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开发区招商引资网
东莞加大扶持政策 力助企业脱胎换骨
来源:网群国际    浏览:

东莞加大扶持政策 力助企业脱胎换骨

  东莞招商自主品牌集群驶入快车道

  “100家代工厂转向做品牌,能成功的或许只有一家。”这句话在代工行业内曾经广有流传。可如今在东莞,一家家企业正在用自己的精彩转变打破了这一说法。

  创立于1985年的创科集团算得上是东莞加工贸易企业的老字号。1988年,创科在东莞市厚街镇设立第一间加工贸易企业东莞厚街科技电业厂,随后又相继在厚街镇设立东莞创机电业制品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投资总额达2.06亿美元。

  从2000年开始,创科积极实施自主品牌战略,在全球收购多个欧美高端知名品牌,并以此为突破口,大力引进相关技术和人才开拓国际市场,创立多个自主品牌。

  “品牌先行是我们开启转型大门的一把利剑。”创科政府事务总监吴文兵介绍说,目前,创科已经拥有超过10个自主品牌,产品市场份额位居全球同类第二位,成功实现从设备生产商(OEM)到设计生产商(ODM)到品牌生产商(OBM)的转型。

  创科依靠创建自主品牌转型的故事在东莞加工贸易企业中并非个案。2008年以来,东莞全市加工贸易企业共培育出自主品牌2257个,收购国外品牌397个。截至目前,东莞全市出口300强企业基本上实现了“设计+生产”的运作模式,ODMOBM混合生产模式企业产品出口总值超过45%。全市加工贸易企业拥有海内外注册品牌3599个。

  在这一系列漂亮转身的背后,随处可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的强有力扶持。东莞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过程中,积极鼓励港台企业建立大型品牌产品专卖场,发展品牌连锁、专卖店等现代流通模式,集中力量打造和培育东莞外商的区域品牌,帮助企业建立多层次的自主品牌销售渠道。

  从2011年起,东莞市政府更是在原有基础上,将科技东莞工程资金提高到每年20亿元,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大对加工贸易企业创建自有品牌的政策支持,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和创立品牌。

目前,东莞正在全力鼓励现有加工贸易企业设立研发中心或研发机构,力争全年加工贸易企业新增研发机构150家以上,全市“委托设计生产和自有品牌”产品出口占比达55%,实现向“微笑曲线”两端的积极延伸,打造东莞本土自主品牌集群。

近日,包括京瓷美达办公设备(东莞)有限公司在内的69家加工贸易企业成为东莞首批加工贸易转型示范企业。回过头看不难发现,这些转型示范的崛起轨迹,始终有着政府扶持的身影。政府在帮助企业克服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倒逼所带来的外需持续低迷、企业综合成本大幅提升等不利因素的叠加挑战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事实证明,拥有自主品牌和设计、销售渠道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反而在逆势中走强。在各项创新政策的扶持下,加快创立自主品牌、提升产品科技含量等重要共识,在应对挑战中看到新机遇、开拓新市场正在逐步成为东莞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的共同标签。

  市场结构由“依赖外销”向“内外并举”转变

  国际金融危机后,随着国外市场的持续低迷、订单下滑,“内销”一词开始频繁挂在不少加工贸易企业主的嘴边。2008年以来,东莞全市外资企业内销总额从1339.2亿元增加到2479.2亿元;企业内销占内外销总额的比重从26%提高到34%;新兴市场出口占比从7.5%提高到10%。在守住外销的同时,试水进入内销市场,成为不少加工贸易企业谋求转型升级的共同选择。

  “加工贸易企业从外销转战内销,最重要的是搭建平台。”常禾电子副总经理周艳红在内销市场摸爬滚打数年发现,加工贸易企业在转战内销过程中,往往面临知名度不高、缺乏有效营销渠道等挑战,这个时候,企业最需要有公共服务平台的牵线搭桥。

  这一问题显然已得到东莞政界的重视。近年来,东莞在帮助企业稳定海外市场的同时,已将主要精力投入到通过搭建若干内销对接平台协助企业拓展国内市场,尝试建立营销网络和自主品牌,从而达成政府增税、地方增效、企业增利“一举三得”。

  例如,东莞率先在全省推行“内销集中申报”,并拿出3000万元提供内销“集中担保”,解决企业内销资金积压问题。东莞还与香港贸发局合作,每年资助企业参加50多场国内外大型展览会,提供创建内销品牌辅导服务;并与沃尔玛实施“出口企业内销辅导计划”,连续两年共组织东莞400多家加工贸易企业在北京、上海、南京、深圳、昆明、成都等国内一线城市的30多家沃尔玛购物广场举行“东莞外贸商品展销周”,借助沃尔玛的销售渠道提升东莞外贸产品在国内的知名度。

  电子商务市场的开拓同样获得重视。目前,东莞已与阿里巴巴签订合作协议,在网上交易平台设立“东莞制造”专区,资助超过3000家加工贸易企业利用阿里巴巴商务网开拓国内市场。

  2011年,东莞成功举办第二届“台博会”和承办第三届“外博会”。“台博会”创造商机达20亿元,“外博会”达成商贸项目5960宗,总金额577亿元,其中东莞市外资企业成交额131.6亿元,比上届增长6.5%。东莞台商集体打造的“大麦客”内销平台,首家旗舰店也于20116月正式开业。

