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区招商网讯:今年出台的促转型“1+5”文件明确提出,要重点鼓励支持“工改工”城市更新项目。但是,由于受审批环节多、耗时长,项目推动力不够,地价政策不够优惠等影响,目前“工改工”项目的推进还是不够理想。为此,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积极争取市政府下放“工改工”项目审批权限。建议区政府积极争取市政府的一个试点,把“工改工”的审批权限下放到区里,在区里简化流程,减少时间,实实在在推动几个大的、好的“工改工”项目。
二、加强区政府对“工改工”项目的推动力。建议区政府成立专门推动“工改工”工作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协调各个部门,在规划建设、产业研究、招商引资、政策制定等多个方面给予引导,遇到问题综合解决,以增强项目实施的科学性,提高成功率。
三、积极向市政府争取“工改工”项目地价优惠政策。建议区政府积极向市政府争取按省旧改地价政策执行,全免“工改工”项目新增建筑面积的地价,以增强“工改工”项目实施主体的积极性,推动项目进展。
四、建议尽快出台工业区综合整治扶持政策。除了需要“工改工”的旧工业区外,一些比较好的、成规模的工业区,建议区政府能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分期、分片地对这部分工业园区进行综合整治,以此巩固和完善原有的产业基础和城市环境。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建设
我就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及其配套建设,提几点建议:
一、坚持综合发展理念,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的规划与建设。1、集中力量,加快推进宝安科技创新城等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引导高新企业向园区聚集。2、鼓励各街道结合自身产业发展优势,着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科技创新园。
二、发挥重大项目的龙头作用、带动作用,促进产业聚集,打造产业链,以大项目带动大产业,以大产业支撑跨越发展,推动整体产业转型升级。
三、注重高新技术含量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建设,打造国际知名品牌,以技术含量推动品牌建设,以品牌助推市场占有率。
四、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高标准建设,打造集生产、休闲、餐饮、娱乐、会务、生态居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园区,实现园区建设与城市建设的有机统一。
五、切实改善政府服务水平、提升服务能力,增强政策制定、执行的透明度,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主体市场服务和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上来,让政府率先实现转型升级。
六、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关键技术研发、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及创新能力建设等方面提供资金扶持。
七、加快现代生产服务设施建设,促进保税物流、金融产业、文化产业等与企业经营相关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使之为工业特别是新兴产业提供优质服务。
宝安区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局面得到了空前发展,但最近的调研发现:我区大部分从事中低端产品加工生产的企业还难以为我区技术创新和经济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为此建议:
一、由区科技创新局牵头,若干专家组成针对我区制造业高端化发展的科技创新指导小组,对企业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如何选择自主创新方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等工作予以指导。
二、根据宝安的产业发展方向,成立由政府出资主导,重点科研院校出人才,企业参与,以企业法人资格为主体的科技与工业研究院,通过这个平台为宝安企业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服务。
三、由政府设立专项基金,对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方面取得重大成绩的企业进行大力宣传。设立科技成果产品展览馆及以个人为主体的“创新奖”,推动全民创新。
四、进一步细化有关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方面的措施:1、对技术改造转型升级成功的先驱型企业进行奖励,对全面开展自主创新取得发明专利,并具引领行业发展的技术突破先驱型企业加大奖励力度。2、大力支持企业以绿色革命推动产业升级。对在循环经济建设和两型社会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驱型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和奖励,并大力宣传推广。3、对我区在全国各行业取得前三名的产业先驱型企业进行宣传和奖励,对取得全国市场销售前三名或广东省名牌、省著名商标以及驰名商标的企业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奖励力度。
重点推进先驱型企业上市
为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使区委区政府近期出台的“1+5”文件得以落实,实现2015年前新增20家上市公司的目标,大力推进中小科技型企业上市迫在眉睫,特别是要把推进的重点放在先驱型企业。为此,我提出如下建议:
一、实施层级动态指导,推进企业上市。1、推进已进入辅导期、或有条件进入辅导期的先驱型企业。要采取领导挂钩联系制,及时研究解决企业在上市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缩短企业上市周期。2、扶持实质性启动上市程序的先驱型企业,要成立专门的协调推进机构,建立上市办专业人才联系制度,及时解决企业上市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二、加大扶持力度,推进企业上市。1、落实政策扶持。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认真落实“1+5”文件,对拟上市企业在土地、税收、信贷、人才、项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协调解决。2、注重难题破解。企业改制上市中,遇到因历史原因造成的产权不清晰、用地手续不全、企业账物不符、劳动用工不规范等共性问题时,由有关区领导领衔解决。对一些上市扶持政策中没有明确规定的个性问题,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可结合实际,积极研究灵活的解决办法,并有针对性地实施“一厂一策”,为企业改制上市创造条件。3、建立“高速绿色通道”,对企业上市过程中涉及的各项审批提供快速、便捷、优质的服务,为企业上市争取时间、争取机会。
推动社区股份合作公司转型发展
推动社区股份合作公司转型发展和产业升级,单靠公司自身的力量难度很大,必须依靠政府的有力引导、政策的全力扶持及各职能部门的积极配合。为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快集体物业确权。股份合作公司的大部分集体物业没有完善相关手续,既无法申报更新改造,又无法发挥资产化功能。建议加快落实集体物业的确权工作,使其真正资产化,更有利于更新改造。
二、扶持返还用地规划建设。希望政府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为股份合作公司广开绿灯,引导扶持股份合作公司科学规划、合理使用返还用地,提升股份合作公司自身的造血功能。
三、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打破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要通过培训和教育等途径,培养本地人才,提升原居民素质,使原居民真正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竞争。同时,也希望政府在股份合作公司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更强有力的支持。
四、为企业转型发展松绑减负。建议加快仍保留“三合一”管理模式的社区改制工作,使这部分股份合作公司能更专注于企业经营,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同时,进一步减轻股份合作公司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负担。在社保缴费方面,希望政府能考虑到社区在转地工作中所作出的贡献,相应解决由股份合作公司所承担的那部分原籍居民社保缴费。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宝安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人才匮乏,本土高端服务业企业生长环境欠佳,产业扶持政策未成体系,缺乏龙头企业和集群区域辐射。针对这些问题,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科学规划产业用地,提高现代服务业用地规模,推动产业合理布局。
二、建议抓紧细化、完善宝安现代服务业发展指导目录,明确行业发展重点和支持方向,逐步形成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系。
三、大力培养、引进现代服务业领军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一支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
四、创造良好的环境,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培育和壮大宝安本土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小型民营企业。
五、大力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充分发挥宝安拥有深水港、国际机场等区位优势,优化物流布局,改革物流管理体制,积极引进资金和先进物流管理理念,推广先进物流管理技术,加快培育物流服务品牌和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产业,推进物流信息化。
六、打造一两个辐射范围广、带动能力强的高端服务集聚区。
七、加大高端项目的招商引资,实施“大型高端”优先战略,打造或引进一批现代服务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