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级新生导师名单及联系方式
1毕卫涛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电话:6275***
1#208
weitaobi**[ta]**edu.cn
2陈军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jun**[ta]**edu.cn
3陈建霖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力学***
cjl**[ta]**edu.cn
4李植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电话:6275***
1#414
zhili**[ta]**edu.cn
5李法新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电话:6275***
力学楼318
lifaxin**[ta]**edu.cn
6李忠奎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力学***
zhongkli**[ta]**edu.cn
7刘谋斌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电话:6276***
8陶建军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电话:6275***
1#305
jjtao**[ta]**edu.cn
9王勇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电话:6275***
力学楼319
yongwang**[ta]**.pku.edu.cn
10杨莹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电话:6275***
力学楼305
yy**[ta]**edu.cn
11黄建永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jyhuang**[ta]**edu.cn
12裴永茂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电话:6275***
力学楼320
peiym**[ta]**edu.cn
13霍云龙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电话:6275***
力学楼507
yhuo**[ta]**edu.cn
15聂勇 能源与资源工程系
16夏定国 能源与资源工程系
电话:1391081***
1号楼503
dgxia**[ta]**edu.cn
电话:1355275***
1号楼502
jcmi**[ta]**edu.cn
18陈峰 能源与资源工程系
电话:1861162***
1号楼***
19卢海龙 能源与资源工程系
电话:1861102***
廖凯原楼5层 hlu**[ta]**edu.cn
20邸元 能源与资源工程系
diyuan**[ta]**.pku.edu.cn
21陈波 航空航天工程系
电话:6275***
遥感楼320
pkuchenbo**[ta]**edu.cn
22罗佳奇 航空航天工程系
电话:1831081***
23朱怀球 生物医学工程系
电话:***
廖凯原楼 2-101室
hqzhu**[ta]**edu.cn
24罗莹 生物医学工程系 ***
yluo**[ta]**pku.edu.cn
25孙红芳 生物医学工程系
电话:***
北京大学力学楼132室
shf**[ta]**edu.cn
26占肖卫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27于海峰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28周欢萍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8252***
29郭少军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8252***
30张青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8252***
caiqd**[ta]**edu.cn
gqchen**[ta]**edu.cn
cjl**[ta]**educn
liujianfei**[ta]**edu.cn
SUNSL**[ta]**.pku.edu.cn
tanwch**[ta]**edu.cn
zxiao**[ta]**pku.edu.cn
yy**[ta]**.pku.edu.cn
yyg**[ta]**edu.cn
zhangjue**[ta]**edu.cn
cblee**[ta]**.pku.edu.cn
liucs**[ta]**edu.cn
afliu**[ta]**edu.cn
renqsh**[ta]**pku.edu.cn
haifeng.chen**[ta]**edu.cn
chenak**[ta]**edu.cn
zhifei.dai**[ta]**edu.cn
xjduan**[ta]**edu.cn
ying.luo**[ta]**edu.cn
xipeng**[ta]**edu.cn
jzxi**[ta]**edu.cn
tianyu_xie**[ta]**edu.cn
sunqiang**[ta]**edu.cn
工学院本科生教务办公室
朱老师
电话:010-6275***
本科招生咨询:admissionU**[ta]**pku.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北京大学工学院本科生教务办公室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展环境学科教学和科研的机构之一,经过40余年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在国内环境学科领域的整体优势地位,成为国际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一定影响的教学与科研机构。在最新的US News、QS等国际学科评估中,北京大学环境学科分别位列全球32位和全球27位。按基本科学指标(ESI)的数据,北京大学环境/生态学科已跻身全球前0.2%
依托北京大学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医学方面的学科基础、秉承严谨求实的学风,在“985”和“211”工程支持下,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基础设施、学科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科技成果,同时为中国政府提供了重要的环境决策支持,多项建议被政府采纳,并有效参与到国际环境协议的国际决策支持过程中
环境学院的发展理念和特色:
1、发展与完善环境学科体系。发挥北京大学自然、社会、医学科齐全,基础学科雄厚的优势,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学科发展,积极开拓环境学科新的领域和方向,在学科建设中致力于追求卓越的目标
2、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环境人才。注重开拓学生的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和社会服务能力,致力于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学术功底扎实、视野广阔、社会责任感强和具有系统分析能力和实践经验的环境领域专门人才