  2011年,东莞全市外资企业国内销售2479.2亿元,增长18.7%,占内外销总额的34%,推动市场结构成功实现由“依赖外销”向“内外并举”转变。

  高新项目助产业脱胎换骨

  今年上半年,东莞在“三重建设”的强势带动下,经济增速在后半程有所提高,招商引资政策效果凸显。其实,观察数年来东莞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的历程不难发现,东莞在招商方面一直狠下工夫。

  以设立在厚街的东莞三星视界有限公司为例,2010年,三星视界完成2000万美元的增资,用于引进新型产品AM-OLED;几乎在同一时间,东莞开始实施一系列“扶优扶强”政策;到了2012年上半年,厚街镇仅靠三星视界一家产值的增长,就增加138.5亿元的工业产值,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39%

  三星视界这些重点企业的规模明显增大,总部要素明显增加,龙头带动效应逐步显现,给正在经历转型阵痛的东莞加工贸易产业注入了一剂兴奋剂。

  全市层面的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东莞全市新签、增资和实际到资超千万美元项目449宗,千万美元以上项目吸收外资77.3亿美元,占吸收外资的36.6%;全市外资企业新增地区总部3个,新增拥有自主品牌的加工贸易企业632家;全市出口300强企业增资占全市的比重从10.6%提高到20.1%、引进先进设备金额占全市的比重从8.4%提高到16.9%

  大项目的引进同样离不开用地保障,20085月,广东实施双转移战略,东莞因势利导出台拟转出产业最低投资强度指导性标准,提高电线电缆制造等13种产业项目的行业准入门槛,推动在东莞欠缺比较优势的产业向粤东西北地区转移,为加工贸易企业成功转型腾出发展空间。

  东莞利用与省内欠发达地区合建的9个产业转移园,加快建设莞韶和莞惠两大省级产业转移园区,定向有序转移一些消耗资源多、附加值低的生产加工环节,并加强转移园与东莞产业的配套合作。

  近年来,东莞市转移到省内各地的企业项目超过1500个。其中,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已引进投资项目198个,投资额137.6亿元;东莞(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已引进投资项目21个,投资额37亿多元。

  东莞外经部门透露,接下来,东莞将落实全市重大项目招商引资“1+5”政策体系,实施“揽月工程”,带动加工贸易产业的整体发展、结构提升;并继续赴日本、台湾地区开展登门招商活动,动员企业海外总部将更多优质项目投放到东莞。

  政府方面还将开展“送服务上门”活动,引导和帮助优势企业加快增资扩产和并购重组,增加企业总部要素,加快引进一批上规模、上水平、产业带动强的企业,尽快实现东莞产业发展的“脱胎换骨”。

  案例

  钜升电子:无人化车间的转型密码

  今年7月,全省首条智能模具制造生产线在东莞钜升塑胶电子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钜升”)正式启用。省科技厅副厅长余键彼时感叹,这正是转型升级最迫切需要的一种生产方式,值得大力推广。钜升的无人化车间里,蕴藏着这家传统制造企业的转型密码。

  钜升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从事精密模具制造业务,员工最多时超过3000人。与东莞大多数传统制造企业类似,长期以来,钜升依靠单一的国际贸易维系发展。

  转折点出现在那场波及至今的国际金融风暴。彼时,大量加工贸易型企业频频倒闭,主营外贸的钜升电子在业务上受到较大影响,钜升开始试水国内市场,在自主创新、自动化生产苦练内功。

  2011年,钜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2项,另外还有发明专利申请3项。要知道,在此之前,钜升甚至从来没有申请过任何专利。

  “这一切巨变都得益于企业敢于投入,大力引进人才、更新设备。”据公司总经理助理蒋仕元介绍,钜升在做国内市场时发现,国内客户很看重企业的资质、专利。每到这个时候,他们就两眼一抹黑。

  两年前,钜升开始在公司内部组建一个专门与政府有关部门对接联络的小组,积极参与政府主导的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各项工作;随后大手笔投入成立研发部,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引进、培养科技创新团队。

  对自主创新的专注给钜升带来的效益是显而易见的。以全省首条智能模具制造生产线的出现为例,其中的绝大多数技术来自钜升与国内大学的产学研合作成果。

  2011年,钜升决定斥资2亿元,与香港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多所高校合作研发,建设一个全自动化、信息化、智能控制绿色制造的模具车间,分33期完成。与此同时,钜升投入超过2000万元导入世界顶尖信息系统SAPPQ manager车间管理系统,最大限度地优化排产体系和流程。

  生产设备有效利用率提高15%,平均交货期缩短20%50%,用工量减少50%,产品累计不良率由15%降到7%以下……一系列数据显示,无人化车间投入使用后,企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产品也逐步实现高端化。钜升凭借对智能自动化生产及自主创新研发的大手笔投入,一改以往人们对模具行业劳动密集、自主产权薄弱的刻板印象。记者 黄少宏

项目合作:18361148798    或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温馨提示:本站提供免费发布服务,但对信息的合法性、实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名录资源由会员为向全球展示品牌形象上传,个人信息均经处理后发布,如有遗漏戓涉嫌侵权他人及不愿展示形象的,请将“该页网址和需修改及删除的内容”发至本站邮箱戓留言给我们处理。凡注册会员并发布信息或名录资源的,均可定期获得全球项目参考及合作机会。本站名录资源概不对任何第三方开放,更不提供如交换、出售及查询等服务!
项目合作及建议请留言:请理性留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姓名: 手机: QQ号: 微信: 邮箱:
验证码 点此换一张
关于我们 招商培训 代理招商 代理投资 代理融资 代理政策 战略伙伴 服务外包
广告报价 汇款方式 合作方式 免费发布 网群建设 诚聘英才 网站导航 设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