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和县招商引资网
西和县概况
来源:网群国际    浏览:

    西和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西和县概貌、西和县政区地图),陇南市北端。全县辖6镇14乡,384个村委会,10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万人。总面积1861平方公里,耕地60.45万亩,人均1.5亩,人口密度210人/平方公里。西和县地处西秦岭南侧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上游,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属梁峁沟壑区,地表起伏平缓,土质肥沃,东南属岭南山林区,峰峦叠障,山岭陡峻。境内平均海拔1692米。气候湿润,四季分明,属暖温带半湿润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4℃,平均无霜期183天,平均日照期为1842小时,年均降水量为533毫米。有大小河流8条,年径流量1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约1亿立方米。
    西和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定居、生息、繁衍。秦代属西县、武都县、上禄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始置武都郡。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改隶岷州。公元1142年,宋金议和,金人以岷字犯金太祖完颜旻讳,乃改岷州为和州;又以淮西原有和州,故加西字为西和州,以别于淮西之和州;清康熙七年(1648年)直隶巩昌府;民国初改巩昌阶道为陇南道,辖西和等县,旋改渭州道,治天水;民国16年(1927年)废道制,西和属天水专区;建国后,1949年划归武都专区;1956年又归属天水专区;1985年划归陇南地区(今陇南市)。西和人文资源丰富,仰韶、马家窑、齐家文化遗址遍及西汉水及漾水河流域。长道镇宁家庄遗址,距今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是陇南先民开拓最早的地区之一。北部河谷是秦王朝发祥的摇篮,氐羌民族又在南部高山崛起。三国时期,诸葛孔明挥师北伐,六出祁山,两度过境。魏晋时期,杨氏氐羌在此建立政权,史称“仇池国”,历经四百余年,称雄一时。唐代诗圣杜甫入蜀途中,路经西和,留有《仇池》、《寒峡》、《法镜寺》、《青羊峡》、《龙门镇》、《石龛》等著名诗篇。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梦游仇池而对仙山福地无限向往,诗曰:“一点空明是何处,老人真欲往仇池”。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西和的地上地下资源非常富集,曾被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称之为“复杂的宝贝地带”。 一是地下资源丰富。有铅、锌、锑、铜、铁、金、银、大理石、石灰石、水晶石、硫磺及油页岩等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其中铅锌矿已探明的储量为3350万吨,金属量264万吨,属全国第二大铅锌矿带——西成铅锌矿带向西延伸部分;锑矿已探明储量为520万吨,金属量15万吨,为全国第三大锑矿;黄金资源散布全县。 二是地上资源富集。境内有亚 热带、温带、寒带树木1000多种,森林覆盖率41%,面积为1100万亩;农作物以小麦、玉米、洋芋、荞麦为主,经济作物有白云豆、胡麻、菜籽等,中药材以半夏、红芪、党参、大黄、当归、柴胡、西贝母为主的约1000多种,种植面积5.4万亩;有包括大鲵、红腹锦鸡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在内的野生动物300多种,还有薇菜、蕨菜、木笼头等食用药用菌和山珍野菜100多种。西和所产半夏其品质优良,知名度甚高,2004年被命名为“中国半夏之乡”。西和的“大红袍”花椒,皮红口黄,粒大肉厚,在唐代被列为贡品,现有种植面积21.7万亩,年产量1933.4万公斤。西和核桃个大皮薄,籽粒饱满,种植面积18.65万亩,年产量达1200万公斤。 三是旅游资源独特。西和山川秀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世人注目的“仇池古国遗址”因其悠久历史,神奇传说,俊秀景色而中外驰名,早在五千年前的上古时代,《开山图》云:“仇池山四绝孤立,太昊之治,伏羲生处”,华夏人文始祖伏羲就出生于仇池山主峰伏羲崖,今日仇池山,突兀特立,千峰浮动,红岩如霞,奇峦竞秀,山下江河奔涌,峡谷古秘幽深,是游人步行探险,寻古探幽的绝佳去处。晚霞湖水色绮丽,湖光山色,景色宜人,可供游客泛舟垂钓。境内还有“圭峰秋月”之称的云华山,有“塔山烟云”之称的塔子山,有“峰腰石龛”之称的八峰崖,有“九眼鼎沸”之称的九眼泉旅游景点,县城两山隍城森林公园和观山植物园徇丽别致的自然景观十分诱人,这些景观与天水麦积山、四川九寨沟遥相呼应,连成一线,为旅游开发展示了广阔的前景。四是文化符号鲜亮。西和文化发展特色明显,西和乞巧节、陇南影子腔、仇池山歌、羊皮鼓舞、春倌等民间文化独具特色;刺绣、草编、柳编、根雕、盆景、仇池石等民间工艺品丰富多彩;杠子面、麻烧饼、诸葛军盔等地方小吃和特色食品风味独特。

