山、低山、丘陵为主。地势大致西北。东南高,中部低,由南、北两面向中部倾斜。山脉主要分布于西、北、南三面,西南为大瑶山余脉,北面为大桂山余脉,南面为云开大山余脉。县境内海拔500米以上山峰78座,主要分布在狮寨、六堡、沙头3个镇境内。河流主要有清江、桂江,两江流经县境长度共130公里,流域面积2838.9平方公里;另有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东安江、龙江河、思良江、上小河、下小河6条河流,总长度744.85公里,集雨面积3995.30平方公里。气候属亚 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1.2℃,年均降雨量1506.9毫米,平均无霜期331天。土壤分为7个土类,14个亚类,51个土属,117个土种。主要成立母质有砂页岩、花岗岩、紫色岩、第四纪红土、石灰岩、河流冲积物等。自然资源主要有植物类的食用植物、用材植物、油料植物、纤维植物、观赏植物、草类植物等;动物类有家禽、家畜、野生鸟类、鱼类、昆虫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等;矿产类有钛、铅、锌、黄金、银、铜、铁、钨、硫磺、重晶石、水晶石、石英石、花岗岩等,其中钛、黄金较有开采价值。乡镇企业1958年,各公社兴办一批以种养、工业、服务业为主社队企业。1962年逐渐被压缩、解体。1965年,社办企业由1960年的316个减少到27个,队办企业全部解体。1970年后,社队企业逐渐恢复并迅速发展。1978年,全县社队企业1094个,年总收入384.08万元。1985年,国家、自治区鼓励扶持农民办企业和经营第三产业,县内乡镇企业发展再次出现高潮。1988年,全县乡镇企业5682个,从业人员16405人,年总收入10367万元,获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亿元乡镇企业县”称号。2001年,全县乡镇企业年总收入42.87亿元,总产值对.引亿元。2002年,全县乡镇企业有1483家,总收入48.37亿元。

    解放前,苍梧县属工业大部分设在当时的县城梧州,只有一些铁木器、食品、缝纫、制革、修理、香烛等手工业以及较大的联安陶瓷厂、裕生碾米厂、火力发电厂等分布在戎圩(1951年7月改称龙圩)等地。解放后,县接收了联安陶瓷厂等改为公私合营企业(后改为国营企业),并新建一批工业企业。1957年,全县国营工业企业13家,总产值492.90万元,集体工业企业56家,总产值132.08万元。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工业生产受到冲击,发展缓慢。1970年后,对工业企业进行整顿,加强管理,生产逐步恢复。1971年,全县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万元。1978年,国营工业33家,总产值2289.19万元;集体工业156家,总产值1197.58万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业企业在经营管理等方面实行改革,并逐步走向市场经济,工业生产发展较快。1987年开始引进“三资”企业及较大型的私营企业。199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9770万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工业企业为了谋生存求发展,在管理体制、经营方式上进行了重大改革,有的实行股份制,有的实行破产重组等.2001年,全县工业以松脂、钛白粉、水泥、木材加工、电力为主,工业企业4676个,年总产值20.89亿元。2002年,工业企业4815个,总产值22.31亿元农业民国22年(1933年),全县耕地面积3.16万公顷,人均0.l公顷。1949年,全县耕地面积3.44万公顷,粮食播种面积6.03万公顷,粮食总产量7.39万吨,亩产81.5公斤,农业人口人均有粮132公斤,农业总产值1074万元。1951年土地改革后,农民积极开荒扩种。1954年,全县耕地面积3.52万公顷。1956年以后,由于大规模兴修水利。修筑公路及自然灾害等原因,耕地面积减少。1970年耕地面积2.87万公顷,比1954年减少0.65万公顷,粮食亩产207公斤,比1954年增加92公斤。20世纪70年代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大搞造田造地,在山上开辟梯田梯地。1974-1978年,全县新增耕地1753公顷。1980年,开始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1982年,全县4244个生产队全部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当年粮食总产量23.28万吨,单造亩产295公斤,创历史最高纪录。此后由于自然灾害。公共设施建设、乡镇企业建设和个人建房等原因,耕地逐年减少。