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科技园招商引资网
中国科学院下属研究机构简介(15)
来源:网群国际    浏览:

青海盐湖研究所副所长:吴志坚(主持工作)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新宁路18号邮政编码:81***

电话:0971-630***

传真:0971-630***

信箱:wangyy**[ta]**,a.c.cn

网址:http://www.**l,a.c.cn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以下简称“青海盐湖所”)建立于1965,是以中国科学院西北化学研究所为基础,与北京化学研究所、兰州地质研究所等单位的盐湖专业组合并搬迁组建而成。19666,经国家科委批准,与在西宁毗邻组建的化工部盐湖化工综合利用研究所合并,隶属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所是资源环境类的公益性研究所,2002年成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之一,是我国唯一专门从事盐湖资源环境科学应用基础研究、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培养盐湖科研高级人才的国家级科研机构,致力于攻克制约我国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关键技术,为盐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基础,使我国盐湖科技走在世界前列。20165,经中国科学院党组决定,由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兰州文献情报中心、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及青海盐湖研究所整合成立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以下简称“西北研究院”),青海盐湖所成为西北研究院二级事业法人单位。2016,青海盐湖所着力推进重点工作,围绕西北研究院筹建工作大局,深入谋划所研究领域和方向工作重心,进一步凝练“一三五”发展目标,统筹布局“十三五”发展规划,以促进成果产出落地为主线,统筹布局科研工作和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充分服务青海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青海盐湖所设有中国科学院盐湖资源综合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青海省盐湖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青海省盐湖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青海省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盐湖数据中心5个研究平台,盐湖化学分析测试中心、盐湖资源环境信息中心、青海中科盐湖科技创新有限公司、甘河工业园区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中试基地4个支撑平台。青海盐湖所设有科技成果展览室和图书阅览室,有以下大型仪器设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低真空扫描电子显微镜、气体稳定同位素质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激光粒度分析仪、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光谱仪、热电离同位素质谱仪、元素分析仪、X射线单晶衍射仪、释光测年仪、同步热分析仪、原子荧光光谱仪、比表面仪、离子色谱仪。截至2016年底,盐湖所正式职工共245(不含博士后、访问学者及客座人员),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97,占职工总数的80,4ꎻ正高级人员26,占专业技术人员的13,19ꎻ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54,占专业技术人员的27,4ꎻ有博士学位的65人、硕士学位的74,分别占职工总数的26,53%和30,2ꎻ全所职工平均年龄41,35岁以下的职工99,所占比例为40,4%。青海盐湖所是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现设有化学、地质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化学、地质学、化学工程与技术3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化学工程、材料工程和地质工程3个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点。2016年青海盐湖所招收研究生39(其中硕士生27人、博士生12),共有在学研究生122(其中硕士研究生81人、博士研究生41)。科研机构363青海盐湖所还设有化学、地质学2个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出站2人、进站1,在站博士后2人。2016,青海盐湖所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国家和中国科学院有关科技发展的政策法规、发展纲要,不论是在申请国家项目、与企业深度合作方面,还是在科研平台的建设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战略规划方面,根据中科院“十三五”发展规划,深入研究分析盐湖主要研究领域的科技发展态势和特点、国家和区域发展的战略需求,谋划与西北研究院学科交叉、融合,广泛交流,征求意见,调整和凝练“一三五”发展目标任务,确立了新的战略定位,即面向世界盐湖科技前沿,面向国家对钾肥,以及锂、镁、硼等重要原材料及高端产品的战略需求,面向我国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事盐湖成因与演化、盐湖资源与化学、盐湖资源综合与高值化利用等的研究与研发工作,为我国钾、锂、镁、硼等战略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及高效与高值化利用提供科技支撑,对我国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发展进行科技引领,提供人才储备,将青海盐湖所建成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特色研究所3个重大突破(青藏高原盐湖锂资源绿色分离及高效开发、盐湖镁资源特色与高值化利用、钾资源可持续利用)5个重点培育项目(铬铁电化学溶出法制备铬酸钠工艺研究及系列铬盐产品的清洁化制备工艺、基于盐湖资源的储能材料研究与应用、盐湖资源环境数据集成与应用、柴达木盆地盐尘暴的环境效应及生态修复、塔里木隐伏钾盐矿预测及探查方法体系构建)。在科研项目方面,2016,青海盐湖所继续鼓励科研人员申请各类国家项目和地方政府项目,并与企业积极开展合作,截至201612月底,青海盐湖所纵向科研项目争取及获批情况如下,国家自然基金全所共申请42,其中面上项目15项、青年项目27,获批6,其中面上和青年项目各3项,联合基金青海盐湖所牵头申报共28,获批4项,获批青海省科技厅项目17,其中基础研究类项目11,成果转化类5,重大专项1(绿色、清洁铬化工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示范),企业横向委托项目7项。在科研产出方面,2016,青海盐湖所申请发明专利84,授权48ꎻ发表.CI38,EI10,中文核心55篇,青海高镁锂比盐湖提锂关键技术及应用团队获2016年度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奖,该技术分别以2000万元价格以普通许可方式授权青海锂业公司和青海东台吉乃尔锂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使用,合计价款4000万元。在国际合作方面,青海盐湖所鼓励和加快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出访美国、德国、日本、韩国、老挝、伊朗、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2016,出访团组19,46人次ꎻ公派留学6人。2016,青海盐湖所获批的人才项目有:青海省“千人计划”3ꎻ特聘研究员3,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在岗4ꎻ“西部之光”人才入选者在岗24(新增6)ꎻ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3人。2016,青海盐湖所继续大力加强研究所学术氛围的建设工作,组织“盐湖科技论坛”4,201612月已邀请所内外科研人员、政府科研主管部门专家等做了410个学术报告,活跃了学术氛围、加强了所内外学术交流,为青海盐湖所中长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青海盐湖所是青海省化学会的挂靠单位,也是青海省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青海省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和秘书处设置地ꎻ编辑出版科技期刊«盐湖研究»(撰稿:党小刚赵昌林审稿:王永晏)