    长期以来,由于人多地少、交通不便、自然灾害频繁等诸多原因,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先后被列为国扶贫困县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十五”以来,特别是近两年来,在省市的正确领导下,西和县委、县政府高扬“抓班子、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的主旋律,坚持“举特色旗、走富民路、建小康县”的发展战略,坚持“铅锌富县、特色产业和劳务富民”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打造陇南经济强县和陇上文化名城的奋斗目标,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艰苦创业、加快发展,全县经济社会驶入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西和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

(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6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9.57亿元,同比增长10.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亿元,同比增长26.2%;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亿元,同比增长14.2%;实现大口径财政收入1.72亿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600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85元,同比增长8.3%。获得了全市经济责任书考核一等奖。今年1-6月份,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8亿元,同比增长14%;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47万元,同比增长15%;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18718万元,同比增长134.06%;全县农民现金收入达到716元,同比增长8%;夏粮总产预计达到8281.4万斤,同比增长2.1%。经济发展指数排全市第一位。(二)项目建设遍地开花。近年来,西和县委、县政府认真按照省市发展抓项目的战略要求,以项目建设为总纲,进一步健全项目工作机制,强化项目调度考核,全力推动项目建设。2006年,全县新上各类建设项目101项,完成投资3.5亿元。今年,全县计划开工各类建设项目105项,计划投资4.53亿元,目前已开工90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8亿元,同比增长49.2%。伏羲大道、晚霞湖旅游度假区和县城东西两山公园建设工程、县城南出口拆迁改造工程、城南小区和城区专业市场建设工程、滨河公园工程、县城垃圾处理场工程、县城东西两山滑坡治理工程、卢昌路工程、卢河至六巷公路铺油改造工程、喜赵路改建工程、马元提路工程、石峡至西高山通乡等级路改造工程、西苏路改造工程、陇南瑞雪万吨马铃薯精淀粉加工项目、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整村推进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农村沼气池建设工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大桥蔬菜市场工程、法院审判大楼工程、职教中心教学实验楼项目、县医院住院综合大楼项目、县文化馆项目、县一中公寓楼项目、两所一庭建设项目、十里110千伏变电站工程、“乞巧文化”开发工程、仇池山等景区旅游开发工程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得快速发展。

(三)工业实力显著增强。牢固树立工业强县战略,加快推进工业科学发展,积极培育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尖崖沟铅锌矿锌冶炼扩建、开源矿业公司马家河金矿开发、陇星锑业公司锑白项目、瑞雪万吨马铃薯精淀粉项目、万吨次氧化锌项目、碱式碳酸锌项目、黑虎桥铜矿项目等23个工业项目先后开工建设,初步构建起了以铅锌锑工业为主体,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两翼的县域工业体系。全县铅锌浮选能力达到日处理矿石量1600吨,锌冶炼能力达到3万吨/年,锑冶炼能力达到2000吨/年。2006年全县1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8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39亿元,实现利税1.38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92亿元,同比增长36.9%,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57亿元,同比增长53.5%,实现利税1.88亿元,同比增长52.3%。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80%。

(四)特色产业和劳务经济不断壮大。按照“建基地、办龙头、兴产业”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洋芋、经济林果、中药材、畜牧养殖四大特色产业,加快建设50万亩洋芋、30万亩核桃、25万亩花椒、10万亩苹果、10万亩中药材、40万亩日本落叶松六大特色产业基地。2006年全县新增洋芋种植面积4.5万亩,新发展核桃5万亩、花椒1.1万亩、苹果1.4万亩、中药材1.2万亩,今年春季一次性栽植核桃7.95万亩、花椒3.1万亩、苹果1万亩、日本落叶松3.2万亩,全县洋芋种植面积达到36万亩、核桃面积达到18.65万亩、花椒面积达到21.7万亩、苹果面积达到6.35万亩、中药材面积达到5.4万亩、日本落叶松面积达到34万亩。通过招商引资,重点龙头企业建设项目陇南瑞雪万吨马铃薯精淀粉项目9月初将投入生产。扎实推进“十百千万亿”工程,全面启动了姜席、何坝、苏合优质马铃薯示范园区;长道、石堡高效林果示范园区;十里半夏标准化种植示范园区;何坝“三蒜”示范园区;大桥、太石河、蒿林冬播蔬菜、特色经济林果示范园区;西高山、石峡核桃高效丰产示范园区;何坝、十里大棚蔬菜示范园区;晒经、马元中药材示范园区;苏合镇原红杏示范园区;黄江水库立体养殖示范园区等十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目前园区建设已完成投资560万元,其中整合项目资金180万元、县财政投入100万元、企业帮扶110万元、群众自筹170万元。依托晚霞湖、黄江水库良好的水资源条件,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投资25万元在晚霞湖建成鱼苗繁育场一处,人工繁育鱼苗15万尾,投资30万元建成了黄江水库立体养殖示范园区,投放鱼苗3.8万斤。发挥大桥三乡光热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河谷川坝区6000亩土地已有一半退出小麦种植,占地80亩的大桥蔬菜市场已开工建设。立足全县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农民自发外出务工已成气候的实际,我们把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产业来抓,投资45万元建成了劳务输出和再就业服务大厅,为劳务输出搭建起了便捷的信息服务平台。在北京和天津设立了联络处和劳务工作站,进一步加强了与用工地区和用工企业的沟通与联系。多方筹资240万元,开工建设集党校教育和农民工培训于一体的县委党校综合楼,筹资90多万元将改制后的兴和农机公司改建为农民工培训基地。2006年,全县共培训农民工2.6万人次,输出8.72万人次,创劳务收入3.38亿元。今年1-6月份,全县共培训农民工4.11万人次,输出11.55万人次,其中有组织输出3.63万人次,创劳务收入1.64亿元。