20世纪90年代后,推广优质稻谷和各种名优经济作物种植,粮食增产。1996年研究成功并在全县推广的低水位稻田“避洪保丰”技术,使全县4000多公顷的低水田在洪水多发季节前成熟收获。2000年,全县种植优质水稻面积2.43万公顷,年均亩产1022.7公斤,经过自治区专家组验收,获“吨粮县”称号。当年全县改种经济作物2900多公顷,大坡、新地、龙圩、石桥、夏部、旺甫等镇办有经济作物示范区。特别是梧州市大坡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是自治区十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之一,对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起到带动作用。2001年,全县耕地面积2.899万公顷,粮食总产量35.33万吨,农业总产值92464万元。拥有各种农业机械动力24.53万千瓦.2002年,粮食总产量32.27万吨,农业总产值91192万元。1949年,全县有林面积6万公顷,森林蓄积量为144.57万立方米。1956年掀起群众性造林活动,当年全县造林7397公顷。1958年各公社大队大办林场、山庄,至1959年,全县造林l.83万公顷。1960年林业普查,全县有林面积16.61万公顷,其中用材林11.46万公顷,森林蓄积量379.96万立方米。1968年县内首次用飞机播种造林,至1974年,共飞播造林5次,面积6.53万公顷。同年,再次掀起造林热潮,以群众性与专业队相结合,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联办林场等形式,1974-1976年,全县造林3.15万公顷,1976年被评为全国造林先进县。1978年,全县有林面积24.68万公顷,其中用材林21.72万公顷,森林蓄积量576.6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8%。1980年 12月,全县开展以稳定山林所有、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为内容的“林业三定”工作。1982年底,落实山林界权的生产队4204个,落实林业生产承包责任制3681个,落实自留山4099个。1987年,县提出造林灭荒的号召,再次掀起造林高潮,1987-1991年,全县造林5.14万公顷。1992年8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为造林灭荒达标县;1994年10月,获林业部授予全国首批“科技兴林示范县”称号;1995年3月获林业部授予“全国造林百佳县”称号;1996年3月,获全国绿化委员会、林业部、人事部授予“全国绿化先进单位”称号。2001年,全县有林地29.46万公顷,森林活立木蓄积量943.14万立方米,林业产值18012万元。较大宗的林副产品有松脂、八角、玉桂、油茶籽等。其中松脂年产量2万吨以上,是全国八大产脂县之一。有八角林2万多公顷, 2001年,获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八角之乡”称号。翌年,林业产值20147万元。畜牧业以养猪、牛及家禽为主,耕牛用作劳役。民国22年间933年)统计,全县生猪饲养量7.58万头,耕牛6.68万头,家禽148万羽。1949年,耕牛存栏6.23万头,生猪存栏4.55万头。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大办集体食堂,畜禽收归集体饲养,饲养量下降。1960年,耕牛存栏6.90万头,生猪存栏3.30万头,家禽存栏36.38万羽,分别比1957年的7.65万头、6.59万头、67.91万羽下降9.75%、49.86%、46.43%。“文化大革命”期间,饲养畜禽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批判,发展缓慢。1982年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耕牛允许个人饲养,1985年取消生猪派购,调动了农民饲养畜禽的积极性,加上推广科学饲养,畜禽生产发展很快。2001年,全县生猪出栏35.96万头,存栏36.62万头;耕牛存栏4.65万头;家禽存栏451.25万羽,出栏1027.36万羽;肉类总产量4.61万吨。2002年,生猪出栏39.19万头,家禽出栏3120万羽。渔业1950年,以池塘养殖为主,放养水面面积262.53公顷,产成鱼263.5吨,鱼苗10.11亿尾。1958年后大力兴修山塘水库,当年水产养殖1673公顷,其中山塘水库829.27公顷。1961年大批鱼塘改种粮食,养殖水面面积减少。1982年后,一些农民开发新鱼塘,合理利用山塘水库扩大养殖。1990年,水产养殖面积894.67公顷,水产品产量990吨。2001年,全县水产养殖面积2093公顷,其中池塘798公顷,山塘水库1292公顷,其他3公顷,水产品产量8222吨。翌年,水产品产量8400吨。交通 民国16年(1927年)修筑容(县)苍(梧)公路苍梧段。