 

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所长:张怀刚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新宁路23号邮政编码:81***

电话:0971-614***

传真:0971-614***

信箱:nwipb**[ta]**pb.cas.cn

网址:http://www.**ipb.cas.cn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西北高原所”)成立于1962,是以从***

青藏高原生物科学研究(包括基础理论、应用基础和应用开发研究)为主的公益性综合研究所。西北高原所的战略定位是:针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生物资源持续高效利用研究,为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和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推动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根据国家和地方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围绕国际前沿科学问题和青藏高原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重大战略需求,开展高原生态、特色生物资源、高原生态农业3个重点领域方向基础性和前瞻性的战略研究及应用研究。西北高原所现有区域可持续发展、藏药现代化、高原生物适应进化机制与分子育种、青藏高原生物资源持续利用、高寒草地对全球变化的响应5个学科团组。2016,西北高原所在全面总结“十二五”成绩的基础上,群策群力,积极谋划“十三五”发展思路,在“十三五”期间拟重点开展以下6方面工作,①基于生态过程的高寒草地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②高原特色生物资源高值利用及产业化推进,③极端环境下的物种形成及其功能适应的分子机制,④高原特色作物与牧草新品种培育与应用,⑤藏药共性关键技术集成研究,⑥高原特有动物资源发掘与管理,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的“一三五”规划中将西北高原所的6个方向整合为一个突破两个培育,突破方向为:青藏高原典型生态系统修复与生态畜牧业模式优化示范,培育方向为: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资源高值利用和极端环境下物种适应机制及农作物分子育种。西北高原所现有3个研究中心,分别为高原生态学研究中心、特色生物资源研究中心、高原生态农业研究中4个野外台站,分别为青海海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三江源草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海东生态农业实验站和武威绿洲现代生态农业试验站2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分别为中国科学院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藏药研究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分别为青海省寒区区域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青海省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青海省藏药药理学和安全性评价研究重点实验室、青海省作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青海省藏药研究重点实验室、青海省动物生态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新增)1个创新中心,即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所湖州高原生物资源产业化创新中心3个支撑机构,分别为青藏高原生物标本馆、所级公共技术服务中心、信息与学报编辑室。截至2016年底,西北高原所共有在职职工182人,其中科技人员127人、科技支撑人员31,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36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46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西部之光”人才入选者38(新增5)。西北高原所是1991年、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现设有生态学、生物学专业2个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生态学、植物学、动物学、中药学4个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点,设有生物学、生态学等2个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共有在学研究生151(其中硕士生82人、博士生69),在站博士后10人。2016,西北高原所共有在研项目249(包括新增项目86),其中,主持(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新增5)、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4(新增3)ꎻ主持或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新增8)ꎻ主持或承担基地和人才专项1(新增1)ꎻ主持(或承担)973计划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7项、承担(或参加)课题4ꎻ主持财政部中央级科学事业单位修缮购置专项5ꎻ主持(或承担)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课题7(新增1)ꎻ主持(或承担)院重点部署项目2(新增1)ꎻ承担院地合作项目33(新增3)ꎻ承担地方科技计划项目133(新增41)2016,西北高原所共登记科研成果37项。其中,以第一完成单位登记国际先进或国际领先水平成果4ꎻ发表论文268,其中S.CI(E)8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70ꎻ出版著作8ꎻ培育农作物新品种1ꎻ申请专利45,授权专利43件。2016,西北高原所知科研机构365识产权转移转化主要涉及专利权转让,全年共转让发明专利3件。西北高原所作为第一完成单位,与青海大学、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西南民族大学、青海省牧草良种繁殖和青海师范大学共同完成的“三江源区草地生态恢复及可持续管理技术创新和应用”成果获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在国际合作方面,西北高原所申报获得外国专家局外国专家重点项目“青藏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及资源利用研究”,先后有29名外国专家前来执行此研究方面的科研任务,申报获得青海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青海省小麦抗Ug99基因的分子聚合育种”,2016年已完成种质资源引进、杂交组合的配制及分子生物学鉴定,青藏高原植物适应与进化学科组分别与巴基斯坦白沙瓦大学和巴西圣卡洛斯联邦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全年因公出国人员4,其中长期出国2人次ꎻ接待来访人员1633人次ꎻ组织进行了外籍学者学术报告312,签订国际合作协议2项。«兽类学报»是由西北高原所和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主办的兽类(哺乳动物)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也是我国唯一报道野生哺乳动物的基础理论研究及其应用基础研究成果和信息的学术性刊物,为促进我国同国际兽类学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起到了平台作用。(撰稿:王文娟杨勇刚审稿:魏立新)