(五)文化旅游产业迅速崛起。2005年,西和县委、县政府在重新审视县情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战略举措,以古仇池文化发掘和晚霞湖旅游景区建设为重点,高标准编制完成了晚霞湖旅游景区、观山植物园、隍城森林公园和漾水河滨河休闲带修建性详规,完成了晚霞湖环湖路和东西两山公路硬化,晚霞湖环湖绿化、晚霞湖码头、仇池碑林和朝阳亭、白云亭等景点建设,将晚霞湖与县城隍城森林公园和观山植物园连为一体,成为名副其实的西和县城后花园。打通了云华山、八峰崖、香山、烧香台、凤凰山等重点景区公路10条73.7公里,为旅游开发铺平了道路。大力传承和保护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举办了2006年首届仇池山歌文化艺术节,“乞巧节”被列入甘肃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西和县正式被中国民协命名为和“中国乞巧文化之乡”,羊皮扇鼓舞走出大山,亮相央视,极大地提高了西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今年,西和县在进一步加快“一湖两山”旅游开发的同时,聘请国内一流的旅游规划设计单位加快编制仇池山、云华山、八峰崖旅游规划,并以“中国乞巧文化之乡”的挂牌命名为契机,全力筹办“中国乞巧文化旅游节”,进一步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传承和保护。通过短短两年的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迅速成为全县新的亮点,成为世界认识西和的重要窗口。

(六)投资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在交通建设上,大力发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深入开展交通大建设活动,自2006年以来,全县累计开工建设各类公路48条438.7公里,完成投资7195万元(其中县财政投资2873万元)。其中伏羲大道总投资5000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500万元,南北两段10.14公里路基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的53%,5座大中桥梁已全部开工建设。卢昌路总投资3041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921万元(其中县财政投入700万元),国庆节前将建成通车。“三纵六横”公路网络不断完善。在城市建设上,按照按照“科学化规划,大手笔运作,高质量建设,铁手腕管理”,打造以文化为特色,以工商业、服务业为支撑的陇上文化名城的城市发展思路,重新审视定位县城功能,将“一湖两山”纳入了县城总体规划。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城区公路1200米,完成投资103万元;综合治理城区白水河堤756米,配套建设亲水平台4625平方米,休闲长廊2991平方米,安装仿汉白玉栏杆545米,完成投资209万元;更新改造城区绿化带4600多平方米,完成投资90万元;治理小巷道12条8636平方米,完成投资83.6万元;开工建设垃圾处理场1处,已完成投资70万元。积极着手规划建设城南新区,城南新区规划和城南300亩土地的统征储备工作即将完成,城南出口拆迁改造工作即将全面展开。随着城南新区和伏羲大道的建成以及“一湖两山”建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西和县城不仅城区面积将扩大两倍以上,城市功能也将更趋合理和完善。在水利建设上,以供水、灌溉、防洪三大体系建设为重点,新发展水浇地6850亩,集雨节灌面积9440亩,新修河堤8.98公里,新建人饮工程13处,解决了1.7万人的饮水问题,全县累计已有8.1万农村人口用上了自来水。在能源建设上,城区电网改造工程、十里110千伏送变电工程、六巷35千伏送变电工程等一批重点电力项目相继开工建设,330千伏送变电工程完成选址,农网改造基本完成,全县乡、村、户通电率分别达100%、96.1%和97.3%。大力发展沼气池等农村清洁能源,目前全县已建成沼气池3000座,新开工2000座。在生态建设上,抢抓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日本落叶松,先后建成了赵家山、孙家沟等10个万亩示范基地,全县日本落叶松总面积达3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1%。随着投资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许多外地客商把发展的目光投向了西和,今年上半年,全县共签约招商引资合同项目10个,签约资金总额3.75亿元,合同引资3.75亿元,引进到位资金1.246亿元。