3、以卓越的基础研究成果支撑环境管理决策研究、推动环境技术发展。以前瞻的学术理论,引领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环境问题基础研究,支撑重大环境政策的制定、提升环境管理能力;以理工结合的特色突破技术瓶颈、推动环境产业发展
4、以高水平的国际国内合作实现环境学科的“共同发展”。针对国际国内重大的环境挑战,致力于以高效的合作机制组织高水平合作团队,以合作共赢实现环境科技整体水平的提高;在国际合作中本着“以我为主”的原则制定科学计划、引领科研合作
发展历程
1972年 创建我国最早的环境科学专业之一(包括环境化学分析、环境地学方向)
1974年 开展兰州光化学烟雾污染和北京西郊环境质量评价等研究工作,成为我国环境学科早期科研工作的典型范例
1978年 获环境化学、环境地学专业等硕士点授权
1982年 成立环境科学中心,协调北京大学环境科学教学与科研;创建中国最早的环境规划与管理
1983年 获环境科学专业 博士点授权
1985年 正式以环境科学中心为单位招收研究生,招生的研究方向包括环境化学、环境地学、大气物理、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经济学、环境法等
1986年 环境科学中心成为北京大学与国家环保局的双管单位
1987年 招收北京大学首届环境化学 博士研究生
1991年 建立“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1994年 成立北京大学中国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1995年 成立北京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探索工程学科发展途径
2000年 国家首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博士点授权单位,同时获环境工程专业 博士点授权,同年建立“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2年 环境科学中心、城市与环境学系和技术物理系的环境化学教研室合并成立环境学院,环境科学 博士点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2007年 北京大学正式成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 博士点再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2008年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被评为北京市重点一级学科
2011年 “区域与全球大气化学过程与环境效应”团队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
2014年 “大气复合污染防治创新”团队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2017年 “河流多物质相互作用及其通量效应”团队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
2017年 环境科学与工程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环境大楼
电话:010-6275***
传真:010-6275***
综合办公室***
李婷婷
电话:6275***
litt**[ta]**edu.cn
孔玲
电话:6275***
lkong**[ta]**edu.cn
季秀华
jixiuhua**[ta]**edu.cn
刘军
ljun22**[ta]**com
党委人事办公***
刘卉
电话:6275***
huiliu**[ta]**edu.cn
教学科研办公***
江颍
电话:6275***
yingjang**[ta]**edu.cn
王荣婧
电话:6276***
wangrongjing**[ta]**edu.cn
石钧岩
shijunyan**[ta]**edu.cn
学生工作办公***
占子玉
电话:6275***
zhanziyu**[ta]**edu.cn
刘牧时
电话:6276***
liums**[ta]**edu.cn
财务办公***
龙朝霞
电话:6275***
longzx**[ta]**edu.cn
李凌云
任课教师联系方式
电子邮件:zrliu**[ta]**edu.cn
电子邮件:bsliang**[ta]**edu.cn
电话:1350114***
yao**[ta]**edu.cn
c.ye**[ta]**edu.cn
ceseyyh**[ta]**com
北京大学唐孝炎环境科学创新奖学金基金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环境大楼212室
电话:010-6276***
电子信箱:txyscholarship**[ta]**com
1381000***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于2001年10月26日正式成立。新组建的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由原北大地质学系、地球物理学系的固体地球物理学专业、空间物理学专业、北大遥感所以及城市与环境学系的GIS等专业组成
新成立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设有5个本科生专业(地质、地球化学、固体地球物理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3个一级学科 博士、硕士授权点,并设有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理学、测绘学四个 博士后流动站;学院共有中科院院士6名,教授51名/特聘研究员11名(其中长江特聘 教授6名、长江讲座 教授4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名,青年千人4名,百人计划7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3名,北京市教学名师1名副教授37名/副研究员1名、讲师4名;设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地质学),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3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构造地质学、固体地球物理学、地理信息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空间信息集成与3S工程应用),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空间物理学)。它是我国地球科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承担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输送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空间科学、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测绘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是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一支重要力量
