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精云 院士、 教授、长江学者
研究方向:全球变化生态学、植被生态学以及生物多样性
所属系别:生态学系
电话:.010-6276***
传真:010-6275***
电子邮件:jyfang**[ta]**n.pku.edu.cn
陶澍 院士、长江学者、 教授
研究方向:微量污染物有毒污染物的排放、环境行为、归趋和迁移
所属系别:环境学系
电话:.010-6275***
传真:010-6275***
电子邮件:taos**[ta]**.edu.cn
生态学系成立于2002年,由城市与环境学系景观生态学教研室发展而来。200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11年成立生态学一级学科 博士点,2013年设立生态学 博士后流动站。现有 教授6名,青年千人计划研究员2名,副教授5名,工程师1名,海内外兼职教授6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千人计划讲席 教授1名
生态学系目前具备植物生理生态学、孢粉分析、树木年轮分析、植物形态与解剖、植物化学与土壤化学分析、植被数量分析、生态遥感等实验条件。作为北京大学“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一部分,同时具备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研究的实验条件。北京大学生态与环境研究网络塞罕坝实验站和三峡-大老岭实验站为生态学系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生态学系在充分吸收国内外优秀生态学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从本科到 博士后各阶段的生态学人才培养体系:本科教学涵盖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和微生物生态学等主要生态学分支学科,尤其注重生物科学与地球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交叉内容,通过室内实验与野外基础训练,让本科生能系统地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主要理论体系以及基本的实验与分析技能。研究生教育以培养专业研究人才为主要目标,注重特定生态学分支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专业训练,特别重视从事专业研究的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生态学系目前有全球气候变化及其生态响应、生物多样性保护、植被生态学、植物生理生态学、地下生态学、景观生态与景观规划以及城市生态学等几个有特色的研究方向。今后将主要关注基于碳循环和第四纪环境变化的全球与区域生态响应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地下生态学研究、植被生态与山地生态学研究、生理生态学研究、景观生态学与生态规划研究、城市生态与恢复生态学研究、以及不同尺度生态学研究的整合
系所: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Department of Ecology,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Peking Universiverty, Beijing , China
Code:10***
位置:北京大学逸夫二楼3272室
系主任:唐艳鸿 教授
电话:010-6276***
tangyh**[ta]**edu.cn
招聘联系唐老师,tangyh**[ta]**edu.cn
联系人:朱彪
电话:010-6274***
电子邮件:biaozhu**[ta]**edu.cn
联系人:彭建
jianpeng**[ta]**n.pku.edu.cn
电话:010-6275***
“生态讲坛2013”会务组联系人
王志恒 zhiheng.wang**[ta]**edu.cn
010-6276***
朱江玲 jlzhu**[ta]**n.pku.edu.cn
010-6276***
ecologyforum.pku**[ta]**l.com
环境学系
邮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环境学系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Peking Universiverty, Beijing , China
位置:北京大学逸夫二楼3656室
系主任:李喜青研究员
电话:010-6275***
xli**[ta]**n.pku.edu.cn
城市与经济地理系
邮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经济地理系
Department of Urban and Economic Geography; 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 Peking Universiverty,
位置:北京大学逸夫二楼3761室
系主任:曹广忠 副教授
电话:010-6275***
caogzh**[ta]**n.pku.edu.cn
地址:北京大学逸夫贰楼邮编:10***
电话:62751***
科研办公室 唐 琳
电话:62751***
党委、人事办公室 刘 萍
电话:62751***
培训部办公室 徐 岩
电话:62751***
电话:62751***
电话:62753***
学生工作办公室 耿炎焱
电话:62758***
echo52191210**[ta]**om
电话:62767***
财务办公室 刘晓新
电话:62755***
lxx**[ta]**n.pku.edu.cn
院行政办公室 王宇凡
电话:62765***
院资料室 王宇凡
电话:62753***
电话:62751***
负责人
院团委 王宇凡
电话:62755***
培训部办公室 许文君
xwj**[ta]**n.pku.edu.cn
研究生教务办公室 于佳鑫
62753***
yujx**[ta]**n.pku.edu.cn
博士后办公室 许文君
学生办 刘耕蒲
学生就业办 聂艺菲
nieyifei**[ta]**edu.cn
院计算中心 刘雪萍
院设备家具管理 贾小新
院资料室 张璐瑶
zls**[ta]**n.pku.edu.cn
北大自诞生一刻起就与一个负重前行的民族之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是北大发展的原动力,过去如此,未来依然如此。当今中国面临众多挑战,要求我们去探索应对的策略,包括:史无前例的城镇化,空前紧张的人地关系与资源环境危机,全球化与民族身份问题,传统价值观的重估与新伦理、新美学和新生活方式的开启。这是历史赋予北京大学的责任,正是出于这种担当,北京大学于2010年5月决策成立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并任命俞孔坚 教授为首任院长。新的学院在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中心(1997年成立),景观设计学研究院(2003年成立)和建筑学中心(2000年成立)等三个机构基础上整合而成。目前有教职工15位,包括双聘院士1位,外籍千人计划专家1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位,教育部长江学者1位.至2015年,学院已经毕业的研究生400多名; 博士20多名;目前在校硕士研究生总人数为277人,其中全日制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9人,在职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182人,地理学(景观设计学)硕士研究生66人