(七)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坚持走开发式扶贫的路子,以整村推进和易地搬迁项目为载体,以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培训和特色产业开发项目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两年来共实施整村推进项目31个,易地搬迁项目5个,全县有1.98万贫困人口稳定解决温饱,0.76万绝对贫困人口基本决绝温饱,全县扶贫工作2005、2006连续两年名列全省考核第一名。为加快全县小康社会建设,积极探索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2005年9月,西和县委、县政府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全县选择了5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从县直单位抽调了50名农村工作特派员和50名农业科技特派员,驻村开展以致富项目、致富信息、农业科技、专业协会、基础设施、沼气建设、安居工程、传输网络、民主法制和先进文化“十个进村”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创建活动。2006年,有效整合各类项目资金508万元,县财政筹集资金100万元,帮建单位投入130.86万元,在长道川口、卢河玉明、何坝麦川等50个示范村实施了以道路改造、人畜饮水、沼气池建设、特色种养殖业为主的119个发展项目,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今年,县上计划整合扶贫、农牧、水利、交通等各类项目资金1000万元,县财政筹集资金50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全力支持示范村建设。目前,县财政已首期拿出启动资金248.8万元,在示范村启动实施以人饮、沼气、道路改造等为主的项目52个。其中在长道镇新农村示范长廊建设上,整合各类项目资金400万元,县财政补助111万元,部门帮扶143.4万元,群众自筹1120万元,以川口、刘磨、丰收3村为重点,辐射周边4村,发展澳洲青苹5682亩,中药材186亩,发展养殖大户134户,种植优质高粱1400亩,年加工笤帚400万把,年输出劳动力1800余人。新修凤凰山景区公路6.3公里,整修农路14.2公里,新修堤路3.2公里,新建沼气池86座,硬化小巷道5000平方米。新建川口、刘磨、丰收村民小区3处1.42万平方米,规划新建住宅366户,其中川口村86户住宅已完工,丰收村90户住宅主体工程已完成,刘磨村190户住宅正在建设,一条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容村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长廊初步形成。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涌现出了长道川口村、西峪乡卢水村、何坝镇麦川村等一批新农村建设典型,受到了省市的充分肯定。

(八)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高度关注民生,全力解决群中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全县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到30.14万人,参合率达到84.2%,自2006年元月运行以来,已为5194人报销医药费507.06万元,人均报销976元,“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加快建立济困病床制度,在县医院和县中医院设立济困病床19张;提高基层卫生院人员工资待遇,全县乡镇卫生院186名在职人员和107名退休人员工资从2007年4月起全额由县财政供给;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标准,从2007年元月起发放标准由2006年的人均80元提高到了90元;努力扩大城镇社会保险覆盖面,出台了《西和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的意见》;全力解决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问题,解决了95户一户一人的就业问题。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巩固“两基”攻坚成果,继续扩大高中办学规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县一中学生公寓楼、职教中心综合楼、陈沙立爱心小学等项目开工建设,22所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全部建成投用;积极推进教育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行中小学校长聘任制,全县中小学校长的公开选拔聘用工作即将完成。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和农村卫生队伍建设,13所乡镇卫生院改造项目和县医院传染病区项目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中医院住院大楼建成即将投用,县医院住院综合大楼开工建设。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服务和管理水平稳步提高。落实最严格的土地政策,深入开展土地市场秩序专项治理,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得到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县”创建工作扎实推进,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加强,信访突出问题得到妥善处理,全县政治社会和谐稳定,为全县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项目合作:18361148798    或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温馨提示:本站提供免费发布服务,但对信息的合法性、实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名录资源由会员为向全球展示品牌形象上传,个人信息均经处理后发布,如有遗漏戓涉嫌侵权他人及不愿展示形象的,请将“该页网址和需修改及删除的内容”发至本站邮箱戓留言给我们处理。凡注册会员并发布信息或名录资源的,均可定期获得全球项目参考及合作机会。本站名录资源概不对任何第三方开放,更不提供如交换、出售及查询等服务!
项目合作及建议请留言:请理性留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姓名: 手机: QQ号: 微信: 邮箱:
验证码 点此换一张
  •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 关于我们 招商培训 代理招商 代理投资 代理融资 代理政策 战略伙伴 服务外包
    广告报价 汇款方式 合作方式 免费发布 网群建设 诚聘英才 网站导航 设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