 

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所长:李晓

地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40号附1号邮政编码:83***

电话:0991-383***

传真:0991-383***

信箱:lhszhb**[ta]**xjb,a.c.cn

网址:http://www.**b,a.c.cn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理化所”),2002328,在原中国科学院新疆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新疆化学研究所(均于1961年成立)的基础上整合成立。新疆理化所的定位是: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优势,面向新疆区域经济发展、中亚科技合作和国家航天与海洋需求,加强维药现代化学科建设,推进维吾尔医药的现代化、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ꎻ加强电子元器件累积辐射效应学科建设,为各类元器件抗累积辐射效应加固和可靠应用提供稳定的服务能力ꎻ加强敏感材料与器件学科建设,为我国航天、海洋工程中极端环境探测装备所需的温度传感器提供共性技术支撑,保持优势学科不可替代的地位ꎻ加强维哈柯文信息处理学科建设,为新疆长治久安及“一带一路”核心区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强化中科院向西开放“桥头堡”作用,强化与中亚等国家交流与合作,强化院内合作和学科交叉,培育新的增长点,将研究所建成国内特色鲜明和中亚有影响力的研究机构。新时期,新疆理化所紧紧围绕“创新2020”及“率先行动”计划,确立了“现代维吾尔药创制”“面向‘一带一路’的多语言机器翻译系统研究与应用”“元器件空间累积辐射效应试验技术”3个重大突破方向,以及“中亚地区药用资源持续利用”“人机物数据融合与智能分析”“空天海洋温度传感器研发及推广应用”“多波段全固态激光器用光电功能晶体材料”“基于新疆优势资源的环境功能材料及其在油田化工污染控制中的应用”5个重点培育方向,在“一三五”规划组织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及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2016,新疆理化所“一三五”规划工作均完成了各项年度考核指标。新疆理化所设有资源化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多语种信息技术、环境科学与技术4个研究室,建设了维吾尔药活性筛选技术平台、药用植物组培与生物育种平台、特种热压敏研发平台、辐射效应评估技术平台、光电功能材料研发平台、多语种软件测试平台、微纳米环境功能材料平台,以及大型仪器分析测试中心、辐照中心、信息情报中心3个技术支撑平台。新疆理化所现有中国科学院干旱区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特殊环境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民族药关键技术及工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省部共建新疆特有药用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以及新疆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新疆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民族语音语言信息处理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新疆精细化工工程技术中心ꎻ与中亚地区及我国东部有关研究机构共建了中亚地区可食植物功能成分联合实验室ꎻ与新疆公安消防总队成立了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合作实验室。截至2016年底,新疆理化所共有在职职工238,其中科技人员178人、科技支撑人员33,包括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44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80人,共有“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22(新增3),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7,“西部之光”人才入选者151(新增14)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候选人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层次人才计划22(新增2)。新疆理化所是198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2004年经中国科学院批准增列博士培养点,现设有化学、电子科学与技术2个专业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微