学院以倡导和发展生态文明为宗旨,进行跨学科、跨尺度的人居环境规划设计的科研和教学,旨在培养新一代人设计学科的领军人才。多年来,学院广大师生在两大方面的探索,形成自己的特色:第一,探索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多城乡规划设计的教学、科研与创新实践,在国土、区域和场地三个尺度上,建立跨尺度的城乡生态基础设施,并进行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国土、区域和城镇的规划设计;第二,探索基于生态文明理念和价值观的新美学、新设计,包括新型城镇化、新美学建筑、和新美学景观
学院得益于任彦升、闵维方和朱善璐三位书记,和陈佳洱、许智宏、周其凤、王恩哥和林建华四位校长近20年来的热心呵护和精心培育,得益于北京大学各个部门众多领导和老师的热情支持和积极推动,才使之成为今天未名湖边的一颗灿烂明珠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数学力学系的计算数学专业和物理系的无线电物理、电子物理、半导体物理专业。1958年12月,在物理系无线电物理、电子物理等专业基础上成立了无线电电子学系,1996年更名为电子学系
电话:1978年,在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和无线电电子学系计算机专业基础上组建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电话:1985年,由数学系、计算机科学技术系、电子学系等校内十个系(所)联合组建了信息科学中心;同年,成立了微电子学研究所
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和信息科学技术学科的发展,满足未来社会信息化和智能化的需求,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北京大学于2002年在原电子学系、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信息科学中心和微电子学研究所的基础上,正式组建成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398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并涌现出一批出色的中青年骨干;全日制学生2667人,其中本科生1279人,研究生1388人,是北京大学规模最大的教学单位,每年为社会输送大批优秀人才
学院学科建设覆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4个一级学科,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物理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为国家重点二级学科。按2013年度 US News的评价体系,北京大学“电子工程”学科排名第36位,“计算机科学”学科排名第35位;按ESI的评价体系,北京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科均进入全球研究机构的1%。2015年QS全球大学学科排名,在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学科中,北京大学名列第36位,为中国大陆高校之首
学院拥有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研究中心)。学院也和众多国际著名高校和企业组建了联合研究机构。2002年以来,学院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5300余项,到账科研经费近30亿元;获国家级科技奖励25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11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50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29项;在重要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近600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80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110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200余本
长期以来,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科取得了一系列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研究成果,在我国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多个“第一”,培养了一大批信息领域的栋梁之才,为国家信息科技产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学校招生办公室sigma**[ta]**sukuba.ac.jp
中国办事处(上海教育研究中心)
王太芳:+86-21-***
1391823***
shanghai-tsukuba**[ta]**sukuba.ac.jp
liu_zhen**[ta]**edu.cn
dean.eecs**[ta]**edu.cn
电子学系介绍
电子学系共有6 个专业,包括物理电子学( 博士点,国家重点学科);电路与系统( 博士点);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博士点);电子科学与技术(量子电子学)( 博士点);通信与信息系统( 博士点,国家重点学科)和信号与信息处理( 博士点)
北京大学电子学系原名为无线电电子学系,1958 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中的无线电物理专业和电子物理专业的基础上建系,1996 年改现名至今。在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电子学系逐步形成了理、工科的有机结合,并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航天部科技进步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部科技进步奖、中国船舶公司科技进步奖、全国工业新产品奖、国防工办重大改进成果奖、国防工办科技成果进步奖等多项。早在“八五”期间卫星和无线通信就完成了 TDM/CDMA VSAT 系统的设计定型,可以进行小批量生产;同时,卫星和无线通信实验室研究的卫星通信系统还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电子科技科学技术特等奖
