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埃塞《资本》周报消息,《埃塞制药发展国家战略与行动计划》日前成稿,将与埃塞《第二个增长与转型(五年)计划》同步实施。该方案由工业部、卫生部和世卫组织联合起草,旨在促进埃塞制药业发展并增加出口。这一计划将帮助本地制药企业和相关单位加入到产业链中,并在每一环节增加本地参与机构的数量。
该报告已于6月3日提交给埃塞最高当局以及从事卫生领域事务的国际组织进行审议。
吸引更多国际直接投资,建立研发平台是报告提出的七个优先目标之一。通过遵守实施的〈制造业实践范例〉,来使本地药品生产达到安全、高效、高质量的标准。为实现这些目标,该报告建议可以实行原材料集中采购、鼓励购买技术、促进人力资源发展、提高生产率等措施。报告建议由2年前成立的“食品饮料药品产业发展研究院”来推动制药业关键进口原材料的集中采购与仓储分销,以降低行业成本。报告建议政府为厂商购买资本品发放5年期贷款,建议由“食品饮料药品产业发展研究院”出面与3至5家领先的药品生产技术企业谈判,实施“最佳供应商”机制。
报告对埃塞传统医药也有提及。建议对传统药品与草药给予一定重视,并在国家层次协调和整合这类药品的研发。
报告提出建设5家符合国际GMP标准的制药企业,并在2025年将数量提升到20家。并在未来5年最少催生一家API药品生产企业,使这类本地企业数量在2025年达到3家。目前埃塞在API生产领域是空白,主要从中国和印度进口。
报告预测本地生产的符合GMP国际标准的药品将在2020年实现出口3000万美元,在2025年实现出口8000万美元。埃塞政府预测在即将结束的〈增长与转型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药品出口收入为2000万美元。有数据显示,这一金额为200万美元。
随着食品药品医疗管理控制局的建立,埃塞已经开始采用世卫组织的GMP标准,并在实施了GMP五年路线图(2013-2018)。该路线图旨在帮助公众获得可持续的、可负担的、安全的、高质量的本地药品。
目前埃塞共有约200家药品与医疗设备进口商,22家药品与医疗设备供应商(生产商),其中9家直接从事药品生产。多数制药企业尚不能满负担运营,其产品仅占有本地市场20%份额。,本地制药企业销售额为4423万美元。在列入国家重点药品名单的380余种药品中,他们生产了90种。据统计,埃塞私人药品市场规模约为1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