21年修筑贺梧公路苍梧段。28年修筑戎圩至梧州公路(仅到八宝塘,1951年修通至梧州火山渡口)。解放后,政府重视公路建设,发动群众以民工建勤义务投工等形式修筑乡村公路。1985年,全县公路36条,通车里程577公里。此后对主要公路干线扩宽硬化。1991年修筑南宁至梧州二级公路1998年建环城一级公路。2000年扩建梧(州)信(都)二级公路、苍(梧)岑(溪)二级公路。2001年,次开发全县公路104条,通车里程1201.39公里。其中干线公路9条,279.8公里;乡村公路95条,921.59公里。216个行政村有公路相通,占行政村总数89 %。营运汽车1120辆,其中货车954辆,年货运量128万吨,货运周转量19120万吨公里;客车166辆,年客运量412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2040万人公里;营运三轮摩托车550辆。2002年8月31日,苍(梧)郁(南)高速公路动工兴建。县内大小河道全长914公里,可通航河道814公里,是大西南通往粤港澳的重要通道。民国时期80%以上的货物经苍梧出口。解放后由于公路建设快速发展,水路运输渐显衰落。2001年,全县有机动船205艘,25531载吨,1200客位,10937千瓦。年货运量90.6万吨,货运周转量18945万吨公里;客运量56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583万人公里。邮政电信清末在县城梧州设邮局。民国10年(1921年),在戎圩设三等邮政局,在石桥等地设邮政代办所,在京南等地设邮政信枢,在山心等地设邮政信站。22年设乡村电话处。1952年,成立苍梧邮政局,先后在河步等乡设立37个邮政代办所,办理邮票、平信、汇兑等业务,1953年办理电报业务。1954年开办市话业务。1970年,全县邮路总长2261公里,投递函件49.72万件,汇票1.9万张,报刊3.79万份,包裹0.7万件;电话交换机容量1500门,用户600户。1987年后开设邮政储蓄、集邮等业务。1989年,县城人工电话改为纵横制自动电话;1992年10月开通无线寻呼台;1993年6月,县城开通数字程控电话及光纤通信,并逐步将乡镇的人工电话改为程控电话;同年12月开通移动电话。1995年,全县各镇开通程控话。同年9月,开通计算机互联网。2000年开通流动市话小灵通。2002年,全县邮电业务总量6360万元,电话用户47412户,小灵通用户11000户,移动电话用户26500户,计算机互联网1507户。有199个行政村开通程控电话,占行政村总数81.9%。商业宋朝,戎圩成为集镇。明清期间成为广西商业重镇,有“一戎(今苍梧龙圩)二乌(今平南大安)三江口(今桂平江口)”之说,广西土特产品多以戎圩为集散地。清本商业市场向梧州转移,戎圩的谷米、牲口。柴炭等交易仍很活跃。民国时期,全县圩市19个,店铺700多间。解放后,各区农民自愿入股成立供销合作社,到1953年,全县组建区级供销合作社13个,分社11个。县城成立糖烟酒、花纱、百货等国营商业公司。1957年,全县商品购销额2099.1万元。此后商业购销主要由国营商业公司及供销合作社经营。1970年商品购销总额4554.67万元,1978年8629.89万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个体商业重新兴起并迅速发展,1981年有个体商业97户,1982年966户,1983年2770户,1990年达8654户,从业人员2.17万人,商品零售额1.11亿元,占全县商品零售额2.47亿元的44.88%。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营、集体商业实行体制改革。1995年后,全部实行承包经营。2001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71亿元,其中个体4.35亿元。财税民国时期,县城梧州设税局,各区设税务所征收当地各种税捐。民国23年(1934年),全县财政收入63.71万元,支出62.73万元。解放后,县财政收入以农业税、工商税为主,支出主要是行政经费、支农经费、教育经费等。1950年,财政收入140.08万元,支出ZI.30万元。1960财政收入653.14万元(其中对%归县财政,9%上解自治区财政),支出541.21万元。1970年财政收入 445.93万元(其中80%归县财政,20%上解自治区财政),支出393.20万元。1980年收入910.95万元,支出1107.52万元。1985年后县财政实行自收自支。1990年收入3473.6万元,支出5665.6万元。2001年,全县财政总收入1.51亿元,支出1.90亿元。翌年,财政收入1.71亿元,支出2.29亿元。金融清末民国时期,戎圩、广平、石桥等圩镇设有当铺。解放后,人民银行、农业银行等先后在苍梧设立支行,在乡镇设立营业所,办理单位存款、储蓄存款及各种贷款业务1960年,银行各项存款余额827.9万元(其中城乡储蓄存款余额457.8万元),贷款余额1309.8万元。