21世纪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及自然灾害问题。21世纪也是空间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地球科学与空间科学既是一门基础科学,又是一门在现代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中有着广泛应用的科学。以地球及其远近空间为研究对象,所取得的基础性研究成果,是全人类共同点财富。现代地球科学与空间科学研究,不仅在航天、资源勘察、自然灾害的预测与防御等传统领域中仍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核爆监测、重大和生命线工程的选址与抗震设计、地球环境监视与预测、数字地球等新领域也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国民经济和现代国防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国民经济建设和现代国防急需我们培养更多更好的地球与空间科学的专门人才
北大的地球与空间科学的教学和研究有着辉煌的历史。地质学系在中国现代科学建立和现代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09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地质学门是中国最早的地质学教育机构,堪称中国地质教育的摇篮。新中国成立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五十多位院士,一代宗师王烈、丁文江、李四光等都曾在此任教,成为名师云集、人才辈出的丰腴土壤;地球物理学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北大地球物理学系成立于1959年1月,我国老一辈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傅承义、顾功叙、王子昌等先生在创建初期亲自担任地球物理学专业主任,主持制定了学科的教学计划和研究方向。四十多年来,地球物理系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杰出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及高级管理专家,他们在我国地震监测、地球物理学、空间环境和空间应用等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创建于1983年的北大遥感所,是我国最早从事遥感理论研究和技术应用的科研和教学单位之一,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开发和教学方面形成了学科优势。目前,遥感所已有地图学和地理信息系统、摄影测量与遥感两个专业,共培养研究生百余名,举办了40多期国内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培训班,为国家培养了一批高层次的遥感与GPS专业人才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在有着优良的学术与教学传统、在地球科学的几个相关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的几个系所基础上组建,将会秉承优良传统,在学院规划及发展中,注意发挥自身的发展条件,充分发挥学科交叉,综合的优势,实现强强联合和教学科研资源的重组和最优配置。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全体教职工满怀信心,以新学院成立为契机,高起点出发,努力将学院建成一个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地球与空间科学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中心。我们相信,在社会各界的主持下,在学院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具有光荣传统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会再创辉煌、越办越好,在国家建设和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内设机构
学院行政领导
名誉院长
陈运泰 潘 懋
张立飞
6275***
逸夫二楼3220室
lfzhang**[ta]**edu.cn
黄清华
6275***
理科2号楼2806S
huangq**[ta]**edu.cn
李培军
6275***
遥感楼434室
pjli**[ta]**edu.cn
张进江
6275***
逸夫二楼3308室
zhjj**[ta]**edu.cn
张飞舟
6275***
遥感楼208室
zhangfz**[ta]**edu.cn
院长助理(按姓氏笔画为序):王新茹 刘金秋
学院党委领导
傅绥燕
6275***
物理北楼418室
suiyanfu**[ta]**edu.cn
于超美
6275***
逸夫二楼3216室
cmyu**[ta]**edu.cn
赖 勇
6275***
逸夫二楼3608室
yonglai**[ta]**edu.cn
党委委员(按姓氏笔画为序):于超美、王彦宾、王新茹、刘玉琳、刘金秋、李培军、张飞舟、张立飞、张志诚、傅绥燕、赖勇
系所中心负责人
大陆动力学与资源工程研究所
韩宝福
6275***
逸夫贰楼3313室
bfhan**[ta]**edu.cn
岩石矿物矿床学研究所
魏春景
逸夫贰楼3614室
cjwei**[ta]**edu.cn
地球化学研究所
朱永峰
6275***
逸夫贰楼3509室
yfzhu**[ta]**edu.cn
史前生命与环境研究所
孙元林
6275***
逸夫贰楼3423室
ylsun**[ta]**edu.cn
理论与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
周仕勇
6275***
理2-2813s
zsy**[ta]**edu.cn
空间物理与应用技术研究所
宗秋刚
6276***
物理北楼412室
qgzong**[ta]**edu.cn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
洪阳
遥感楼202室
hongyang**[ta]**ghua.edu.cn
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
6275***
逸夫贰楼***
服务管理
综合行政办公室
高毅坚(主任)
逸夫贰楼***
6275***
孙荣双(副主任)
6275***
孟 丹(仪器设备)
6275***
许梅兰(主任 科研、外事)
逸夫贰楼***
6275***
孙 权(副主任 本科生教务)
逸夫贰楼***
6275***
王 静(硕士生教务)
逸夫贰楼***
6275***
聂晶晶( 博士生教务)
逸夫贰楼***
6276***
党团人事办公室
王新茹(主任 人事、博士后、离退休、合同工)
逸夫贰楼***
6275***
夏 菁(副主任 党委秘书)
逸夫贰楼***
6275***
学工团委办公室
于超美(党委副书记)
逸夫贰楼***
刘金秋 (团委书记)
逸夫贰楼***
6275***
叶威惠(常务团委副书记)
张 岩(学工助理)
赵静贤(学工助理)
irsgis**[ta]**edu.cn
mengdan**[ta]**edu.cn
gbzhang**[t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