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招网讯:昌平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祖先就已在境内雪山、南口等地繁衍生息。周初属蓟国,后归燕国,西汉时期始设昌平县,故治在今区东南沙河镇辛力庄。明景泰三年(1425年)迁县治于永安城(现昌平镇)。明正德元年(1506)县升为州(辖怀柔、密云、顺义三县)。民国2年(1913)撤州设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在县西部和北部地区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昌宛、昌延、昌平、昌顺联合县等民主革命政权。1948年12月12日昌平县解放。1949年4月昌顺联合县分设昌平县,属察哈尔省南口专区;8月1日起属河北省通县专区;1956年1月划归北京市管辖,撤县设区。1960年1月,撤区复设昌平县。1999年9月16日撤销昌平县设立昌平区。2005年,全区辖15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2个地区办事处。年末全区户籍人口4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万人;全区人口出生率8.1‰,自然增长率0.48‰。全区人口由汉族、回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等45个民族构成,其中主要为汉族。
2000年,昌平区总人口614821人,各镇(街道)人口:城北街道116961、昌平镇29205、南口镇56727、阳坊镇18086、马池口镇36422、沙河镇57050、回龙观镇55751、小汤山镇34877、南邵镇17297、崔村镇14053、百善镇15163、东小口镇44142、北七家镇42581、兴寿镇26277、长陵镇15030、流村镇18076、十三陵镇17123。(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1年辖1个街道、16个镇,321个村委会、117个居委会:城北街道、昌平镇、兴寿镇、马池口镇、沙河镇、流村镇、阳坊镇、回龙观镇、长陵镇、东小口镇、北七家镇、南邵镇、崔村镇、小汤山镇、百善镇、十三陵镇、南口镇。
2002年,昌平区辖1个街道、3个地区、13个镇:城北街道、南口地区、马池口地区、沙河地区;昌平镇、阳坊镇、回龙观镇、小汤山镇、南邵镇、崔村镇、百善镇、东小口镇、北七家镇、兴寿镇、长陵镇、流村镇、十三陵镇。
2005年,昌平区辖2个街道(城北街道、城南街道)、5个地区(南口地区、马池口地区、沙河地区、回龙观地区、东小口地区)、15个镇(南口镇、马池口镇、流村镇、阳坊镇、十三陵镇、长陵镇、南邵镇、崔村镇、兴寿镇、小汤山镇、百善镇、沙河镇、回龙观镇、东小口镇、北七家镇)。共有95个社区、305个村委会。