1970年,各项存款余额899.0万元(其中城乡储蓄存款余额430万元),贷款余额1488.7万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收入增加,储蓄存款增长较快。1990年各项存款余额2.31亿元(其中城乡储蓄存款余额1.67亿元),贷款余额1.85亿元。2001年,全县各项存款余额14.58亿元(其中城乡居储蓄存款余额11.72亿元),贷款余额7.25亿元。2002年,存款、贷款余额分别为16.08亿元和7.46亿元。人民生活民国24年(1935年)统计,全县62%的农户以食粥加杂粮为主,38%的农户能维持每日两粥一饭。解放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6年农民人均有粮264.5公斤,人均收益分配63.49元;1965年人均有粮249公斤,人均收益分配64.43元;1978年人均有粮251公斤,人均收益分配76.15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推行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农民人均有粮1985年为394公斤,1990年432.5公斤,1995年414公斤,2001年562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985年315元,1990年517元,1995年1540元,2001年1732元,翌年,1840元。城镇居民主要靠工资收入和从事个体经营收入,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96元,2002年为5828元。民国24年,全县农民96.4%住瓦房(墙体有泥砖、泥墙、篱笆等),3.59%住茅房。解放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城乡居民建房越来越多,新建房屋都是青砖、红砖瓦房或水泥钢筋楼房。1995年,全县人均住宅面积12平方米,2001年,人均住宅面积15平方米。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手机等耐用消费品在城镇基本普及,农村拥有量也逐年增加。2002年,人均住宅面积16.5平方米。教育宋代苍梧县有梧州府学、苍梧县学。明清时期有书院10多间,社学、义学20多间,私塾更是遍布城乡。清末改设学堂,民国初改设学校。民国16年(1927年),全县有高、初等小学校318所,学生16645人;中学2所。1949年,全县有国民基础学校380所,学生28811人;私立小学9所,学生2429人;中学9所,学生2301人。解放后,县人民政府基本接收使用原有学校和教职工,并加以改造发展。1956年,全县小学166所,共1116个班,学生40743人;中学5所,共34个班,学生1808人。1969年,县提出“公社办高中,大队办初中”的口号,中学由1968年的5所,增到154所(处)。1976年,中学(含教学点讨曾到228所(处),学生26614人。1979年进行整顿。1980年,全县中学23所,共491个班,在学校学生21582人。此后,中小学教育稳定发展。1990年,全县有小学236所,教学点457处,共2205个班,学生 18769人,教职11269人。中学32所,共353个班,学生18769人,教职11269人。1999年全县基础知识教学与基本技能训练的“两基’”工作通过自治区验收达标,2000年获“全国两基先进县”称号。2001年,全县小学232所,教学点421处,在校学生8.05万人,入学率99.82%;中学(含教学点)39所(处),在校学生2.82万人。中小学教职16461人。义务教育各项指标达到国家“普九”标准。2002年,有小学232所,在校学生8.28万人;中学39所(处),在校学生3.06万人。县境内有自治区、贺州市驻县中专、技工学校4所。1954年,全县有专业技术人员56人,1965年增至259人,1978年1666人。科研试验主要有农、林、牧、渔几大产业的品种改良。技术推广应用等及工业方面的技术改造,医药卫生方面的新技术推广应用。这些科研成果和技术革新都没有进行鉴定。1980年起实行鉴定登记科度,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职称评定也逐渐恢复完善。1990年,全县有专业技术人员5467人,其中高级67人,中级1019人,初级4372人。2001年,全县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842人,其中高级122人,中级2582人,初级8138人。有各种科研团体21个,会员1808人。1990-2001年,共有55项科研成果获市级以上奖励,其中自治区(部)级以上21项,市级34项。申请国家专利11项,获授权9项。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为44.85%。民间传统文艺主要有粤剧、采茶戏、鹿儿戏、九山调、木犀舞。鲤鱼舞、麒麟白马舞等。1950年,县成立文化馆,设有图书阅览室。大坡等12个乡设立文化站,组织群众进行各种文体活动。