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计算机应用技术6个二级学科博士培养点,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药物化学、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技术、材料工程9个专业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并设有化学、电子科学与技术2个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共有在学研究生290(其中硕士生133人、博士生157),在站博士后29人。2016,新疆理化所共有在研项目697(新增项目171),其中,承担(或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4(新增4)ꎻ承担973计划项目1项、承担(或参加)课题1项。承担(或参加)863计划项目课题4ꎻ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7(新增5)、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联合基金14(新增1)ꎻ承担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课题3ꎻ承担(或参加)中科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6(新增2)ꎻ承担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8(新增1)ꎻ承担院地合作项目4ꎻ承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大专项项目4(新增2)、承担(或参加)课题19(新增12)2016,新疆理化所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2项、国际发明专利2,授权国内发明专利53ꎻ发布地方标准2,行业军标1ꎻ获批软件著作权16ꎻ科技成果登记40ꎻ发表各类科技论文173,其中S.CI收录139篇。2016,新疆理化所李晓研究员获2015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8种新疆特色药用植物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等2项获得2015年度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新疆理化所推荐的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院长ShavkatSalikhov院士获中国科学院2016年度国际科技合作奖,研究所聘请的乌兹别克斯坦籍专家ShamansurSagdullaev2016年度中国天山奖。2016,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新疆理化所与企业合作更加深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呈现一片新气象,“新型油水分离材料”专利以专利使用权作价投资入股新办企业ꎻ“棉花花总黄酮片”新药临床批件转让第一批收益奖励正在有序进行,新疆理化加入了全国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联盟,成为理事单位并积极利用这一平台宣传推广研究所成果。按照中科院“走出去”发展战略和研究所发展的实际需要,2016年新疆理化所全年出访55人次,来访55人次ꎻ国际合作项目立项13ꎻ在深圳举办了第五届可食和药用植物资源及功能成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乌鲁木齐举办了2016年半导体光电材料与器件辐射效应国际学术研讨会。新疆理化所是新疆物理、化学、自动化、生物化学、核学会的理事长挂靠单位。(撰稿:池景慧冯涛审稿:崔旺诚)

 

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陈曦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818号邮政编码:83***