1997 年我系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就实现了国内第一套建立在广州-深圳国家光纤干线上的波分复用光纤通信工程,开创了我国波分复用光纤通信的新纪元,随之该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得到群体性突破。量子电子学专业的铷原子钟与光抽运铯原子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04 年实现高质量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2005 年实现我国第一个原子激光,2008 年首次在世界上实现了双路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信源监控实验,2009 年研制成了世界上最快的物理真随机数发生器。物理电子学研究所在纳米器件研究方面,制备出了基于单根单壁碳纳米管的 CMOS 和加法器等电子器件、发光二极管和光探测器等光电器件、及其光电集成器件,相关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一维纳米材料原位加工、电学性能测量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成功地合成出了氧化钛纳米管、氧化锌纳米线等一系列一维纳米材料,并系统研究了多种纳米材料的结构、生长机理以及可控制备技术,发展了一系列纳米加工和测量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入选 2000 年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第一条、2000 年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和 2011 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2004 年获北京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010 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近年来先后培养了三位全国优秀 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电子学系的科学研究工作在许多方面处于国内领先,甚至国际先进水平。电子学系十分重视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2001 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电子学系的 博士、硕士毕业生历来深受社会欢迎,大部分研究生在毕业时均有多家知名接受单位
选择从事科学研究的 博士毕业生受到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的欢迎。部分博士毕业生已经成长为相关领域的优秀人才并担任国内外知名大学的 教授或研究员,多人入选中组部拔尖人才和青年千人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和北京大学百人计划。部分硕士生选择进一步深造并为 Harvard、Stanford、MIT 等一流名校录取。本系毕业生还就职于世界各著名电子公司,如因特尔、贝尔实验室、思科、汤姆孙消费电子、华为等
电子学系博导介绍
陈徐宗 教授; 博士生导师
1993 年获理学 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办公地址:北京大学理科 2 号楼 2242 室
电话:010-6275***
电子邮件:xuzongchen**[ta]**edu.cn
Http://www.**w.iqe.pku.edu.cn/PersonalPage.aspx?UserId=22
招生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量子电子学)
主要研究领域: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激光物理与技术、原子钟技术
陈景标 教授; 博士生导师
1999 年 获物理学 博士学位(北京大学)
办公地址:北京大学理科 2 号楼 2327 室
电话:010-6275***
电子邮件:jbchen**[ta]**edu.cn
主要研究领域:量子光学、量子频率标准、量子相变与临界现象、激光新技术
郭弘 教授; 博士生导师
1995 年获理学 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办公地址:北京大学理科 2 号楼 2143 室
电话:010-6275***
电子邮件:hongguo**[ta]**edu.cn
Http://www.**w.iqe.pku.edu.cn/PersonalPage.aspx?UserId=17
主要研究领域:量子通信、量子相干及慢光与光存储、量子纠缠、空间光通信中的量子器件及光传输研究
周小计 教授; 博士生导师
2001 年获理学 博士学位(北京大学)
办公地址:北京大学理科 2 号楼 2929 室
电话:010-6275***
电子邮件:xjzhou**[ta]**edu.cn
主要研究领域: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冷原子物理与精密测量、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
解思深
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 博士生导师
1983 年 获得 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物理所)
办公地址:北京大学理科 2 号楼 2445 室
电话:010-6276***
电子邮件:ssxie**[ta]**.iphy.ac.cn
招生专业:物理电子学
主要研究领域:富勒烯及其相关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和物理性质的研究
彭练矛 教授; 博士生导师
1988 年 获得 博士学位(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办公地址:北京大学交流中心交流 403N.
电话:010-6276***
电子邮件:lmpeng**[ta]**edu.cn
主要研究领域:纳米器件及其系统集成、电子显微学
徐洪起 教授; 博士生导师
1991 年获理学 博士学位(瑞典 Lund 大学)
办公地址:北京大学理科 2 号楼 2602 室
电子邮件:hqxu**[ta]**edu.cn