1960年,县成立电影站,各公社设立放映网点。1965年后各公社先后成立电影队。1974年,全县民办电影队81个,放映网点400多处,全年放映4470场次,观众181.37万人次。1976年,县城建立电视差转台。1983年,各乡镇陆续建立电视差转台。1989年,县城及夏邦等乡镇建卫星地面接收站并开通有线电视。1992年,石桥及附近各镇的诗词爱好者组织成立“东安诗社”,有社员300多人,并编印不定期刊物《东安诗刊》。1994年,女子诗词爱好者自发组织成立“易安诗社”,有社员30人。1995年创刊出版《苍梧报》。2001年,全县有县属图书馆1个,藏书11万册;镇图书馆17个,藏书共10.9万册;村图书馆5个,藏书共1.2万册。有剧团1个,电影院(队)13个。广播、电视覆盖率90%以上,有线电视入户数10000多户。全县有文化活动场地2.8万平方米,有舞厅、歌厅、溜冰场等文化娱乐场所。 卫生 民国32年(1943年),在戎圩镇设立苍梧县卫生院,有戎圩、旺甫、夏郢3个分院,9个乡卫生所。解放后,县成立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卫生医疗机构,各乡镇成立卫生院。1969年,全县有卫生医疗机构15个,病床212张,卫生技术人员290人。1990年有卫生医疗机构24个,病床371张,卫生技术人员589人。1999年,县卫生防疫站被评为 “全国县级一等卫生防疫站”。2001年,县内有卫生医疗机构28个,其中二等甲级医院2个,病床658张,卫生技术人员1019人。农村医疗网点410个,乡村卫生人员958人。民间体育主要有舞狮、舞龙、武术、赛龙舟等。20世纪60年代,全县掀起体育热潮,许多农村生产大队建有篮球场,各生产大队都组织有篮球队。乒乓球、拔河、象棋等也是群众喜爱的体育活动。县有关部门经常组织体育竞赛。2001年,全县有篮球场436个(其中灯光球场对个),排球场23个,田径运动场18个。沙头籍运动员严剑葵,是广西田径队短跑运动员,多次参加全国性、国际性比赛并获奖。

    1987年,县人民政府公布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李济深故居、粤东会馆、歌罗城遗址、龙岩、炳蔚塔等匕处。1994年,李济深故居、粤东会馆定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李济深故居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旅游区主要有爽岛旅游区。清代以前,苍梧县考中举人430多人,进士42人。民国期间将军级以上军政要员21人。解放后,在军政界、科技界、文化教育界的杰出人才不断涌现。2001年,仅在县内工作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有1.08万人。著名的人物,古代有陈钦、陈元、土文、牟子等;现代有李济深、李沛瑶、苏蔓、罗文坤等;沙头籍运动员严剑葵,曾多次参加国际、全国体育比赛获奖。曾经到过苍梧的历史名人有李讲、宋之间、苏东坡、解结。董传策等,都曾留诗言志,沤歌苍梧。解放后,国家水利部部长汪恕诚。自治区领导人赵富林、曹伯纯、李兆焊等人曾到苍梧视察工作。200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到苍梧视察。解放以来,全县获国家级先进模范人物称号 6人,获自治区(省、部)级先进模范人物150多人。获中共中央表彰的先进人物李意平,男,新地镇新地村人,苍梧县水电局党委书记、县电力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2001年7月获中共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项目合作:18361148798    或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温馨提示:本站提供免费发布服务,但对信息的合法性、实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名录资源由会员为向全球展示品牌形象上传,个人信息均经处理后发布,如有遗漏戓涉嫌侵权他人及不愿展示形象的,请将“该页网址和需修改及删除的内容”发至本站邮箱戓留言给我们处理。凡注册会员并发布信息或名录资源的,均可定期获得全球项目参考及合作机会。本站名录资源概不对任何第三方开放,更不提供如交换、出售及查询等服务!
项目合作及建议请留言:请理性留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姓名: 手机: QQ号: 微信: 邮箱:
验证码 点此换一张
  •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 关于我们 招商培训 代理招商 代理投资 代理融资 代理政策 战略伙伴 服务外包
    广告报价 汇款方式 合作方式 免费发布 网群建设 诚聘英才 网站导航 设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