电话:0991-788***

电话:0991-788***

传真:0991-788***

信箱:hpjiang**[ta]**xjb,a.c.cn.xjgi**[ta]**xjb,a.c.cn

网址:http://www.**i,a.c.cn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生态所”)成立于199877,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1961年成立)和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研究所(1965年成立)合并而成。2016,根据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和相关部署,新疆生态所完成了特色研究所建设的年度任务,研究所制定了“一三五”规划,即面向国际干旱区生态、环境、资源领域科技前沿,面向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重大需求,面向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主战场,立足新疆,面向中亚,辐射世界干旱区,重点开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与环境监测和评估、干旱区水土资源利用与生态安全、新疆和中亚矿产探测与环境治理、干旱区战略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新疆农牧民增收和区域发展等研究。在科研机构设置方面,新疆生态所建有荒漠与绿洲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干旱区生物地理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ꎻ国家荒漠-绿洲生态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科院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了中国科学院新疆矿产资源研究中心,在国内建有10个野外台站,其中,新疆阜康荒漠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新疆阿克苏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新疆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为3个国家野外观测站,并和中亚国家联合建立了15个境外野外台站,另有文献信息中心、标本馆等科研支撑平台。除了国内科研平台外,新疆生态所还与中亚、国内生态与环境相关领域研究所、大学共建有中国科学院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与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美国内华达大学、日本静岗大学共建了国际干旱区生态研究中心和中日干旱区生态研究中心,与德国国防大学、澳大利亚科工组织、中亚五国、毛利坦尼亚及卢旺达共建了干旱区水与生态研究中心。2016,新疆生态所与比利时根特大学、卢旺达基加利基督复临大学分别新建中国-比利时地理信息联合实验室、东非自然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等国际合作平台。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截至2016年底,新疆生态所共有在职职工539人,其中,科技人员339人、科技支撑人员157人、科技管理人员43人,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94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83人,共有“千人计划”入选者14(新增3),“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12ꎻ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8(新增1)。新疆生态所是198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现设有地理学、生态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3个专业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植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环境工程、测绘工程、生物工程11个专业一级(或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并设有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3个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共有在学研究生共有在学研究生434(其中硕士生220人、博士生214),在站博士后50人。在争取和承担科研任务方面,新疆生态所2016年度列入科研计划管理的课题445(新增165),其中,国家级课题36(新增15),国家基金课题122(新增33),中科院级课题80(新增30),省部级课题62(新增25),地方委托课题79(新增32),国际合作课题13(新增7),所级课题53(新增23)2016,新疆生态所在科研工作方面取得系列进展,国家科技合作项目“中亚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联合调查与研究”系统性地开展了中亚地区资源与生态环境综合考察和遥感调查,全面提升了我国对中亚地区生态与自然资源的科学认识,联合并引领了中亚国家科学家开展气候变化、生态与环境、资源与管理、经济与社会等领域的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中亚地质大数据与成矿预测方法体系及应用”建成了目前数据量最大、功能最全的新疆及中亚地质矿产大数据库,为“一路一带”地质矿产资源的开发和经济发展战略等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我国与中亚邻国跨境河流生态环境评估关键技术及应用”以伊犁河-巴尔喀什湖流域、咸海流域为重点,系统开展了我国与中亚邻国跨境河流生态环境评估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工作,为我国与中亚的跨境河流谈判、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等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2016,新疆生态所两项科技成果“中亚地质大数据与成矿预测方法体系及应用”“我国与中亚邻国跨境河流生态环境评估关键技术及应用”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全年发表论文641,其中S.CI310ꎻ出版学术专著7ꎻ受理专利41,授权专利35项。在科技促进发展方面,2016,新疆生态所新成立新疆中科吉奥地质勘查有限责任公司、新疆丝路畅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乌鲁木齐中科帝俊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将面向矿产勘探开发、旅游、环保等领域,实现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新疆的社会经济发展。在国际合作中非荒漠化防治中,新疆生态所通过6个合作项目,与毛里塔尼亚、尼日利亚、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和卢旺达等国开展联合考察、研讨交流、技术示范、平台建设、技术培训等,实现了中国生态建设技术走出国门,在中哈丝绸之路经济带新兴城市生态屏障建设技术合作研究中,优选了中国成熟的生态屏障建设技术和管理技术,为哈萨克斯坦首都圈生态屏障建设提供技术保障和支撑,在“中亚地区综合减防灾与适应气候变化”项目中,与哈、吉、塔三国国立科研机构分别共建阿拉木图农业应对气候变化与减灾分中心、比什凯克洪水灾害预测分中心和杜尚别泥石流灾害分中心,构建了中亚区域DDR/.C.CA(减灾防灾与气候变化适应)政策、人员和信息交流平台。在国际交流合作中,新疆生态所2016年国际交流与合作总量为174400人次,其中出访93216人次,接待来访81184人次,引进11位外国专家,包括2位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4位中科院国际访问学者、3位中科院国际博士后、2位所项目聘用的青年外籍人才,新疆生态所特聘研究员、以色列DavidBlank教授获中国政府奖“友谊奖”,研究所引进的高端外国专家、比利时根特大学PhilippeDeMaeyer教授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外国专家“天山奖”,研究所陈曦研究员当选塔吉克斯坦科学院外籍院士和哈萨克斯坦农业科学院外籍院士。此外,新疆生态所与奥地利Salzburg大学、德国特利尔大学、美国德克萨斯理工大学、卢旺达基加利基督复临大学签署了高等教育能力建设项目伙伴计划、科技合作备忘录等,新疆生态所全年举办了6次重要国际和双边学术会议,包括在北京举办的第33届国际地理大会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亚资源与环境论坛、在塔吉克斯坦杜尚别举行的丝绸之路资源开发与防灾减灾专题学术研讨会。新疆生态所是新疆土壤肥料学会、新疆地理学会、新疆植物学会、新疆科学探险协会、新疆自然资源学会的挂靠单位ꎻ承办的英文刊物有JournalofAridLand(«干旱区科学»),是新疆第一个S.CI学术刊物ꎻ中文刊物有«干旱区研究»«干旱区地理»,以及同名在国内发行的维文版刊物ꎻ拥有国家甲级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甲级资质证书、国家乙级测绘资质证书、国家乙级旅游规划设计资质证书、农林行业(营造林)乙级工程设计证书、丙级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证书。(撰稿:张向军蒋慧萍审稿:雷加强)

 

项目合作:18361148798    或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温馨提示:本站提供免费发布服务,但对信息的合法性、实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名录资源由会员为向全球展示品牌形象上传,个人信息均经处理后发布,如有遗漏戓涉嫌侵权他人及不愿展示形象的,请将“该页网址和需修改及删除的内容”发至本站邮箱戓留言给我们处理。凡注册会员并发布信息或名录资源的,均可定期获得全球项目参考及合作机会。本站名录资源概不对任何第三方开放,更不提供如交换、出售及查询等服务!
项目合作及建议请留言:请理性留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姓名: 手机: QQ号: 微信: 邮箱:
验证码 点此换一张
关于我们 招商培训 代理招商 代理投资 代理融资 代理政策 战略伙伴 服务外包
广告报价 汇款方式 合作方式 免费发布 网群建设 诚聘英才 网站导航 设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