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招商网讯:汕头是一个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的城市。要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唯一的出路就是加快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0年来,我市经济增长方式从传统的靠资源要素投入逐渐转变为走集约型、可持续发展道路。特别是近两年来,我市把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作为转型升级的重头戏,按照“优化一产、提升二产、突破三产”的总体要求,实施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构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
“四大产业计划”的出台实施,无疑为汕头加快推动产业集聚和优化升级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立足本市的产业基础和民营经济活力强的优势,推动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速计划”提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总部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建成区域性综合服务体系;“传统优势产业提升计划”发出依托现有产业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检验检测、产品认证等公共服务平台和科技创新平台的积极信号,通过产学研合作,引导传统产业做强做大、集聚发展、转型升级;“蓝色海洋综合开发计划”则提出以建设海洋经济试点城市为契机,大力发展海洋运输业、滨海旅游业和新兴海洋产业,进一步壮大海洋经济。这四大产业计划的实施,将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催生一批产值超百亿的行业龙头企业,形成一批产值超千亿的产业集群。
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如果仅仅停留在一系列“计划”上,无异于纸上谈兵。令人欣喜的是,市委市政府更着力强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和服务。一方面出台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在土地保障、资金引导、项目建设、技术攻关、市场拓展、人才支持、政府服务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破解制约新兴产业发展的难题。另一方面充分运用特区立法权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进政府治理变革,努力建设阳光、法治、服务政府,打造公开透明、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为推动转型升级、建设幸福汕头提供制度保障。
让我们看看以下一组数字:今年上半年,全市面向生产性的服务业完成投资15.37亿元,同比增长73.2%;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投资分别增长242.3%和401.3%;文化产业完成投资28.56亿元,增长87%。新兴产业和服务业投资增长的势头,显现出我市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的成效。
近两年来,我市一方面重视招商引资,通过扩大增量优化产业结构和水平;另一方面重视做大做强现有企业,通过存量的提升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汕头充分发挥央企和国内外大型企业、本地民资和海内外潮商“三种资源”的作用,狠抓招商引资,瞄准引进一大批大型国企、央企来加快推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在实施四大产业计划的过程中,通过精心包装、策划了一些项目,引进中核、中远、中航、中国五矿、华润等一批大型央企,携手开展战略合作。把扶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做精做专是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抓手,我市不断加大力度扶持、服务好企业,改善企业发展环境,推动企业上规模、上档次。2010年以来,全市新增上市企业14家,总数达到21家,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家数排名全省前列,成为全省利用资本市场比较活跃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