Http://www.**no.pku.edu.cn/StaffHome.aspx?person***
主要研究领域:半导体纳米结构物理、纳米电子学、凝聚态物理
陈清 教授; 博士生导师
1994 年 获得 博士学位(北京科技大学)
办公地址:北京大学理科 2 号楼 2433 室
电子邮件:qingchen**[ta]**edu.cn
主要研究领域:纳米结构和纳米器件的加工、表征和物性测量、电子显微学
叶安培 教授; 博士生导师
1994 年获理学 博士学位(四川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
办公地址:北京大学理科 2 号楼 2328W 室
电子邮件:yap**[ta]**edu.cn
Http://www.**no.pku.edu.cn/StaffHome.aspx?person***
主要研究领域:生物医学光子学,微纳生物光子学技术,,单分子/单细胞操纵与检测,原子结构与光谱
张耿民 教授; 博士生导师
1996 年 获得 理学 博士学位(北京大学)
办公地址:北京大学理科 2 号楼 2944 室
电子邮件:zgmin**[ta]**edu.cn
主要研究领域:纳米结构的加工、表征和物性测量,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场发射特性
侯士敏 教授; 博士生导师
1998 年 获得 理学 博士学位(北京大学)
办公地址:北京大学理科 2 号楼 2435 室
电话:010-6276***
电子邮件:smhou**[ta]**edu.cn
主要研究领域:纳电子学、分子电子学、扫描探针显微学
许胜勇 教授; 博士生导师
1999 年获理学 博士学位(新加坡国立大学)
办公地址:北京大学理科 2 号楼 2531 室
电子邮件:xusy**[ta]**edu.cn
Http://www.**no.pku.edu.cn/StaffHome.aspx?person***
主要研究领域:微纳米尺度热测量与热物理,微纳流体中离子输运与信号传输,常温与低温量子效应
梁学磊 教授; 博士生导师
2001 年获理学 博士学位(南京大学)
办公地址:北京大学理科 2 号楼 2436 室
电子邮件:liangxl**[ta]**pku.edu.cn
主要研究领域:纳电子学,纳米器件及其系统集成
研究员,青年千人, 博士生导师
2006 年获理学 博士学位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办公地址:理科 2 号楼 2443 室
电子邮件:yongfengwang**[ta]**edu.cn
网址:http://www.**no.pku.edu.cn/StaffHome.aspx?person***
研究领域:有机电子器件、分子自旋电子学、扫描隧道显微学
胡又凡
“百人”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2008 年获理学 博士学位(北京大学)
办公地址:北京大学理科二号楼天井 207 室
办公电话:010-6275***
电子邮件:youfanhu**[ta]**edu.cn
Http://www.**no.pku.edu.cn/StaffHome.aspx?person***
主要研究领域:柔性透明电子器件、自驱动集成系统
2009 年获理学 博士学位(北京大学)
电子邮件:weixl**[ta]**edu.cn
Http://www.**no.pku.edu.cn/StaffHome.aspx?person***
主要研究领域:纳米材料的结构和物性 、电镜原位加工测量
张志勇 教授; 博士生导师
2006 年获理学 博士学位(中科院物理所)
办公地址:北京大学理科二号楼天井 208 室
办公电话:010-6275***
电子邮件:zyzhang**[ta]**edu.cn
Http://www.**no.pku.edu.cn/StaffHome.aspx?person***
主要研究领域:碳基纳米电子学,碳纳米管集成电路和系统
李红滨 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9 年 获得 硕士学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办公地址:北京大学理科 2 号楼 2934 室
电话:010-6276***
电子邮件:lihb**[ta]**edu.cn
招生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
主要研究领域:通信网络(无线通信、计算机通信通信信号处理
焦秉立 教授; 博士生导师
1995 年获得 博士学位(德国 University of Saarland)
办公地址:北京大学理科 2 号楼 2358 室
电话:010-6276***
电子邮件:jiaobl**[ta]**edu.cn
Http://www.**w.ee.pku.edu.cn/sawcomm/staff/faculty/jiaobingli
招生专业:信号与信息处理
主要研究领域:无线通信理论与应用、传感器设计、通信中的数字信号处理
赵玉萍 教授; 博士生导师
1997 年及 1999 年获得 PhD 学位及科学 博士学位(芬兰 Helsink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办公地址:北京大学理科 2 号楼 2342 室
电话:010-6275***
电子邮件:zyuping.zhao**[ta]**edu.cn
Http://www.**w.ee.pku.edu.cn/sawcomm/staff/faculty/zhaoyuping
主要研究领域:无线通信系统理论与实现;无线资源管理与优化;通信中的数字信号处理
金野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博士生导师
1996 年获理学硕士学位(北京大学)
办公地址:北京大学理科 2 号楼 2150 室
电话:010-6275***
电子邮件:jinye**[ta]**edu.cn
Http://www.**w.ee.pku.edu.cn/sawcomm/staff/faculty/jinye
主要研究领域:卫星通信系统;通信协议;通信应用业务
网络管理与资源管理
邬贺铨
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 博士生导师
1964 年毕业于武汉邮电学院办公地址:北京大学理科 2 号楼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
重点电话:010-6275***
电子邮件:wuhq**[ta]**.ac.cn
Http://www.**cl.pku.edu.cn/
主要研究领域:下一代互联网和下一代
网、宽带传送网和接入网
陈章渊 教授; 博士生导师
1997 年获得理学 博士学位(北京大学)
办公地址:北京大学理科 2 号楼 2421 室
电话:010-6275***
电子邮件:chenzhy**[ta]**edu.cn
主要研究领域:高速大容量光纤传输、光网络、光子器件
李正斌 教授; 博士生导师
2000 年获得工学 博士学位(西安交通大学)
办公地址:北京大学理科 2 号楼 2424 室
电话:010-6275***
电子邮件:lizhengbin**[ta]**edu.cn
主要研究领域:光纤通信与网络、光传感与系统、光子器件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